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如兰和文炎敬: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蓄谋已久……

今天这个话题开始之前,先给大家讲个笑话:在某个大型相亲节目中,有个从长相到工作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人,一上场就说:“我理想中的伴侣,要求长得漂亮,性格好,最好家庭条件也好一点。”

有女嘉宾忍不住问:“那这样的女人凭什么喜欢你呢?”男人想了想说:“爱情是不需要理由的!”

爱情真的不需要理由吗?

我们从男嘉宾对女方提出的诸多条件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往往会发现,有的爱,尤其是一见钟情的爱,似乎真的很难找到理由。

你说,两个人之前素未谋面,对方外形也不是多么鲜亮,这种一见钟情难道真的是莫名其妙的吗?


《知否》中如兰和文炎敬: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蓄谋已久……

就像《知否》这部剧中的文炎敬,虽说吧,也不是丑得多么人神共愤,但是看年龄,至少比小公爷、顾廷烨、梁六郎等人要大个七八岁。

他何德何能一句话不说,就让盛家嫡女如兰对他动了心呢?

其实,如兰所谓的“一见钟情”,不过是“蓄谋已久”。

当然,这里说的“蓄谋”,并非是如兰本心,而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知否》中如兰和文炎敬: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蓄谋已久……

而如兰这种关于择偶的潜意识则来自于“红狼”和大娘子的婚姻。

有的人说,孩子总会以父母为原型寻找另一半,对这个观点,我只认同一半。

我认为:孩子不是按照父母为原型找另一半,而是会修正父母的形象,再以这个形象为原型寻找另一半。

如兰对父母的婚姻的评价,是正面和负面参半的。


《知否》中如兰和文炎敬: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蓄谋已久……

如兰对父母婚姻的认同,认同在:母亲当年下嫁,但是父亲身为穷书生,没有辜负外祖家的看重,而是积极上进,仕途通达,让母亲在康姨妈面前扬眉吐气。

如兰对父母婚姻的不认同,不认同在:父亲虽然名声在外,却容易被蛊惑,宠爱林小娘这样的“狐媚子”,宠妾灭妻,非正人君子所为!

由此可以看出,如兰心中被修正后的理想的夫君的形象是:像父亲一样,出身清贫,但积极上进。

为人方面,要比父亲更加品行端正,不能逾矩。


《知否》中如兰和文炎敬: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蓄谋已久……

文炎敬第一次出场,是和如兰在花园中相遇。

从他的穿着打扮中,如兰已经猜出:这大概就是父亲给墨兰找的“穷举子”,据说此人很有才华,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再看他步伐稳健,目光坚定,拾到了如兰的手帕之后,因想着男女授受不亲,将手帕挂在树上,没有半句废话,转身离开。

此举将一个“正直高洁”的形象树立起来,与如兰潜意识中的“理想型”完全契合!

这样的文炎敬,怎能让如兰不动心?


《知否》中如兰和文炎敬: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蓄谋已久……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那明兰呢?墨兰呢?他们所找的夫君都是自己心中所修正的父亲的形象吗?

并不是!

相比于如兰而言,明兰和墨兰的婚姻中融入了太多现实的因素。

一段感情,一旦被拿出来,像明兰和盛老太太那样,亦或是墨兰和林小娘那样,掰开揉碎了分析利弊,就不纯粹了,也就背离了潜意识的指引。


《知否》中如兰和文炎敬: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蓄谋已久……


在《知否》这部电视剧中,真正实现爱情和婚姻自由的,只有如兰。(当然,有人说,原著中,如兰是被文炎敬算计了,这里我们不做讨论,只说电视剧本身。)

相比于封建社会的年轻男女,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是多么幸运!

也正因为如此,未婚男女就更要明白,自己的潜意识中有一个什么样的被修正的父母的形象?

这个形象是否修正过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个形象真的适合自己吗?

如果不适合,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尤其注意什么类型的人,避免无脑深陷?

而所有的为人父母者,也要知道:自己的婚姻给了孩子什么样的导向……

毕竟,使孩子拥有幸福婚姻的捷径就是:

和另一半好好经营感情,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这就是幸福,你无需过多修正,一切,都刚刚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钟情   蓄谋已久   夫君   和文   手帕   原型   剧中   潜意识   上进   嘉宾   父亲   父母   理由   形象   婚姻   理想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