李商隐一首思友诗,意境清秀疏朗,情景交融,最后一句是神来之笔


李商隐一首思友诗,意境清秀疏朗,情景交融,最后一句是神来之笔

李商隐一首思友诗,意境清秀疏朗,情景交融,最后一句是神来之笔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岁月极美,在于自然景色的更迭,每个季节的景色都不一样,各有千秋,都令人赏心悦目。

春天百花盛开,春意盎然,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花开放达到了极致,所以泰戈尔才说“生如夏花之绚烂”。这个季节,仍然有很多花在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最常见的是荷花。

一提到荷花,我们就会想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红到极致便成灰,其实,枯荷也有它的韵味。如,许棐的“万柄绿荷衰飒尽,雨中无可盖眠鸥”、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来鹄的“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李商隐一首思友诗,意境清秀疏朗,情景交融,最后一句是神来之笔


有一个诗人写的枯荷也有情致,就是唐代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全诗如下: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首诗作于公元835年,当时李商隐离开知遇者崔戎的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在一个深秋之夜,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崔雍、崔衮两位从表兄弟,这两个人是崔戎的儿子。听着秋雨打落在枯荷上的啪啪声,于是写下了这首富有情致的小诗。

“竹坞无尘水槛清”,首句写骆氏亭,郁郁葱葱的修竹掩映着船坞,以及那清澈澄明的湖水。翠竹、湖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致,诗人置身其间,有一种远离红尘之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竹象征淡泊、清高、正直,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元杨载《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其实,这里也暗指诗人是高洁人士。

李商隐一首思友诗,意境清秀疏朗,情景交融,最后一句是神来之笔


“相思迢递隔重城”,接着写对友人的思念。古代的交通落后、闭塞,不像现在我们随时可以打电话,想见对方即刻可以视频。崔氏兄弟现居长安,与诗人相隔十万八千里,山重重水重重,山遥水阔,音讯全无,只好风儿千里寄相思,捎去他绵延不绝的思念。

这里通过环境幽静寂寥的渲染,衬托诗人倍感孤寂与凄凉,故而更思念远方的好友。

“秋阴不散霜飞晚”,“秋”字点明时令是秋天。深秋连日天气阴霾,天空灰蒙蒙的一片,霜也比往年迟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加之天气、环境的渲染,使原本就因思念友人而忧郁的诗人的情绪更加黯淡与败坏了。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这里的天气描写,其实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情绪。

李商隐一首思友诗,意境清秀疏朗,情景交融,最后一句是神来之笔


李商隐一生坎坷,仕途不顺,郁郁寡欢,一直处于“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中,很痛苦。因为他的恩师的党派和岳父的党派是死对头,水火不相容。因为命运多舛,所以他格外珍惜友情。

“留得枯荷听雨声”,是点睛之笔。淅淅沥沥的秋雨,洒落在枯荷上,发出错落有致的声响,是那么地富有情趣。枯荷虽然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但有了秋雨来拍打它,突然变得空灵有诗意起来,给诗人音乐美。

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确实做到了,结句以景寄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余音缭绕,韵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但它却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蕴涵深刻、悠远。尤其是末句是神来之笔,连孤芳自赏的林黛玉也喜欢,流传至今,成了名句。

2020/3/27 星期五 完稿

李商隐一首思友诗,意境清秀疏朗,情景交融,最后一句是神来之笔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掉,衷心感谢!

作者简介:纳兰唐儿、醉卧古典诗词国学等笔名。多家校园杂志写手,作品被《意林》等文摘转载。喜欢佛学、艺术,痴迷易经、文学,是靠古典诗词与戏曲滋养的女子。作品系本人原创,欢迎收藏、留言、转发(只限于本平台)。若转发别的平台,请征求我同意,并署我名字以及注明出处,否则以侵权起诉。请关注我,会常常更新古诗词,与你们穿越回到唐风宋月去,一起品味唐韵诗脚与宋阕音律,然后狂醉三千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疏朗   情景交融   神来之笔   澄明   清秀   党派   雨声   寂寥   深秋   湖水   秋雨   意境   景色   诗人   思念   天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