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间站停留90天 刷新中国航天纪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工程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神舟十二号飞船将于17日返回地球。自6月17日升空之日算起,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已在空间站在轨工作生活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撤离模拟图

在空间站停留90天 刷新中国航天纪录

成功验证径向交会技术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动静,北京时间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



分离前,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职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收拾整顿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各项工作。



不要小看这一步骤,空间站内的物资去留非常有讲究。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六所十室主任崔广志告诉记者,以空间站的尿处理子系统为例,自6月24日转入有人工作模式以来,已处理28箱尿液(约616升),产生23箱尿蒸馏水(506升)。它使用的尿过滤器组件将随神舟十二号乘组下行进行分析。即将发射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将搭载尿处理子系统的内部钙去除组件、尿过滤器组件和蒸馏废气处理装置等多件消耗品上行,届时航天员将在轨更换这些设备,保证尿处理子系统处于最佳在轨运行状态。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撤离后,于北京时间16日13时38分,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成功验证了径向交会技术,为后续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后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按计划于17日再入返回,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即将启程回到祖国怀抱。



首次在春风着陆场着陆



值得留意的是,此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是首次从空间站返回地面,返回舱也将首次在春风着陆场着陆。



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16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返回舱着陆过程中,着陆场系统将施展重要作用。选择着陆场涉及很多技术和社会题目,由于选择着陆场不仅要考虑发射场的位置、运行轨道倾角和高度、返回制动点位置、返回舱返回轨道和航天员的安全等,还与我国经度纬度笼盖范围、大陆的地形地貌地质、景象形象、交通、陆上着陆海上溅落的搜救能力等紧密亲密相关。



根据上述要求,中国终极选择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地区作为主着陆场。再考虑到景象形象相关性小、地势平坦开阔、返回机会多、测控设备可充分利用等因素,间隔主着陆场1000公里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央东南部地区为副着陆场,即春风着陆场。



庞之浩先容说,这次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难度比以往大。一是由于此前中国载人飞船都从固定的轨道返回地球,但在空间站任务中,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会跟着不同时间节点有一些变化,为节省空间站推进剂的消耗,不会为飞船返回而调整空间站轨道,这意味着飞船再入点不再是固定的,为此,神舟团队对返回轨道重新进行了适应性的设计,并改进返回的算法,进步了载人飞船返回适应性和可靠性。



二是由于神舟十二号将在春风着陆场着陆。该地区属温带干旱荒漠天气,少雨而多风。因为春风着陆场位于沙漠和戈壁上,也有山地等高凸或坑洼的地形,所以搜索救援难度比以前高,这将检修春风着陆场的搜索救援能力。



航天员出舱有讲究



据先容,在返回舱着陆过程中和着陆后,地面搜救工作举足轻重。目前,我国一般采用“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的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快速定位、快速到达、安全出舱”。



搜救航天员的任务由空中搜救直升机负责。因为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太空停留了3个月,立位耐力下降较多,所以他们着陆后需在舱内用较长时间来适应地面重力环境,然后在工作职员协助下出舱。长期失重环境还可能导致航天员泛起骨质松散、肌肉萎缩和立位耐力差等题目,所以航天员出舱后所有流动全部采取坐位。



返回舱的处理和运送任务则交由地面搜索回收车队,他们负责现场返回舱后续处置和回收,按预定程序进行现场相关处置,将返回舱和有效载荷运至四周火车站,经铁路转运北京。



就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撤离空间站时,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组合体16日也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举措措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空间站   发射场   神舟   组合   航天员   子系统   飞船   中国   轨道   春风   组件   地面   中国航天   返回舱   纪录   工作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