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电视剧《风再起时》全景呈现改革历史伟大历程。12月3日,电视剧《风再起时》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该剧主创、会议主持易凯和李准、仲呈祥、李京盛、王伟国等专家深入研讨《风再起时》改革实践者的奋斗史和社会变迁,为推进影视剧精品的创作发展建言献策,宏观引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影视创作格局。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出品人许辉、编剧张强谈创作初衷:一个是情怀和诉求,一个是历史的轨迹

出品人许辉说,创作初衷是情怀和诉求。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是一个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风再起时》一方面想让亲历者产生共鸣,抒发他们的情怀;另一方面也告诉正在享受成果的一代人,他们父辈的成果多么艰辛,要接过父辈的旗帜将改革进行到底。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在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历史,另一方面我们尊重创作规律,努力做到接地气。我们的故事跨越30多年,这中间包括价格闯关、南方九二谈话、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加入WTO、一带一路倡议、十九大盛大召开等节点。我们想把这些伴随着新中国以来陪伴我们成长的人和事记录起来,把改革开放的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编剧张强也说,我们以文艺作品歌颂改革开放,歌颂新时代,献给伟大的时代。播出之中我受到了很多观众点评的启发,有几点体会:

身份在转变,不变的是不谓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不变的是报效祖国的理想、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以奉献铸就奋斗,可以超越自己,不忘初心,在时代变革中找到了建功立业的新战场、新舞台。我们创作内容聚焦了经济改革核心事件,时代潮流中无数奋斗者的情怀就是我们的作品要歌颂的对象。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风再起时》研讨会:专家学者如何评说?

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关注精神层面,展现精神支柱

我们很多讨论一直关注于从经济政策、经济发展,从平行的精神层面关注不够。这个片子在这方面很引人关注。《风再起时》打动我的有以下几点:

电视剧第一次形象集中而又多彩的表现了近四十年我国城市改革的时代风貌。把整个城市改革的中间所有大的关键点都表现得非常形象、非常生动,很匀称的讲出了故事。我觉得这是一个创造。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前所未有的引进了一条关于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大讨论的叙事线。敢于写这个线一是要有眼光。第二要有勇气,第三要熟悉生活,第四点确实有功夫。我觉得这条线看出了这个片子和其他改革题材的片子最鲜明的区别。

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学者不忘初心,勇于探索的精神,实现了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这是片子最后在精神上的归结。

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不忘历史教训,把握创作的度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文艺创作不能去图解政策,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既要防止重复过去的那种简单的图解政策,紧随政策去阐释政策的错误,要把握好这个度,这是作品给我们的启示。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我特别欣赏这个戏聚焦于塑造的方邦彦有典型认识价值的形象在精神成果上的丰硕,今天我们应该处理好文艺讴歌时代、表现政策、跟尊重艺术规律的辨证关系。我觉得要精心创作几个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上真正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弘扬主旋律,握紧精神财富

《风再起时》这部作品我看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创造的两个财富,一是巨大的物质财富,另外一种财富是精神财富。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我们这个国家能够强大,不仅仅是创造财富,这些人身上的情怀、力量、荣誉感,这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重要的精神成果价值体现,能把关注点集中到四十年的对人的精神提升,对民族文化的丰富,对中国人的价值内涵的丰富。在市场经济当中,依然有我们的主流价值的弘扬流地,非常难得。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我希望能够在这个立意上让我们纪念改革开放题材的创作有更高的高度,我们四十年代的两大财富,每个财富都给后人能够作为择吉后代、作为继承和发扬的东西。

体现出“大”格局、“大”空间,具有史诗气质

《风再起时》得到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旭光的肯定,“电视剧给我们一种非常雄浑的感觉,有大时代、大题材、大格局,是一部以整个四十年历史,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对象、为题材、为格局的大戏,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欣喜的。”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在这一点上,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教授张金尧也认为,“《风再起时》有自觉的历史意识,在写作上也有严肃的人性思考。这个戏体现了一个大字。一是时间跨度大,有将近40年。二是空间跨度大。有国内竞争,外贸转型,跨国合作等。体现了主创者驾驭重大题材的一种能力,是题材驾驭的高手。”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中国道路、中国气质、中国情怀、军人情结、商业伦理、国际视野。”文艺评论家、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汪守德将电视剧总结为六个词,“我特别喜欢这部戏的整体节奏,在今天人与人之间,商业与商业之间的这种风度,我觉得这个我们要相信电视剧实际上对人的精神状态、处理方式是有影响的。”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引起观众共鸣,将自身命运与国家的兴亡紧紧相连

“作为全景式展现改革开放40年的剧,电视剧将时代浪潮的汹涌澎湃,与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深度融合,不同时期的个人家庭与国家发展的命运的休戚相关。”《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说,“《风再起时》始终将人物命运、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这种格局是那种小情小调儿女情长的剧难以相提并论的。这个层面也告诉观众,尤其年轻人要始终将自身命运与国家的兴亡紧紧相连,在自身奋斗中面对困难波折要有军人的勇气,百折不挠方能创出一片天地。”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中国电视艺术家委员会高级编辑陈芳也表示,“这是一部很有情怀,很有激情的作品,既是为改革开放40年精心奉献的礼物,也是对在改革开放进程当中奉献出青春和力量的那一代人的致敬。特别是作品当中通过对国企改革中纺织厂的着重描写还原和浓缩了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让像我这样的一批人对改革开放同生长共经历的人找到了记忆和回忆。”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电视剧创作者应当紧扣时代脉搏,对此,《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风再起时》以家国命运的同频共振为故事发展线索,表现人物的情感冲突和生活变迁。大多数人物的个体命运都在改革开放大潮的裹胁下选择改变,而新的选择带给他们的也是新的自我发现和价值观的重建。我觉得这部戏最值得关注的是把改革开放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发现,人的精神气质的剧变推置到了前景。”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填补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题材电视剧的空白

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龚志南表示,“《风再起时》是我们今年主抓的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点电视剧,是一部社会效应和政治效应双赢的电视剧。”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他还说,“《风再起时》以艺术的手法全景呈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成就,从某种意义来说,《风再起时》的独特选题视角填补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题材电视剧的空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同时,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如文也发表了讲话,“对克服了种种困难,创作了这样一部作品的主创们表示敬意,对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表达感谢。”


《风再起时》创作研评会:主创团队解读创作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评论家   中国   改革开放   题材   格局   情怀   文艺   历程   团队   命运   电视剧   精神   财富   政策   时代   作品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