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感谢伊藤和张本的时候了!刘国梁称:混双夺金是对日本最好回报

是感谢伊藤和张本的时候了!刘国梁称:混双夺金是对日本最好回报

东京奥运会的乒乓比赛,仅剩下8月6日晚的男团决赛了——不过,这些都不再与东道主日本有关了:在东京奥运会上,所有的中日乒乓对抗,已经花开花落从此成往事了……

这其中,日本乒乓共夺得了4块奖牌:1金1银两铜,也创造了其在奥运乒乓史上的最好成绩!其中 1金为伊藤美诚/水谷隼拿下的混双金牌;1银为女团银牌;两铜分别为伊藤美诚的女单铜牌,和日本男乒团体铜牌。

当然,仍不少中国乒乓迷在耿耿于怀,认为中国队没能拿下混双金牌,没有像上届里约奥运会上那样,能包揽全部乒乓金牌——其实,这个东京奥运会上首设的金牌,几乎本就是想为日本乒乓量身定做的!

是感谢伊藤和张本的时候了!刘国梁称:混双夺金是对日本最好回报

无论女单或男单选手数量;或者像同为小球的羽毛球,其混双也至少一国可参加两对,但乒乓混双选手数量,却只能一国仅限一对。

则中国乒乓的群狼威力,就无从发挥了,否则,如果中国多派一对混双选手,比如王楚钦与王曼昱(或孙颖莎),看看日本人还能夺混双冠军不?

而国乒派出的唯一一对选手,是两位30岁以上的选手许昕/刘诗雯——且“小枣”还有伤在身,这本身就值得商榷吧?

所以,国乒此举的目的,或许也能提前预测到:对手如果表现极佳,混双金牌将最有可能失去——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多多少少是国乒自己“成全”了日本人的这枚奥运金牌吧?

是感谢伊藤和张本的时候了!刘国梁称:混双夺金是对日本最好回报

其实,关于混双金牌失守的问题,刘国梁并没有说过什么遗憾或不满的话,他却说了非常意味深长的一段话:

“混双的这枚金牌,对东道主来说也是最好的回报!不过我们很快调整了自己,投入到了之后比赛的备战”。

“也是对东道主最好的回报”——这话你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为刘国梁的这句话,非常有伸缩性和语言艺术性。

你可以表面上理解为“这是日本人努力付出,通过训练和比赛后,所应得的结果”;但是,人们似乎仍能“从字中看出字”来。

为什么不说是对伊藤和水谷隼的最好回报呢?刘国梁却换上了“东道主”二字?其似乎是说:这是东道主“志在必得”,如此多设置了首个奥运混双金牌项目之下,东道主应有的“回报”吧?

是感谢伊藤和张本的时候了!刘国梁称:混双夺金是对日本最好回报

因为,如果不是日本同样重视乒乓球,则不在东京奥运会上增设这枚乒乓金牌的话,则中国不是同样等于无法多拿这枚金牌吗?——所以,这种意义和情理上,拿到混双金牌,也应算是对日本人为扩大乒乓奥运金牌项目而努力的回报!

因此在本质上,中国乒乓能夺的奥运乒乓金牌,与以前的奥运会相比,并未有减少,而不过是日本极力增加这枚金牌后,却被东道主自己夺走了——但是,这却扩大了乒乓的影响力,而不只是中国人一家独大、自玩自嘿了!这样的话,乒乓被奥运会拿掉的风险就会减小!

要知道,刘国梁本身还是“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理事会主席”——他之所以担任此职,主要目的,显然不只是为了中国乒乓的利益,还要为世界乒乓事业而努力。

是感谢伊藤和张本的时候了!刘国梁称:混双夺金是对日本最好回报

这其中,如何让乒乓更能成为有着强大世界性影响力的项目,特别是不能永远让中国乒乓一家繁荣,还要有更多国家加强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国乒对手”,就同样会是刘国梁的一个任务了。

所以,从中国乒乓的角度看,刘国梁当然希望国乒能包揽东京奥运会所有乒乓金牌;但从世界乒联主席的角度看,刘国梁并不会对国乒失去了一块奥运混双金牌,就要懊恼无比了。

毕竟,“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如果没有乒乓球的全球性发展,以后没人再跟我们玩了,乒乓或许连奥运生存权,都要被剥夺了吧?

是感谢伊藤和张本的时候了!刘国梁称:混双夺金是对日本最好回报

所以,当近年来,开始有了能与中国乒乓对垒的强劲对手——比如,一直在向中国乒乓发起挑战,并在这次奥运会上,首次夺得了金牌或铜牌的伊藤和张本,他们也能更多地激发起中国人,和更多世人关注于乒乓了!

或许在某种意义上,特别是站在更高的世界乒乓发展的层面上看问题的话,则现在,也是该到了我们对伊藤、张本们说声“感谢”的时候了!【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是感谢伊藤和张本的时候了!刘国梁称:混双夺金是对日本最好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张本   混双   日本   目的   东京   铜牌   东道主   日本人   乒乓球   中国   乒乓   金牌   选手   奥运会   奥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