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辛弃疾: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东坡的豪放,是肝胆英雄,豪气尽显无疑。

和苏轼并称苏辛,同为豪放词人的辛弃疾也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是辛弃疾的豪放,是沙场点兵,马作的卢。

如果说在苏学士的射天狼里有一片将军肝胆,那么在辛弃疾这首破阵子里,他真的就是一个将军了。

辛弃疾本身就是一个驰骋沙场的将军,所以他的词,也被后人称为英雄之词。

词中之龙稼轩,是一个将军,可入万军取敌人首级,所以他的英雄豪放,可以说是本色,因为他自身,就是一个可以攻城掠地的豪杰。

辛弃疾: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14岁那年,辛弃疾第一次参加了金朝燕京的科举考试,结果自然没有高中。

事实上,辛弃疾自己压根就不想参加金朝的科举考试,这次考试是他的爷爷的一次计划,“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辛弃疾参加考试,就是一次实地考察。

17岁那年,他以同样的方式参加了第二次科举考试,同样也是为了侦查。

辛弃疾出生的时候,是靖康耻之后第13年。

由于父亲早逝,所以他跟着祖父一起生活。

祖父辛赞是金朝亳州谯县县令,可是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做着金朝的官,他却经常教育辛弃疾说:“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大意说,你和金朝有不共戴天的大仇,有机会一定要收回失地,报国仇家恨。

辛赞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经常带着幼小的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也许很多年后,当辛弃疾写出那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时候,还会想起当时祖父带他登高望远的场景。

辛弃疾: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在祖父的影响下,辛弃疾虽然身在金朝,可是心里想着的始终是大宋。

记得《射雕英雄传》里面,郭靖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没有出生,父亲便被金人杀害,母亲李萍被成吉思汗救了之后,就随着成吉思汗到蒙古生活,可以说郭靖一出生就生活在蒙古大漠,可是郭靖的母亲一直教育郭靖说:你是宋人,名字里的靖字,乃是靖康之耻的靖。

所以成为一名高手之后的郭靖,即便在蒙古身居高位,贵为金刀驸马,也从不留恋,最终为保卫大宋河山,慨然远离。

辛弃疾同样出生在靖康耻之后,可是他的名字不是以靖康二字命名,他名辛弃疾,取的是霍骠姚霍去病的同义词,一去病,一弃疾,同样的意思,蕴含着同样的渴望。辛弃疾渴望像霍骠姚那样,战马上求取功名,为国家社稷献出力量。

可是,他没有霍去病那么幸运,能得到国家重用。至死他也是壮志未酬。

辛弃疾: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辛弃疾: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1162年,两个少年一同占卜,他们要用这次占卜,决定他们的仕途究竟该何去何而从,是该南下归宋,还是留在金朝。

两个少年,一个是辛弃疾,另一个是党怀英。在历史上,他们被并称为“辛党”。

《宋史》辛弃疾传里说:

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占卜的结果,辛弃疾抽到了离卦,最终他南下归宋,走上了抗金的道路。而党怀英则留在金朝,伺机而动。

南下的辛弃疾,在老家济南,很快就召集了2000多人,他作为带头人,带着2000人一起加入了耿京的起义军,但他不是成将军,而是成了掌书记。

至于为什么要做掌书记呢,是因为辛弃疾很有才华,大受耿京赏识。甚至他的文学才华,还要超过他的军事才能。

可一个人,能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召集2000人的团体,其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不言而喻。

辛弃疾: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然而,加入起义军没多久,军中出了一个叛徒,是一个叫做义瑞的僧人。

义瑞和辛弃疾关系不错,也私下召集了1000多人的义勇军,辛弃疾劝义瑞投奔耿京,最终义瑞成了耿京的下属。

可是义瑞并非真心投奔,一天晚上,义瑞偷了耿京的军事大印,连夜逃走。

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可是辛弃疾手握着剑,对耿京说:给我三天时间,如果我抓不到他,你再杀我也不迟。

于是,辛弃疾骑着马,一路朝着金人驻扎得到方向奔去。

追了两天,他才追到义瑞。

辛弃疾猜到,义瑞肯定是去给金人报信去了,所以他才往金人驻扎的地方奔去。

追到义瑞的那个晚上,月光清寒,少年的辛弃疾眼神坚定,手中的剑寒光闪闪,他没有留手,下手取了义瑞的性命。

最终擦干净剑上的鲜血,嘴里叹了一口气。少年剑客,老年英雄,每一个将军手上都是沾满鲜血,辛弃疾也不例外。

这个醉里挑灯看剑的诗人,露出了他铁血的一面。

辛弃疾: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1162年闰二月,辛弃疾北归,可是在途中听说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

辛弃疾愤怒不已,他率领50位勇士,径直奔向5万人的大军之中,长剑悲鸣,无人可挡,穿过万军,捉拿了叛徒张安国。

然后一声令下,耿京旧部纷纷响应,重新夺回军权,而辛弃疾押着叛徒张安国入建康问斩。

张安国被斩首,辛弃疾名声大振。连最高统治者宋高宗都称赞连连,任命辛弃疾为江阴签判。

从那以后,他就没有再想过北归,一生留在南宋。

辛弃疾: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辛弃疾心怀壮志,却始终不得重用。

1165年,辛弃疾奋笔疾书,写下了10篇文章,他将这些文章献给宋孝宗,自称《美芹十论》,把抗金大计谦虚地比作芹菜一样的言论,将自己呕心沥血写出的抗金大计谦虚地称为鄙薄之物。

他在文章里陈述了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等一系列大计。

可是宋孝宗似乎真把辛弃疾这些文章当成了菜地里的芹菜,鄙薄不堪,并没有看到里面的精辟之处。

毫无疑问,辛弃疾的“美芹十论”被当做芹菜十斤下酒了,他并没有等到被重用的消息。

辛弃疾: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1168年,辛弃疾不甘心,又写了《九议》,然而,等待他的结果却是,费尽心思写出的文章,在皇帝看来还不如一杯美酒,还不如一场歌舞。

晚年时,他写了一句诗说:“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1180年,辛弃疾40岁了。

这一年,他成为湖南安抚使。

他上书告诉皇帝说:湖南民风彪悍,军队又少,请求建立一支军队。

这一次,朝廷批准了,辛弃疾将这支军队叫做湖南飞虎军,而辛大词人,成了飞虎将军。

可惜飞虎军不多,无法完成他收复山河的宏愿,只有二千步军、五百马军。

可《宋史》记载:飞虎军建成后“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他一直希望南宋能够国富民强,恢复山河,但他也意识到自己在官场中“不为众人所容”。

之所以不为众人所容,一方面是因为南宋朝廷本就无能,另一方面,辛弃疾是由金朝归来的“归正人”,这个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他算是半个金人,祖父在金朝当官,身份并不清白。

所以他做官最高只做到了从四品。

辛弃疾: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1181年,辛弃疾从湖南安抚使变成了江西安抚使。

可是,他心里已经萌生了退意,打算归隐田园了。

他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他住在湖边,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不久后,辛弃疾被御史弹劾,连安抚使也做不了了,他真正归隐了田园,成为了田园里的豪放词人。

成了真正的稼轩居士。

辛弃疾: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写下这首词那年,辛弃疾48岁,白发已生,可是他的心中,依旧是一片豪情,可惜辛将军注定壮志难酬。

王国维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苦难的生活,恰恰让辛幼安的诗词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他本来想做将军,可惜最后名垂青史的时候,却是一个词人,和大文豪苏东坡并称苏辛,和婉约词人李清照并称辛李。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

就像后主李煜,明明是君王,可是最为人称道的却是文人的成就。

辛弃疾: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64岁那年,朝廷打算重新启用辛弃疾。

辛弃疾并没有推迟,他欣然上任。

可是正在他兴致勃勃,打造了1万套军服,招募了1万名士兵,将他们训练一支精锐军队准备抗金的时候,朝廷却告诉他,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你被革职了。

这时候,辛弃疾失望了,他站在北固亭,感叹道: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身体还行,可惜朝廷并不懂。

这一次,他是真的失望了,第二年,朝廷重新让他做官,他拒绝了。

第三年,南宋北伐失败,他们想到了辛弃疾,这一次,给他的官比较大,是兵部侍郎,可是他依旧拒绝了。

曾经为了梦想委曲求全,却一次次的失望,这一次,不想继续失望了。

一直到死,他也没有重新出山。

可是一朝将军梦,千古不醒人。直到死前,他也把自己当做一个将军,而不是一个词人。

将军肝胆,他的心是属于将军的,所以他的词,有英雄气。

辛弃疾: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国弱,朝廷软弱,不敢作为,其实并不是没有将军,不是缺乏谋士,相反,如辛弃疾、岳飞等人,都是那个时候的真英雄豪杰,可惜最后都壮志未酬。

不知道南宋被金人一次次打破大门的时候,会不会想到曾经有一个醉里挑灯看剑的词人,曾经匹马入万军,取叛徒首级,建立飞虎军,威震四方。

他文不下苏东坡,武不输岳武穆,开启英雄之词的序幕。

项羽在乌江之时,还说自己的兵败不是因为人,而是时运不好。对于辛弃疾来说,才是真正的时运不济,他终究没有霍去病那么幸运,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业。

然而,他是将军,他是英雄。在诗词上可独领风骚,作为一个将军也可驰骋沙场。

这就是辛弃疾,他是军人中最有才华的将军之一,他也是文人当中最具英雄气概的词人之一。

文|帝小羽,我从山里来,欲回山里去,遇见我,你会遇见一个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靖康   宋史   蒙古   文武双全   词人   湖南   叛徒   南宋   豪放   沙场   祖父   朝廷   将军   可惜   英雄   金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