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秋晚”的《乡愁》,把我唱哭了,惊艳之作背后总有故事

央视的中秋晚会,这次晚会共演出了27首作品,26首歌曲,俨然一场大型歌会。

这场大型歌会的特色,除了无以匹敌的奇幻舞美,充满展示了中华审美的“浪漫和诗意”,就是那些动人的诗词歌赋,改编成的歌曲了。

在欣赏完全部节目之后,有一场表演,却在我脑海中久久萦绕,挥之不去,那就是陈彼得和赵照演唱的《乡愁》。

在欣赏这首作品时,听着听着不知不觉泪水流了下来,简直就是诗词改编歌曲的标杆之作,这样的“乡音”,才是中秋晚会最动人的 “乡愁” 。

“央视秋晚”的《乡愁》,把我唱哭了,惊艳之作背后总有故事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乡愁》,是余光中的著名诗作,创作于1972年。这首诗曾入选过小学课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现代诗。

这首诗歌,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时空、时间上的对比和串联,借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每每读之,无不感情真意切,绵绵乡思。

“央视秋晚”的《乡愁》,把我唱哭了,惊艳之作背后总有故事

音乐人赵照,把这首诗谱成了歌曲,在央视中秋晚会上,和陈彼得先生一起合作演绎《乡愁》。这首歌曲,犹如一颗最亮眼的星,从众多诗词歌曲中跳脱了出来,带给了我莫大的情感慰藉。

“央视秋晚”的《乡愁》,把我唱哭了,惊艳之作背后总有故事

这首歌的旋律,就像一条潺潺奔流的溪水,非常的流畅,又像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非常亲切舒适。更像一位亲人,在你的耳边喃喃絮语。

它非常像一首“民谣”,切合了“乡愁”的主题。没有大起大落,配器也只是简单的吉他,润物细无声地,勾起了人的思乡之情。

“央视秋晚”的《乡愁》,把我唱哭了,惊艳之作背后总有故事

当陈彼得演唱时,似乎空间和时间一下都被拉长,将遥远的过去和现在相连接。

漫长的生活历程,动人的思乡之情,在陈彼得动听得、饱满而沧桑的声线中,得到了释放,瞬间有种深沉的历史感,情感浓郁得化也化不开。

“央视秋晚”的《乡愁》,把我唱哭了,惊艳之作背后总有故事

最让我感动的是,赵照后来一直给陈彼得配和声。

与音乐前辈一起登台,愿意给年近古稀之年的陈彼得作衬托,这是对前辈的尊敬,更是因为歌曲本身的情感表达需要。

“央视秋晚”的《乡愁》,把我唱哭了,惊艳之作背后总有故事

一位是八九十年代时的“台湾流行音乐教父”,一位是当代民谣的音乐人代表,一个来自中国宝岛台湾,一个来自中国大陆。音乐上的心心相惜,情感的相互投契,才让他们将这首歌曲演绎得如此美好。

我想,离家半生的陈彼得,在演绎这首歌时,内心的触动应该是最大的吧。

这位曾经叱咤乐坛几十年的音乐教父,他创作的《阿里巴巴》《一剪梅》《迟到》等歌曲,曾是一代人传唱的经典,如今,77岁高龄的他仍活跃在舞台上,这行为本身,就是对后辈的一种莫大鼓舞。

“央视秋晚”的《乡愁》,把我唱哭了,惊艳之作背后总有故事

赵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陈彼得先生说,看到我,好像看到了当年坚守唱歌的他自己。其实看到他,我也仿佛看到了年老的我自己,还在唱歌。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呼应”。

陈彼得和赵照的同台,让人想到“传承”二字。经典,总是长着相同的相貌,那就是距离心灵最近的样子。

“风起于青蘋之末”,多希望,新时代的主旋律歌曲,都如《乡愁》般,在旋律的起伏摇曳间,勾动情思,深入心灵。

文:竹心

图:央视中秋晚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乡愁   乡音   彼得   央视   台湾   歌会   教父   音乐人   民谣   前辈   惊艳   诗词   情感   故事   经典   歌曲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