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中的这个场景,标志着文丽“再也回不去了”……

《金婚》中的文丽和庄嫂,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她们分别代表着两类不同的人。

《金婚》中的这个场景,标志着文丽“再也回不去了”……


文丽,是典型的被“富养”的女孩,从小长相漂亮,得到周围人的夸赞。也没吃过什么苦,父亲是一名知识分子,给了她很好的成长环境;她是母亲最疼爱的小女儿,而智商情商都很高的母亲,在文丽成长的过程中,甚至是成年之后,都为她挡了太多的明枪暗箭,这就导致文丽的生活经验非常匮乏,而长期对母亲和大姐的依赖,使她辨识是非、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很弱,甚至在某些时候,也表现出低情商的特质。

《金婚》中的这个场景,标志着文丽“再也回不去了”……


庄嫂呢,与文丽完全不同,她是一个童养媳啊!什么样的人能当童养媳?家境肯定是不好的,父母和公婆的传统观念非常强。在大庄家这些年,她不但享受不到什么保护,而且,要伺候瘫痪在床的婆母,还没成年,就已经被当成壮劳力用了。在文丽和班级里的小女生们讨论着自己年轻英俊的老师的时候,庄嫂正在为婆婆端屎端尿;当文丽躺在床上看苏联小说,沉浸在对美好爱情的幻想中的时候,庄嫂正和村里欺负她的长舌妇们干着架……

这样的两个人,原本就是不同世界的人,是佟志和大庄之间的深厚的交情,硬是把文丽与庄嫂推到了同一个“圈子”里。

《金婚》中的这个场景,标志着文丽“再也回不去了”……


自从走进这个“圈子”,庄嫂一路向上!她看到文丽会穿衣服,也去买了和文丽一模一样的“布拉吉”;她看到文丽有工作,也去找了一个食堂采买员的工作……尽管在此过程中,庄嫂遭过很多别人的嘲笑,但谁都不能否认,文丽是庄嫂成长道路上的一根标杆,借助这根标杆,庄嫂终于完成了从东北农村到首都北京的过渡,最终,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北京市民。

庄嫂这个人,尽管没读过什么书,却实在是一个聪明人!

和文丽“明争暗斗”的这些年,庄嫂努力学习文丽身上的优点,文丽的缺点她却一点不学!比如情商低、重男轻女、爱嘲笑人……

《金婚》中的这个场景,标志着文丽“再也回不去了”……

再看看文丽,在她的生活圈子里,她明明可以和其他老师比比教学质量,和母亲、大姐比比高情商,但她却选择了和庄嫂比,不和人家比厨艺,比会过日子,比和谁都能打成一片的亲和力,却比“生儿子”!

纵然,文丽对“生儿子”的执念有受母亲影响的成分,然而,出一趟门,听到别人夸庄嫂的“大胖小子好”,回到家里就气个半死这件事,足可见她的“拎不清”。她拎不清,自己和庄嫂这段关系里,应该是她引领着庄嫂在成长,一旦她和庄嫂较劲,她一定需要回头,一回头,就会忘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她更拎不清,“生儿子”这事儿不受控,但凡不受控的事情是不能拿来斗气的,否则,除了气死自己没什么用。

《金婚》中的这个场景,标志着文丽“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从文丽和庄嫂出去“溜孩子”,又一肚子气回到家里那一刻开始,文丽就再也回不到自己原本的生活道路上了。这些年里,她和庄嫂斗来斗去,从塑料姐妹花,终于变成了真正的姐妹花,庄嫂在北京这座城市里找到了自己,而文丽逐渐丢失了自己。

当然,谁也不能否认,文丽对家庭的贡献很大,尤其是后期,下有四个孩子,上有婆婆需要伺候,而佟志又当“甩手掌柜”的时候……文丽自我的丧失,有客观原因,但也有她原本的迷茫。

这种迷茫,与文老太的宠溺是分不开的——而我们平常所说的“女儿富养”,也要区别富养和单纯的“宠”的区别,毕竟,所有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你宠得了她一时,宠不了一世,有些挫折,早经历总比晚经历要好!

;_)V��z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比高   布拉吉   甩手掌柜   明枪暗箭   长舌妇   童养媳   金婚   标杆   北京   大姐   婆婆   情商   场景   姐妹花   迷茫   儿子   母亲   文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