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古今中外文坛诗歌


自从余秀华凭借《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大红大紫以后,各大“诗人”争相写睡诗、秽诗,这些人还靠这些带有大篇幅不雅字词和含义的东西成为《诗刊》的当红花旦,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对比古今中外文坛诗歌

对比古今中外文坛诗歌

诗刊红人杨碧薇

这些人的诗有三大特点,第一不说人类语言,第二多是语言低俗,第三,毫无意义。


对比古今中外文坛诗歌

诗刊某名家名作

当然,有一些吹捧他们的人,还以别人看不懂为掩护。实在是妄想混淆视听。如果我们看不懂?那为什么我们看得懂食指的诗、何其芳的诗……我们看得懂许多其他古代、近代、当代人的诗?即使那些特别陌生的拗口的 有许多生僻字的诗经,我们第一遍读的时候,有些糊涂,但我们也能感受到这句式或文字美的魅力。


对比古今中外文坛诗歌

对比古今中外文坛诗歌

来,说一说艾略的《荒原》吧,当时读的人都不太懂,但是人们都肯定这是一篇上乘佳作,读几遍后,人们都惊叹不已。

对比古今中外文坛诗歌


舒婷的朦胧诗《双栀船》读第一遍虽然理解不很清晰,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文字的美,文字的那一种神韵,我们体会到诗人表达的那种意境。了解背景,再读诗我们充分体验了朦胧诗的美。


对比古今中外文坛诗歌

舒婷《双栀船》

有人造谣李白他们当年写诗也被称作大白话,这就是纯粹谣言。李白一出场就是辉煌的,他的诗通俗易懂,洒脱狂放,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布衣平民,都对他的作品惊叹不已。孟浩然、王维、李清照等许多古代名家的词主张用家常易懂的语言,都是从一出场,就是惊世骇俗,受到上下各层次人士膜拜。


对比古今中外文坛诗歌

左思的《三都赋》一成稿,洛阳纸贵,潘岳诗写得好,出门都有人抢着往他轿子里放礼物。那些造谣古代名家当时不受欢迎的人看看吧,看看古代名家是如何受到大众欢迎的。

古代的出版条件差,主要依靠口口相传,文章诗歌写得好,才有人传,有的在灯红酒绿传唱,有的依靠街头巷尾普通百姓传唱。就今天,某些诗人的不雅文字,让别人怎样开得了口传唱?写出这样的诗,鲜花是不会有人送的,大众咬牙切齿,只想扔几个臭鸡蛋呀!


对比古今中外文坛诗歌

这是当今诗刊名家施施然

那些为这些所谓“诗人”掩护的人说的话也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大众看不懂这些诗,大众都看不懂,那叫诗吗?但凡人类语言大众都能读懂,一首好诗,一篇好文章,首先是说辞明白。你们自己都说了李白的诗歌通俗易懂,但不要污蔑他是大白话,大白话和通俗易懂不是一回事。李杜等名家诗歌的通俗易懂里有高超技巧,有深远的意境。看看你们诗的意境何在?

对比古今中外文坛诗歌

诗刊某名家作品

这些掩护的人又托辞所谓“诗人”的诗是通俗易懂。你们一会儿说别人不懂,一会儿又通俗易懂,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不仅自相矛盾,还在掩耳盗铃。说到底,他们写的不是诗,而是佶屈聱牙,东拼西凑的不雅文字。他们写的诗不是通俗,是大白话,他们写的诗不是我们理解能力不行,他们硬把如诗的蝴蝶写成了一只恶心的苍蝇。我们当然无法理解一个如同无意识地胡言乱语或者不知所云的梦呓。

综合评论:这些伪诗人的诗歌立意过于模糊,逻辑过于混乱,语言没有技巧,过于低俗,缺失诗歌意义和文化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诗歌   朦胧诗   大白话   诗刊   自相矛盾   大众   古今中外   文坛   掩护   李白   易懂   通俗   名家   诗人   古代   语言   文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