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人付出所有,与子女“相爱相杀”,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妈妈

为家人付出所有,与子女“相爱相杀”,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妈妈

在阖家团圆的中秋佳节,一般都会有亲情向的电影上映。今年也不例外。


徐帆、张婧仪、许亚军领衔主演的《关于我妈的一切》,是一部适合带着家人一起观看的电影。


为家人付出所有,与子女“相爱相杀”,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妈妈

《关于我妈的一切》海报


今年春节档的《李好,李焕英》以54.13亿元的票房,彰显了亲情向电影强劲的市场号召力和无限可能。


《关于我妈的一切》公映前就展开了规模不小的点映活动,在票务APP上的点映评分一度高达9.4分,票房前景被市场看好。


今年,接连几部讲述妈妈的故事获得良好评价,亦启迪我们思考:关于妈妈的故事,可以有哪些讲法?


1


为家人付出所有的妈妈


《关于我妈的一切》改编自韩国电影《世上最美的离别》,电影在人物设定、人物关系等方面做了贴近的本土化改动。


徐帆饰演的季佩珍是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刚刚退休。


为家人付出所有,与子女“相爱相杀”,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妈妈

季佩珍(徐帆 饰)


除了教师的身份外,她还是李文舫的妻子、李小美的妈妈、失智奶奶的儿媳、季佩奇的姐姐。


为家人付出所有,与子女“相爱相杀”,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妈妈

李文舫(许亚军 饰)


嫁入李家三十余年来,她全心全意为家庭付出,努力扮演好家庭赋予她的种种身份。


为家人付出所有,与子女“相爱相杀”,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妈妈

一家人的合照


她始终把家人放在心上,唯独忘了自己。


所以,哪怕她的身体已经不舒服长达半年时间,甚至越到后头越疼痛难耐,她都没有向丈夫提及,虽然丈夫就是一名医生。


直到痛得实在忍不了了,才跟丈夫云淡风轻提了一嘴。


丈夫的同事给她做检查时,已经发现情况不妙,要给季佩珍做个CT,但季佩珍接到女儿电话,听说女儿从北京回青岛了,把CT推了,赶着去接女儿。


此时的她并不知道情况的严重性。但也足以看出:全心全意为家人付出的季佩珍,太不疼惜自己了。


事实上,这样的季佩珍是影视作品中最为主流的母亲形象之一。


从《妈妈再爱我一次》《九香》《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到《你好,李焕英》,这些电影里的妈妈有着相似的形象。


但妈妈们常常遭遇了太多苦难,甚至来不及享福便离开世间。


因此,这类电影极力讴歌母亲与母爱伟大的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悲情色彩,击中观众内心中最脆弱的地方。


当季佩珍发现自己只剩下4-6个月的时间时,她想的仍是当她离开之后,该如何让她的家人好好地生活下去。


当她对李小美喊出那句“宝贝啊,妈妈等不了了”时,观众也潸然泪下。


为家人付出所有,与子女“相爱相杀”,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妈妈

《关于我妈的一切》剧照


哪怕妈妈离开了,她最放心不下的永远是她的宝贝。


2


与子女“相爱相杀”的妈妈


《关于我妈的一切》并没有把妈妈的形象塑造成“伟光正”。


它亦直面母女关系里的龃龉和冲突。如果不是季佩珍突然罹患绝症,或许她与李小美的关系仍然紧张,甚至有那么一点“相爱相杀”的味道。


根源在于,季佩珍对女儿李小美的控制欲。


为家人付出所有,与子女“相爱相杀”,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妈妈

李小美(张婧仪 饰)


跟很多中国式妈妈一样,季佩珍爱唠叨,爱操心女儿的大小事,也爱打着“我是你妈”“我是为你好”的旗号干涉女儿的生活。


就比如季佩珍进房间不敲门,会强行叫起想睡懒觉的女儿,偷看女儿手机里的内容,不顾女儿意愿地张罗相亲对象……


为家人付出所有,与子女“相爱相杀”,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妈妈

《关于我妈的一切》剧照


从妈妈的立场看,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女儿好。


但李小美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有自己的隐私和判断,她也许会走弯路但有些路她想自己去走。


当季佩珍企图去干涉时,李小美就会跟妈妈耍性子、闹脾气。


“相爱相杀”的母女关系,是这些年来影视创作出现的新特点。


这与新一代年轻人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不无关系。


年轻人感谢妈妈的付出和关爱,但他们同样希望与父母之间有一定的界限感,他们不希望父母的爱变成一种“控制”。


一方总是认为孩子长不大,时刻操心着孩子的大小事;另一方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了,结果就是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化——相爱,却也矛盾冲突不断。


从《柔情史》《春潮》到《孤味》,观众都能看到这种“相爱相杀”的母女关系,这些电影塑造了更丰富立体的妈妈形象。


就比如《柔情史》里,妈妈对女儿说:“你要不是我生的,我告诉你,我一定离你这种人远远的。


《孤味》里,妈妈对罹患癌症的女儿说:“你就是跟你爸一样喜欢在外面乱来,才会得癌症。”


为家人付出所有,与子女“相爱相杀”,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妈妈

《孤味》剧照


电影由此让观众对母女关系有更深刻的省思。


比如爱的边界感在哪?为何总是对亲密的人说最重的话?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不少影视剧里为了追求话题、制造热搜,刻意将母亲形象极端化,比如《都挺好》里苏明玉的妈妈,《安家》里房似锦的妈妈。


这类极品父母固然反映了部分现实,但它也将那些也许不完美的父母极端化、脸谱化,并可能加剧代际之间的隔阂。这并不是高明的创作手法。


3


妈妈也是她自己呀


跟韩版相比,《关于我妈的一切》一个很关键也很成功的改动是,它的视角最终落到了“我妈的一切”上面。


也即,《关于我妈的一切》不仅仅是讴歌母爱的伟大,不仅仅是呈现母女关系的复杂面向,它也没有忘记妈妈也是她自己。


关于妈妈的一切里,不仅仅有妈妈作为妻子、妈妈、儿媳、姐姐的付出,还有她作为季佩珍的青春、梦想、追求与爱情。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结尾,要花费不少篇幅去呈现妈妈年轻时的样子,她年轻时的理想,她与李文舫纯真的爱情……


这些是季佩珍最初的自己。


为家人付出所有,与子女“相爱相杀”,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妈妈

《关于我妈的一切》剧照


季佩珍年轻时有那么宏大的梦想,甚至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但因为怀孕了,她选择了李小美。


妈妈的回答是“我自己选的呀”。


这让人想到《你好,李焕英》最后那个反转。贾晓玲穿越到过去,为的就是改变妈妈的人生,让妈妈“开心”,所以她想帮妈妈换个老公、换个女儿、换个活法。


贾晓玲没有想到的是,当她穿越回去时,妈妈也穿越回去了。妈妈的选择是:还是当贾晓玲的妈妈,贾晓玲是李焕英永远的“我宝”。


虽然为家人而活是季佩珍的选择,但她也对李小美说:“这是我的选择,但你不一样,妈妈希望你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为家人付出所有,与子女“相爱相杀”,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妈妈

《关于我妈的一切》剧照


一个女性,到底是她自己更重要,还是妈妈这个身份更重要?


舆论对此总是争论不休,也不乏非常极端的看法。譬如有人认为一个女人尽职尽责做好妈妈就是“女德”,或者彻底颠倒过来,认为一个妈妈追求自我就是“自私自利”“不配当妈妈”。


相形之下,《关于我妈的一切》在价值观上就包容开放得多。


它理解季佩珍那一代人的选择,理解她们为家庭的付出和牺牲。


何况,对于季佩珍而言,这样的选择是无悔而幸福的,那么观众也不必替季佩珍惋惜、愤慨。


电影同样理解以李小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人价值观上的进化。


她们有更鲜明的自我意识,她们在选择成为一名妈妈的同时,很可能仍然坚守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对于一个妈妈来说,要平衡二者当然并不容易;但哪怕很难,妈妈们也有权这么做。


因为妈妈的身份以外,她们也是她们自己啊。


总之,“妈妈”不是概念化的符号,她是复杂的、也是不断变化中的形象。


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我们期待妈妈的故事有新的讲法。


我们期待妈妈在为子女付出的同时,也疼惜她们自己,活出属于她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欢迎投稿,影评、剧评、书评、综艺观察等均可,一经选用,稿费从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家人   妈妈   讲法   儿媳   母女   剧照   子女   观众   丈夫   女儿   父母   身份   形象   关系   梦想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