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公式下,编剧比主角更会“演”,但还是失灵了

于正公式下,编剧比主角更会“演”,但还是失灵了


7月末,于正编剧的新剧《玉楼春》空降上线。


暑假档、古装剧、高级感,这三个要素一混搭,不能不让人联想到3年前于正打造的爆款宫斗剧《延禧攻略》。


如今播出已有数周,无论是从播放量还是讨论度来看,《玉楼春》都没有延续《延禧攻略》的热度。


1


当才子佳人开始宅斗


《玉楼春》开播以来,剧方贴上了两个标签:才子佳人剧+宅斗剧。这部剧讲述了绝代佳人林少春与官宦子弟孙玉楼的爱情故事。


于正公式下,编剧比主角更会“演”,但还是失灵了

《玉楼春》剧照


故事从两人相遇讲起: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和戏班女子有过一面之缘后,一直念念不忘,开始了漫漫追妻路。


林少春虽也春心萌动,但心系家仇,无心沉浸于小情小爱中。她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蒙冤而亡、母亲追随而去后,她忍辱负重,成为混迹戏班的江湖人。


为博红颜欢心,孙玉楼参加科考、升官进爵、替林父翻案。翻案成功,两人才开始正儿八经谈恋爱。


于正公式下,编剧比主角更会“演”,但还是失灵了

《玉楼春》剧照


但如何顺利嫁入钟鸣鼎食之家,如何在孙家站稳脚跟,皆是林少春面对的难题。


对于封建时代的女子而言,丈夫的痴情并不是时刻奏效的护身符。


深宅大院的路,还得靠自己闯。


2


单调的情节VS 丰富的营销


在内容的策划和营销上,剧方直言不讳地道出“蹭经典”。


于正说,自己是看了蒋勋解读的《红楼梦》后,才产生了创作《玉楼春》的灵感。


男主角孙玉楼自幼在深宅女眷中长大,平日里是一副温润如玉的文弱做派。孙玉楼的人设和经历都很像贾宝玉。


于正公式下,编剧比主角更会“演”,但还是失灵了

《玉楼春》剧照


剧中还呈现了劝学桥段,和孙玉楼有情感瓜葛的两名女子,皆对此发表看法。


这一桥段,又有些像林黛玉、薛宝钗在贾宝玉考学问题上的分歧。


对孙玉楼青睐有加的名门千金姚滴珠,敢爱敢恨、豪爽坦率,和史湘云的性格有些相近的讨巧之处。


于正公式下,编剧比主角更会“演”,但还是失灵了

《玉楼春》剧照


而孙家的人员设置,也几乎能在《红楼梦》中找到对应:孙家长女是备受宠爱的后宫贵妃;孙家三少奶奶是泼辣美艳的准管家人;孙家三少爷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除了这些人物以外,孙家老爷夫人、远嫁小姐都多多少少有些似曾相识的既视感。


台词的风格韵味也和《红楼梦》如出一辙,甚至出现了“我吃过那么多胭脂”(宝玉语)、“剃了头当姑子去”(惜春语)等雷同台词。


于正公式下,编剧比主角更会“演”,但还是失灵了

《玉楼春》剧照


如果说借鉴《红楼梦》的框架人设,讲出新鲜有趣的故事,那也算是精心之作。


但《玉楼春》搭的是个花架子,凑近了看还是苍白单调的情节内涵,四字可概括之:真俗、假爽。


才子佳人如何相遇、如何相爱,如何受阻,在《玉楼春》中都被简单化处理。


孙玉楼一见林少春便开始穷追不舍、至死不渝,再搭配上男女主角平淡的演技,实在让人看不出爱情的合理性。


于正公式下,编剧比主角更会“演”,但还是失灵了

《玉楼春》剧照


两人之间的情感障碍又涉及到上一代的恩恩怨怨,最后以翻案伸冤的形式告一段落,这也是古装剧里非常老套的桥段。


妯娌之间针锋相对、绵里藏针,也没有讲出什么新意。


《玉楼春》的戏外比戏内更精彩,因为它精心制定了几套营销方案,试图网罗不同圈层的观众。


一开始,微博热搜是#玉楼春欢乐喜剧人#,配合第一集的喜剧桥段进行预热:如大少奶奶cos洛神、三少爷吃辣椒自虐等等。


于正公式下,编剧比主角更会“演”,但还是失灵了

《玉楼春》剧照


众所周知,喜剧人是如今最讨喜的人设。剧方使劲宣传的“古装版《搞笑一家人》”,可谓是精准切入,给孙家蒙上了喜剧人滤镜。


后来,微博热搜的方向引导观众去思考剧中男女的关系。


如#孙玉楼是林少春的甜甜犬#、#姚滴珠人间清醒#等热搜,烘托出林少春的大女主地位、孙玉楼处于追妻弱势、爱而不得的女配角则是人间清醒,去贴合社交媒体对理想化男女关系的认知。


于正公式下,编剧比主角更会“演”,但还是失灵了


但上述宣传点并未引发大规模讨论,真正让《玉楼春》在各平台拥有姓名的是“偷文化”的新闻。


很多帖子声称韩国人看了《玉楼春》后,辱骂中国人抄袭韩国传统服饰。这条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不少中国观众群情激奋。


但后来,又有细心人发现,这些所谓的韩网截图真实性存疑,很有可能是一场剧方团队的“反串黑”。


虽然后续于正方否认了利用民族情绪炒作,且此事不了了之,但观众心中仍存营销翻车之疑惑。


3


于正公式不灵了


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玉楼春》播出后的种种事端,那便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


剧集套用了屡试不爽的于正公式,却终在本届观众的抵触下收获寥寥。


说回到于正本人,他入行已有二十余年,从编剧做起,随后开了工作室,拍摄了一系列风格鲜明的于正剧。


那什么是于正公式呢?


偷师融梗+红黑演员+多变美学+制造话题,扛起四大板斧闯下一片天。


说到偷师融梗,琼瑶为《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事件,还与他对簿公堂,一直到去年年底,于正才在微博公开道歉。


于正公式下,编剧比主角更会“演”,但还是失灵了


比抄袭更难界定的是融梗,于正擅长在相似的设定内讲出另一视角的故事。


十年前,《宫锁心玉》晚于《步步惊心》拍摄,却抢先播出,号称开启清穿剧之风。


三年前,《延禧攻略》晚于《如懿传》拍摄,又在播出时间上抢占先机,最后爆的是《延禧攻略》。


红黑演员,指的是正女郎和正男郎们。掐指一算,于正倒是捧红过不少演员,见证了他们在娱乐圈的青涩时光。


其中,杨幂、杨蓉、赵丽颖、陈晓、宋威龙、许凯等演员因容貌出众、演技尚可,在新生代演员中占有一席之位;秦岚、聂远等演员也凭借于正剧改变了不温不火的僵局,重回观众视线范围内。


造星,于正是认真的。戏好不好还是次要,最要紧的是得挑出一众俊男美女。


不过,偶尔也有失手的时候。《玉楼春》的男女主角就备受诟病,观众认为王一哲和白鹿两位新人演员,都有些撑不住场。


多变美学指的是:于正打造的视觉风格是流动的,而非固定的模式。观众喜欢看什么,他的美学风格便是什么样子,一切向大众口味看齐。


早些年,观众对古装剧要求不多,整体热闹喜庆就行。于是,于正在《宫锁心玉》《美人心计》《唐宫美人天下》等剧中铺陈了大红大绿的浓烈色彩,艳俗到极致。


于正公式下,编剧比主角更会“演”,但还是失灵了

《宫锁心玉》剧照


近几年,观众开始要求古装剧的质感问题。


于正敏锐捕捉到了“高级感美学”,在《凤求凰》、《延禧攻略》中,以低饱和度的莫兰迪色系让人眼前一亮。


于正公式下,编剧比主角更会“演”,但还是失灵了

《延禧攻略》剧照


在《玉楼春》中,他延续了这种灰蒙蒙的色调,但观众却不像昔日一般买账,普遍反应“滤镜死白、一脸土色”。


于正公式下,编剧比主角更会“演”,但还是失灵了

《玉楼春》剧照


看来,于正很有可能在下部剧中再次调整美学策略,努力适应观众的口味变化。


制造话题的本领,从爆剧《延禧攻略》中就能领略一二。


该剧营销热门短句“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白月光女子、“怼天怼地黑莲花社会姐”等,借助短平快的低幼话语,总结复杂的情感关系,迅速在不同群体间传播。


总之,《玉楼春》亦步亦趋地遵循了于正公式,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究其根源,恐怕还是因为观众品位的提升。看惯了于正的几大板斧,也逐渐开始不吃这套,转而关注剧集内容本身。


《玉楼春》的情节设置平淡无奇,自然也提不起大家的兴趣。


欢迎投稿,影评、剧评、书评、综艺观察等均可,一经选用,稿费从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公式   滤镜   红楼梦   才子佳人   桥段   美学   剧中   剧照   编剧   喜剧   观众   主角   演员   风格   女子   古装剧   攻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