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央三台综艺频道,《回声嘹亮》栏目,访谈原话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要带着大家去最后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可能是很多人很向往的一个地方!也是很多人都没有去过的地方。我们先来看看那里的风景,在歌曲当中走进这个地方吧!掌声欢迎王琪!

(老师深情演绎《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主持人:王琪,也问候一下各位观众朋友吧!

王琪:大家好,我是歌手王琪。(鞠躬……)

主持人:王琪的歌声其实在2021年的春晚舞台上,让很多人感动!也让很多人就着你的音乐,想要去可可托海去看一看!很多人都会好奇说,王琪为什么会唱这样一首歌?

王琪:我在新疆生活了整整十年!然后到2018年的时候,我决定从新疆离开的时候,我觉得这十年新疆给予我的太多了!我在新疆结婚、生子……我觉得我走了以后,我一定要用一个方式,来表达我对新疆的感谢!当时我就发了个朋友圈,我说我要写十首歌,每首歌里都会加新疆的元素,有新疆的地名,然后有新疆的少数民族乐器,用来作为我感谢新疆的一种方式……写了十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是其中的一首!

主持人:是《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打动大家的,除了让我们看到了可可托海的美,更重要的是有一段爱情故事。这个爱情故事很多人都在好奇说,是真实发生的,还是创作出来的?

王琪:说出这样一个答案很多人会失望,但是我是真的不希望像歌曲里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发生,我不希望它发生……所以这个故事是我创作的……然后……

主持人:所以你当时是给自己了一个场景和情景,那为什么会在这首歌里选择这个地方?

王琪:我知道这个名字的时候,是2011年的时候,那会儿我打工的那家公司,然后我们公司的设计师,去了一趟可可托海,拍了很多照片回来以后,我才知道我们中国有一个小镇叫可可托海镇……然后,看了照片以后,我深深地记住了这样一个地方,非常的美!太美了!然后等到2018年,我决定创作这样一首歌的时候,我突然就想到这个地名,可可托海……然后我就开始上网搜了关于可可托海的所有的资料,然后才发现那儿不光有美丽的风景,还有让我们为之骄傲的功勋的“三号矿坑”!我觉得这个大家去了以后,一定会不虚此行的!

主持人:我们也再次谢谢王琪,用音乐为我们推荐了一个地方,也让很多人把可可托海作为自己的旅行打卡地……再次谢谢你!

王琪:谢谢!(鞠躬……)

老师从歌声落下到讲述《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创作过程,眼眶里都噙满了泪水……

主持人:今天其实我们也特别请到了一位朋友,对于她来说,可可托海是她的家……让我们掌声欢迎付静!

付静:我的爷爷辈,和我的父母都是在50年代中后期,就到可可托海这边来……我也就在这儿出生,在这儿长大……然后现在工作,还是在这儿……等于说,是矿三代了!陈列馆(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它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一个地方,其中我们最想展现的一个主题,就是那一代人良好的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然后结合我们当下现在的这个时机,激励我们现在的人,就继承可可托海精神的内核,就是爱国!奋斗!

可可托海的故事,本身就是我家乡的故事……这里承载着我的父辈和祖辈,他们做出的贡献!他们留下的经验和智慧……当我无数次的看到游客、孩子,听到可可托海的故事,看到可可托海的老照片,潸然落泪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应该有一个人,把可可托海的历史,和可可托海的精神讲出来!

付静:大家好!各位老师好!我叫付静,今年34岁。是一位生在可可托海,长在可可托海的“矿三代”。

主持人:所以付静特别幸福,大家特别向往的可可托海,对于她来说,从小看着美景长大的……今天手上拿着的是什么呀?

付静:我带来了一份非常珍贵的文物!这是一张1980年的中国地图。

主持人:我们来看一看……纸都有点儿泛黄了……

付静:在可可托海珍藏了很多年……可可托海是咱们国家成立之后,最早因为开发矿产资源,而兴建的一个矿山小镇。那可可托海这个名字,也有非常美丽的寓意,它的哈萨克语意思是绿色的丛林,蒙古语意思是蓝色的河湾,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但是在这张地图上,大家是找不到它的名字的……因为在此之前,只有在军事地图上才会标注,可可托海的另外一个名字,就是111矿!因为曾经的可可托海,有着太多不能说的秘密……

主持人:所以刚才其实付静介绍自己说是“矿三代”,也就是说自打您的爷爷辈,其实就是在可可托海,在奋斗着,工作着……

付静:是的,1950年,当时可可托海汇聚了将近4万人,他们来自于祖国的四面八方,有老红军,还有刚从解放全国的战场上走下来的转业官兵,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支边青年……我的父辈,就是这4万人当中的一员……

主持人:最初父辈有没有跟你交流过,他们最初去到那儿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付静:其实当年可可托海是非常艰苦的!我们很多老前辈回忆,说现在我回望可可托海,那真是我这辈子到过最苦的地方!冬天寒风夹着雪花灌在脸上,就跟刀割一样!吃不饱饭,住地窝子……但是他们口中这个最苦的可可托海,反而成为很多老人,生命弥留之际最想回去的地方……还有好多今天还在世的可可托海的老人们,他们说我死后,骨灰一半撒在我的故乡,另外一半,要撒在可可托海的额尔齐斯河……所以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办法理解他们,为什么生命中最苦的地方,反而成为他们最想回去的地方?甚至很多人,离开了十几年,还想永远长眠在可可托海……直到2019年的8月,我和我的家人,按照我父亲的遗愿,把他的骨灰,也撒在了可可托海的大山……他就和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样,再一次和他热爱的这块土地,相融……我在把我父亲骨灰撒下去的那一刻,我才突然之间明白,其实可可托海那些过往的岁月,可能真的是他们生命中,最艰苦的经历!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那是他们全部青春的见证!那个时候他们的个人的青春,和这个国家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这件事在任何时候提起来,都是无比自豪的事情!

主持人:所以,他们这一辈子也值得……

付静:其实我除了这张老地图,我也带来了很多其他的可可托海的老物件,想带来给大家一起看一看……

主持人:来,我们一块来看一看……付静今天带来的老物件是三张老照片……

付静:还有一个麻袋,这个麻袋等会儿我再揭秘……我们先看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是我们的工人,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野外矿点,开釆矿石的一张照片……其实这张照片拍摄于1960年,就是举国还债的那段日子……

主持人:最艰难的时候……

付静:是,当时咱们国家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巨额的债务!当时内地多个省市已经出现了粮食告急的紧急情况!那如果我们继续用粮食和副食品还债,就等于拿中国人的人命去还!所以可可托海其实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接到了国家下达的全年生产矿石抵债的指令……

主持人:所以其实就是我们在全年生产矿石的这些劳动者的身上,他们其实每开釆的一块矿石,可能就在挽救我们很多国人的命!

付静:这个麻袋其实就是当年,我们的工人在还债期间,用它背运矿石的……我们可以展开看一下,这上面标注着产品名称,还有它的重量……

主持人:这是一个工人要扛的重量吗?

付静:一个工人每天要扛这样的麻袋,最少是8个来回,也就是16趟!

主持人:就是1600斤……

付静:对!所以咱们国家的外债,是工人用这样的麻袋,一袋一袋扛出去的……这个袋子上写着锂辉石,这3个字锂辉石,这就是咱们国家第一枚氢弹的炸药主体原料……所以其实这是一个承载着可可托海人光荣的老物件!

主持人:我们看到其实中间有一张照片,就是工人在背矿石的照片,是不是?

付静:是的,这张照片是我们的工人,在矿洞里釆矿石,留下的珍贵的照片……我接触了300多位可可托海的老同志,其中有一半有在矿洞里釆矿的经历,他们跟我表达了同样的一种情感,说当年我们这代人,在矿洞里弯下腰釆矿,是为了今天让你们这代人,把腰杆子挺直!我走不动我就用手拉!我拉不动我就在地上爬!就算是爬也要把外债扛出中国!

主持人:说得好!因为虽然时代在变化,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感受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但同时我们更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曾经在苦难的日子里,为我们奋斗的,带着我们一路走向光明的,这些前辈们!(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日中   辉石   牧羊人   原话   新疆   麻袋   父辈   嘹亮   矿石   回声   骨灰   物件   可可   中国   主持人   工人   综艺   栏目   照片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