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读《活着》,方知自己没有资格嘲笑福贵

#头条品书团#

余华出生于1960年,自1983年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他是蜚声国际的小说家,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

他的代表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已被译为多种语言,在包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

《活着》首版于1993年,余华因这部小说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人到中年读《活着》,方知自己没有资格嘲笑福贵

第一次读《活着》,真的看不上那个浪荡子福贵,他仗着自己是地主家的阔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说,连上私塾都要家里的长工背着去,不仅在学堂上侮辱年过花甲的私塾先生,回到家里还忤逆自己的亲生父亲。

他是先生嘴里的二流子,是父亲口中的孽子。

本以为他娶了一见倾心的家珍会有所收敛,可他却把窑子当成家,把家变成了旅馆,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还对身怀六甲的妻子动手。

福贵如果活在现代,把他的言行抛到网上,一定会被网友喷成筛子。前期的福贵可谓一无是处,让人恨得牙痒痒。

人到中年读《活着》,方知自己没有资格嘲笑福贵

可如今重读细品《活着》,越发觉得余华是一位颠覆大师。

余华将福贵置身于中国最为动荡的五十年时代浪潮之中,以时间为线索极为自然地串联起福贵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浪子回头的难能可贵。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把福贵的前半生设定安插在自己身上,恐怕我活得还没他好。

01福贵懂得低头弯腰,放得下面子

福贵的一生以他赌博败光家产为分界线。

那晚,家珍挺着七八个月的大肚子去青楼里劝福贵收手别赌了,却被福贵又打又踢,最后她披头散发泪眼汪汪一个人走了十几里夜路回了家。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福贵就被龙二告知他不能再赊账了,因为家里的一百多亩良田被他输光了。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福贵自小在锦衣玉食里长大,人人都喊他一声徐家少爷,如今却变得和雇工一样穷。而且,这身无分文的下场,还是他一手造成的。

人到中年读《活着》,方知自己没有资格嘲笑福贵

如果我是福贵,我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永远不要再露面,永远不要再见人,因为吐沫星子和旁人的白眼议论最能杀人于无形。

可福贵呢?再苦再难,他仍然选择面对和承担,祸是自己闯的,他没有懦弱地把锅甩给别人。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福贵找龙二租田的场景。

龙二躺在福贵躺过的太师椅上,一手拿茶壶,一手拿扇子,好不逍遥自在。而福贵为了养活女儿和老母亲,不得不低声下气地找龙二租田种。

人到中年读《活着》,方知自己没有资格嘲笑福贵

从腰缠万贯的阔少爷到一贫如洗的佃户,身份地位的巨大落差并没有把福贵打倒。他一个人种五亩田,从零学起,起早贪黑,不是砍了脚就是割破手,可他坚持了下来。

都说做人难,做人最难的就是弯腰低头。如果你是福贵,问问自己能够做到吗?

02福贵让家珍死心塌地跟了他一辈子

正如余华在书中所写:

有钱人嫁给有钱人,就是把钱堆起来,钱在钱上面哗哗地流。

这就是福贵和家珍的婚配组合,地主家的阔少爷配上米行老板的千金,最最符合老一辈门当户对的说法。

如果说福贵能够娶到家珍这样的好女人,靠的是家世背景;那能让家珍在家境败落之后不离不弃死心塌地,靠的就是个人的“本事”。

福贵败光家产之后,遣散了所有的佣人,从大宅子搬到了茅草屋,不久老丈人就敲锣打鼓把家珍接回了娘家。

以家珍的姿色和家庭条件,带个孩子再嫁也不难。可家珍放着安逸日子不过,偏偏带着半岁大的有庆回来找福贵。

人到中年读《活着》,方知自己没有资格嘲笑福贵

这不是旧时代女性的愚昧,而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深沉的爱。唯有爱才能让一个人如此坚定,如此心甘情愿地付出。

家珍的回归让这个家重新完整起来,她没有一声抱怨,换上粗布衣衫陪着福贵下田种地。

福贵被抓去拉大炮的两年时间里,家珍一个人种五亩田,还要拉扯两个孩子,操劳程度可想而知。

当然,最让人心疼的还是患上软骨病后的家珍,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操的心却不比从前少,她总觉得是自己拖累了这个家,硬要坚持下地干活。

我想,福贵最大的幸运就是娶了家珍这样顶顶贤惠的妻子。

人到中年读《活着》,方知自己没有资格嘲笑福贵

家珍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了最真挚的结婚誓言——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都永远忠诚于你,信任你,爱你,守护你,直到生命的终点。

古语有言,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如若现实中的你如福贵这般由巅峰跌至谷底,你是否有能力有信心让同床共枕的另一半不离不弃呢?

03福贵在垂暮之年面对死亡的从容豁达

年轻时,很多人说不怕死,实则是觉得余生漫长,死亡这回事和自己还隔着几十年的时间,不足为惧。

因此,这种不怕死是虚的。

可当一个人亲眼见证了一次又一次死亡的突袭,行至暮年还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云淡风轻地回望来时的路,还能面带笑容清晰地讲述半生的跌宕与苦难,他是真的看透了生死。

正如书中的福贵这般。

人到中年读《活着》,方知自己没有资格嘲笑福贵

头发稀疏泛白的福贵在枕头下压了十块钱,那是为自己死后埋葬他的人准备的。

只要活着一天,就尽自己的全力好好去活;死亡将至的晚年,也不再恐惧害怕,这是福贵用一生换来的领悟。

就像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所写: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在我们来到人世间的那一瞬,死亡已然蕴含其中。我们灿烂的生,也同时培育了死。

所以,余华才说“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一本《活着》,让我看到的不只是人生的跌宕起伏与命运的变幻无常,还有中国人在苦难面前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活着本就艰辛,但也因这艰辛才异常美好。

杨绛曾经说过,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现代人的生活忙忙碌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读书更应该有所选择,借这个机会推荐余华的经典四部作品集,性价比不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横条看一看:

余华四部代表作全集 ¥68 购买

想单独购买《活着》的朋友,点击下方横条即可:

【余华】活着 ¥28 购买

期待未曾蒙面的你走进余华的精神世界,去字里行间品味人生酸甜苦辣与世间百态。

(图片源于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联系,将立即删除。原创文章,欢迎转评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村上春树   法兰西   阔少   家珍   私塾   人到中年   人种   家产   跌宕   死心塌地   怕死   地主   有钱人   苦难   家里   资格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