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抗大毕业没多久,为何就能当上团政委?三八式干部身份不简单

赵刚抗大毕业没多久,为何就能当上团政委?三八式干部身份不简单

《亮剑》中的赵刚有情有义,是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的生死搭档。赵刚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原著中赵刚出场的介绍可见一斑:


独立团政委赵刚……还不到25岁,虽然年轻,可资历不浅。在进入八路军正规部队之前,他已是“一二·九”运动的负责人之一了,北平燕京大学的学生。


不少人爱屋及乌,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认为赵刚在原著中被授予中将军衔。

赵刚抗大毕业没多久,为何就能当上团政委?三八式干部身份不简单

图|网友关于赵刚军衔的谬论


很明显,持有这一想法的人对开国中将有什么误解。他们可能不知道,55式实行10年间,中将的授予标准是非常严格的。

秦基伟、梁兴初、张震、余秋里等老革命家,大多都是老红军经历了长征,才被授予中将。由此可见,中将门槛之高。

赵刚授予中将的可能性不大,少将刚好合适。我们不妨看看《亮剑》原著中,都梁是怎么描述赵刚的:


赵刚穿着笔挺的夏季柞蚕丝军常服,佩着少将肩章,一副儒将风范。


赵刚抗大毕业没多久,为何就能当上团政委?三八式干部身份不简单

图|《亮剑》赵刚剧照


赵刚能够授予少将军衔,与其履历密不可分。笔者以赵刚履历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一下赵刚抗大毕业没多久,为何就能当上团政委?

电视剧《亮剑》中,赵刚一出场就自报家门:首长,抗大毕业生赵刚前来报道!按照常理来看,一个抗大毕业没多久的学员,怎么就能当上团政委?

在笔者看来,想要搞明白赵刚特殊的任职安排,需要搞明白与之密切相关的三个关键词:


一、抗大四期;


抗大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江西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类似于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旨在为红军培养高层次军政主官。发展到1937年1月,中国红军学校已演变为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

赵刚抗大毕业没多久,为何就能当上团政委?三八式干部身份不简单

图|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


1938年4月16日,抗大四期正式开学。同年8月至12月,抗大四期分批毕业奔赴抗日前线,充实政工干部队伍。抗大四期的历史窗口比较特殊,时值八路军第一次大发展,政工干部缺口很大。

抗大四期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4000多名从全国各地集中到延安的爱国青年,约占同期学员总数的71.4%。赵刚进入抗大四期并不意外,燕京大学高材生、一二九运动组织者这两个身份足矣。


二、三八式干部


什么是三八式干部?这牵涉到我国建国前的干部划分,主要是以时间段来划分,具体分为四类:

赵刚抗大毕业没多久,为何就能当上团政委?三八式干部身份不简单

图|建国前干部类型的划分


在抗日干部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八式”干部。“三八式”干部有两大鲜明特点,即严格的时间段(1937年七七事变—1938年12月31日)、高学历的爱国人士。

赵刚的经历比较特殊,投身于革命事业比较早。1935年12月,赵刚就领导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结合赵刚抗大四期的学习经历,足以佐证其为典型的三八式干部。三八式干部的身份不简单,日后成为了我军抗日的中流砥柱。


三、独立团;


八路军成立初期,正式番号数量为3师6旅12团。12个番号团的军政主官,清一色都是红军时期师级干部。进入1938年,八路军为解决番号不足与快速发展的矛盾,建立了一批非番号团,诸如新一团、独立团、补充团等。

赵刚抗大毕业没多久,为何就能当上团政委?三八式干部身份不简单

图|独立团军政主官李云龙、赵刚


李云龙的独立团与番号团自然不能相提并论,要是让赵刚当番号团政委那就要闹笑话了。最为关键的是,《亮剑》开篇的时间节点就是1940年2月,李云龙率新一团在苍云岭突围。

就算赵刚1938年12月抗大四期毕业,距离出任独立团政委,至少有一年多的时间窗口。但是,编剧特意模糊了赵刚抗大四期的进修时间概念。我们结合历史去看,可以反向推断出赵刚在基层最起码已经历练了一年多。

赵刚抗大毕业没多久,为何就能当上团政委?三八式干部身份不简单

图|《亮剑》李云龙、赵刚剧照


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赵刚无论是实战经验,还是政工工作理论实践,担任独立团政委合情合理。再者,结合关键词二,一个三八式干部的佼佼者,没有理由不重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抗大   燕京大学   政委   土地革命   独立团   干部   番号   军衔   军政   少将   原著   红军   中将   中国   政工   身份   赵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