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巴黎“骂”故乡,重温于坚《巴黎记》的反思精神

在一个充满喧闹或歌舞升平的空间里,你看到了人间烟火、社会祥和,有人却看到了某种消亡、某种退步和危机。这个人也许就是于坚。

从早期的《印度记》、《昆明记》到近年出版的《巴黎记》,于坚散文集中的作品就像一个个隐蔽装置于街头暗角的监控探头,把一座城市的真实面目逐日记录下来,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公之于众,并解剖给人看。


夸巴黎“骂”故乡,重温于坚《巴黎记》的反思精神


于坚文字:通过反思故乡来赞美巴黎


我想表达的是,以诗人身份出现的于坚也许就是个诗人,但以散文家出现的于坚其实更像是一个城市观察者、解剖者,而且他的观察不是流于表面的那种观察,而是眼穿万物,并触及万物的灵魂深处。这一点在他多年来的散文、随笔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无可辩驳。

在《巴黎记》里,于坚的洞察力不敢说是看穿了整座巴黎城,那也是穿越了埃菲尔铁塔之巅。但身处欧洲第一大都会的他毫无写城市游记的意思——他把想对巴黎的赞美通过对故乡昆明的反思来“迂回”实现。“它不是我的故乡,却时时刻刻唤起我对故乡的记忆。”这里的表达确切来说不是思乡,而是思考,或者说是反省。为什么?因为你越是觉得别人优秀时,你就越能看清自己的弱项甚至错误。


夸巴黎“骂”故乡,重温于坚《巴黎记》的反思精神


与巴黎相比,于坚看到故乡当前的弱项或者错误是什么呢?讲得通俗一点是没文化、没品位。讲得正式一点就是只讲建设不讲保护、只讲发展经济不讲历史传承。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当下中国城镇建设共有的“通病”。在乡愁成为地方开发主题的今天,这“病”不轻,得治。

于坚写到,“每起来一栋高楼或一条路,故乡就死去一点。”句子听起来多么有诗意,但理解起来却那么让人伤感。

因此从城市建设的参考价值方面来讲,《巴黎记》是有贡献的,而且贡献不小。


夸巴黎“骂”故乡,重温于坚《巴黎记》的反思精神


于坚摄影:说“看不懂”或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巴黎记》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跟往常一样插入了多幅于坚的摄影作品。

在手机拍照和美颜修图功能大行其道的时代,人们几乎都迷失在自认为的摄影世界里了。如果一个善于展现美好生活的手机拍照“大师”看到于坚的摄影作品,估计会嘴角一撇嗤之以鼻:看不懂!


夸巴黎“骂”故乡,重温于坚《巴黎记》的反思精神


这里的“看不懂”本来是贬义,然而换个角度,它有可能正是对于坚摄影技术和表现手法的最大褒奖。

翻看于坚的书,你会发现里边或多或少都穿插着他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除了人物特写,大部分是他对所处现场的快速捕捉。在他捕捉的画面里,既有新闻记者的敏锐,又有诗人视角的隐喻,还有社会观察者的犀利。

所以一般人看不懂,不是人家的错,而是于坚太过“高深”导致的“错”。


夸巴黎“骂”故乡,重温于坚《巴黎记》的反思精神


在《巴黎记》中,一个塞纳河畔的女人,一件跳蚤市场内的艺术品都成为了于坚摄影作品里的亮点。这种亮点不是说画面在闪闪发光,而是说一幅画面其实就是一种思想的折射,其折射之光照进观者的灵魂里,照进“美学”鼓吹者的小傲娇里。

于坚曾经说,“我不喜欢那些美的照片,美不是摄影技术。”遵循这样的摄影理念,他一直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美学范畴内的摄影佳作。《巴黎记》的那些照片,就是这种创造力持续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对于诗人、散文家于坚的整体文学艺术发展成果来讲,显得同等重要。(《云南大喇叭》主笔 禾川/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巴黎   埃菲尔铁塔   故乡   鼓吹者   散文家   观察者   弱项   昆明   美学   万物   诗人   散文   亮点   画面   精神   城市   于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