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满满的陆小曼,最终福报去哪了?

1964年中秋,陆小曼躺在病床上,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已经62岁的她已不复当年上海名媛的风采。一口牙齿掉光,干干瘪瘪,疾病缠身,肺气肿和哮喘病时常发作,让她痛苦不堪。

翁瑞午死前,把陆小曼拜托给作家赵清阁。赵清阁经常来医院看望陆小曼。中秋节到了,赵清阁给她带来了月饼,为小曼切开。没想到一块月饼竟引起小曼的伤感来了。她对赵清阁说:“难为你想到我,明年怕是吃不到了。”

赵清阁听她这样说,心里也怪可怜她的。陆小曼又说道:“我想志摩了,最近我常梦见他,我们快重逢了!”

第二年的春天,陆小曼就去世了。对她而言,死也是一种解脱。她的时代早已结束,那个千娇百媚、上天眷顾的陆小曼早已死了,留在人世间的只是一个躯壳而已。

福气满满的陆小曼,最终福报去哪了?

小曼去世前十分贫寒,只能维持日常所需。入殡的时候,赵清阁见她身上穿着一件有破洞的棉袄,于心不忍,于是赠了一套绸衣裤,方让她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

一代名媛这样凄惨地离开,让人忍不住唏嘘,感叹红颜薄命。命运是这世上最难以捉摸的东西。对她这样的女子来说,人生如山海翻转:十几岁的陆小曼,浅笑盈盈,家里仆人成群,她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可曾想到有一日,她会落魄到连入殡的衣服也要别人赠送?

她是天选之女,有着别人仰望不及的一切,上天赐给她的福分,其他女子几辈子都求不来。

1903年,小曼降生在上海,是名副其实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母亲吴曼华,是吴中名门闺秀,祖上多人做高官。到了吴曼华这里,诗词文学,工笔绘画,无不擅长。小曼受母亲影响,自小聪颖;小曼的父亲陆定,早年留学早稻田大学,师从日本名相伊藤博文,加入同盟会,做到财政部长一职,后来,还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

陆家父母前面生了八个孩子都没有养大,小曼降生,父母宠得她无边无天。陆定砸了重金,要把小曼培养成淑女。

托父母的福,小曼吃穿不愁,只用精进“名媛淑女”的课程就好啦。父母送她进了当时最好的学校北京圣心学堂就读,小曼英语法语俱精通。父亲请了家庭教师教她绘画,小曼的绘画才能也是出类拔萃。

大概上天想造一个才华和美貌集于一身的女性,于是小曼中选。给她家世还不算完,还给了她美貌。生的明媚动人,一举一动皆有韵味,同学们送了她一个称号“女皇”。

十几岁的时候,被顾维钧选中,去参加招待外国大使的活动。她外语流利,落落大方,赢得无数赞赏。

这样的女子,人间能有几个呢?

父母为了女儿,也是煞费苦心,要把天下最好的东西都给小曼,包括男人。追求小曼的男人不计其数,陆家父母严格把关,一心为女儿觅得良婿。入得陆家父母眼睛的幸运儿叫王庚,青年才俊,人中龙凤。从清华大学到密歇根大学,从哥伦比亚大学到普林斯顿大学,一直读到西点军校,和二战时期的美国名将、日后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做了同学,王庚童鞋才停下脚步,回国在北洋政府陆军部谋了一份职位。

福气满满的陆小曼,最终福报去哪了?

1922年,19岁的陆小曼被父母安排嫁给了王庚。婚礼在北京海军俱乐部举行,北京城的名流都来了。曹汝霖、赵椿年、章宗详等民国名人的女儿们来给小曼做女傧相。小曼的父母财大气粗,大手一挥,包了婚礼的全部花销。

平心而论,虽然这桩婚姻做主的是陆家父母,但王庚这个人是很优秀的。当时有几个国人能拿到世界名校的学历?王家当时已败落,王庚立志重振家业。在清华留美学堂学习时,因成绩优秀,被选中公派到美国深造。从他回国后的履历来看,后来一直做到陆军中将,个人能力也很突出。

至于性情和人品,更是挑不出大错。仅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一二。

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绯闻满天飞的时候,小曼想离婚,但怕触怒王庚,毕竟王庚是手里拿枪的军人。于是徐志摩请画家刘海粟去劝王庚放手。

刘海粟请客吃饭,请了一大桌子人,包括当事人徐志摩、陆小曼、王赓、小曼母亲吴曼华,以及来帮闲说话的唐瑛、李祖法、唐腴庐、张幼仪的哥哥张歆海等人。

席间,刘海粟侃侃而谈。谈得都是自由啊、爱情啊等高大上的理论。在座的各位除了憨头憨脑的王庚,都知道刘海粟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海粟举槌,其他人就帮敲边鼓。

酒席过半,王庚终于知道这座酒宴的目的了:他们是来替小曼“逼离”的,自己成了被围攻的猎物。王庚接下来的表现,让说客们松了一口气。他站起身,举杯向各位客人说道:“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的幸福干杯!”说完后,王庚推脱有事离开了,嘱咐小曼随着母亲回去。

王庚答应了离婚,小曼和徐志摩开心不已,1926年,俩人成婚。

王庚是个职业军人,不擅风情,除此之外,没啥缺点。父母为小曼寻得如此良婿,是小曼的福分。但在小曼眼里,王庚的好,抵不过他“不擅风情”的缺憾。不懂浪漫似乎成了丈夫的原罪。

福气满满的陆小曼,最终福报去哪了?

小曼抱怨王庚对她体贴不够,这只是因为小曼自小生活在蜜罐里,不懂得大局而已。当时是什么情况?军阀混战,日本虎视眈眈。王庚是职业军人,就算他风情十足,也做不到在那种形势下和妻子整日卿卿我我。

小曼没有尝过饿肚子的滋味,日本人的炸弹也扔不到她头上。她是幸运的,因为她头顶的天空是安全的,洋溢着温暖富足的气息。而她的安全和富足,则来自于她父亲和丈夫的修为。

父亲陆定,创建银行,参加辛亥革命,为国出钱出力,数次捐款;丈夫王庚,乱世之中,全力尽一个军人的职责。她的这份幸运,是父母和丈夫为她修来的福报。否则,她不事生产,何以能温暖而富足,不用挨炸弹和贫寒?

嫁给王庚,是父母为她求来的福分。这样优秀的男子,小曼就这样轻而易举地丢掉了。

若是嫁了徐志摩后,能够同甘共苦,鸡犬相随,长长久久的幸福也是可期的。但她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在徐家父母断了对他们的经济支持后,依然没有改正。

福气满满的陆小曼,最终福报去哪了?

小曼有十口大衣箱,昂贵的裘皮挂满衣橱。婚后小曼和徐志摩租住在上海四明村的别墅里,家里请了专职的司机和厨师,还养了十几个仆人。

小曼染上芙蓉癖后,家里更是捉襟见肘。徐志摩变卖字画,到处兼职,一度沦落到去做房产中介,但是仍不能支撑家里的花销。

小曼这样花钱,连母亲吴曼华都看不下去了。她跟前去探望陆小曼的王映霞抱怨道:“小曼买高档皮鞋,一次买5双,每个月至少花500块大洋,有时候高达600块。这个家难当,我也当不了。”

根据小曼母亲的说法,当时陆小曼一个月的花费大概是500块大洋,这么多钱,当时的工资是什么水平?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陈存仁说,二十年代在上海做见习医生时,月薪8块;当时的巡警月薪10至13块,巡长16至18元,卫生局的一名科长,月薪不过30元。

至于物价和消费水平,这本书也有记载:

大米一石3到4个银元,剃头8个铜板,臭豆腐两块1个铜板。陈存仁拿了1块钱的稿费请7个同学们去吃饭,茶水用了8个铜板,叫了蟹壳黄,生煎馒头等小吃,花去20个铜板。《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中也说道,1929年时,一块银元能兑换300个铜板。

如此一对比,陆小曼每月花500块,算得上是天价生活费了。

若是徐志摩还有父母的财力支持,那么她花这些,也是无可厚非的,夫家供的起,别人也无话可说。

但花钱这事,讲究的是”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就摆多大的谱。徐志摩一度沦落到去找前妻张幼仪借钱了,可惜小曼依然我行我素,逼得丈夫疲于奔命,最后命丧空难。徐志摩罹难后,小曼的母亲说了这样一句话:“小曼害死了志摩,志摩也害死了小曼。”

吴曼华和女儿一起生活。陆定去世前,一部分财产捐给革命事业,一部分留给女儿和妻子做生活费。钱财再多,也经不住小曼的奢挥霍。自己的那一份霍霍完还不算,连吴曼华的那一部分,也贴给女儿不少。难怪吴曼华要和外人抱怨“这个家难当,我已当不了”。

表面上看,陆小曼只是花钱的习惯无法改正而已;实际上,是她一直没搞明白,对她而言,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嫌弃前夫不懂浪漫,徐志摩的浪漫满足了她的心愿。但徐志摩的爱情,并不能补偿她对物质的欲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逼得丈夫四处兼职,挣钱养家。等徐志摩遇难后,小曼才真正懂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而这些,上天都曾经赐给她,她却没有好好珍惜。

福气满满的陆小曼,最终福报去哪了?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成了众矢之的。起初徐家人念在她是徐志摩遗孀的情分上,每月给她三百块生活援助,但在听到她和翁瑞午交往后,便断了这份援助。

徐志摩过世后,小曼才28岁,如果再嫁,还有大好的人生。前夫王庚曾提出复婚,但对陆小曼来说,绝不可能了。

她和王庚闹离婚的时候,王庚正遭遇人生至暗时刻。他去上海购买军火,被白俄骗了,钱财尽失,为此被关进监狱。小曼急于离婚,委托亲戚去找王庚办离婚手续。王庚在监狱里签下离婚协议书。

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多年,即使王庚再大度,陆小曼心里也跨不过那道坎。她和徐志摩的爱情闹得轰轰烈烈,如今徐志摩去世,舆论都怪罪于她,无论她再嫁给谁,都无疑于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财富,丈夫,爱情......她的那份福报已经被她挥霍的所剩无几了,手中还握有的寥寥无几。

和小曼同居的翁瑞午对她可谓尽心尽力。小曼的生活一直讲究品质,翁瑞午就满足她的品质生活。老字号的点心,百货商店的驼毛大衣,这些翁瑞午都双手奉上;供她衣食之外,还要供她吸食鸦片;小曼家里十几个佣人,翁瑞午承担所有费用;翁瑞午有自己的家庭,他老婆孩子一家七口人,这些翁瑞午都一个人扛下来了,没让陆小曼在生活上受委屈。

人到中年的小曼,父母丈夫都已不在了。她的落寞翁瑞午看在眼里。翁瑞午有五个孩子,他常把自己的孩子带到陆小曼家来,让孩子们的笑闹声给陆小曼带来一丝家庭的温暖。

翁瑞午的妻子陈明榴是个旧式妇女,她对丈夫和陆小曼的关系无可奈何。虽万般痛苦,但作为母亲,特别理解陆小曼膝下无子的孤寂。陈明榴答应把四女翁重光送给陆小曼做女儿,翁瑞午和陆小曼感激不已。

福气满满的陆小曼,最终福报去哪了?

对于这份膝下之欢,小曼是满心欢喜的。她全心全力地照顾这个女儿。好吃好喝的都留给翁重光,自己在干女儿床边搭了小床,半夜起床给她盖被子。

但无论她怎么贴心贴肺,重光还是不领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母亲的爱来自从小的陪伴和呵护,陆小曼对她的好,有点像投机。翁重光最终跑回自己家了,无论陈明榴怎么劝,她也不愿意再回陆小曼家。

也许在那一刻,陆小曼才会对陈明榴这样的旧式妇女有一丝羡慕吧:她有五个孩子,而她一个都没有。除了翁重光,陈明榴的其他几个孩子,陆小曼也是尽心尽力地对待:

大女儿翁香光结婚时,小曼送上英国瓷器浴具和丝绸睡衣做新婚礼物;其他姐弟,陆小曼送起礼物来也毫不手软......

但翁家姐弟从没把她当成母亲来看待。他们和陆小曼的来往,只是迫于父亲的威严而已。当他们的母亲52岁过世时,大女儿翁香光认定陆小曼和父亲的关系,是造成自己母亲半生不快乐的原因之一。

此时的翁香光再也不惧怕父权的威严了,她奔到陆小曼家,直面指责陆小曼:“你为什么抓着我的父亲不放?”

陆小曼无言以对。她心里明白,和翁瑞午的这种关系伤害了陈明榴和她的子女;但对此时的她来说,除了翁瑞午,她一无所有,翁瑞午就是她生命里最后的稻草。

即使她为翁家子女做了那么多,他们并不领情。为人母的福气,是属于孩子们的亲生母亲的。

命运也曾赐给她这样的福气,那还是小曼和王庚闹离婚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瞒着王庚和徐志摩,偷偷地做掉了这个孩子。吴曼华发现女儿的任性行为,捶胸顿足,骂女儿糊涂。

那个时候的小曼年轻,还有大把的岁月可期待:以后和徐志摩还可以生儿育女,共享天伦。

福气满满的陆小曼,最终福报去哪了?

可惜她的儿女缘,只有那一次,扔掉了,就再也没有了。

自己的福报,要靠自己去修为。财富、善念、生命……皆应珍惜。牺牲了一条小生命,也丢掉了自己的福报。

胡适之先生说:“要怎么收获,先要怎么栽”。没有付出过心血,自然也享不了这样的福分。

即使生前认了小兰芬、容丽娟、马艳秋、马艳云等等名伶为干女儿,即使翁瑞午去世前也嘱咐自己的女儿要照顾好“陆姨母”,但人生最后的日子,也只有赵清阁这个朋友照看过她。

过世后,小曼要和徐志摩合葬的遗愿被徐家人拒绝,理由之一是她对徐家无功。这个“无功”主要指的是她没有为徐家“开枝散叶”。

最终小曼的骨灰被放在骨灰寄存处。直到23年后的1988年,她的堂侄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买了一块地,为姑姑建造了墓冢,后人才有了一个凭吊她的地方。

她心心念的徐志摩,死后也有儿子的陪伴。九十年代,徐家宗亲把徐志摩早夭的小儿子徐德生迁到徐志摩墓的下方,让他在另一个世界里不至于孤魂游荡。他的这份福报,是张幼仪为他修来的。他曾那么绝情地让张幼仪去做掉这个孩子,却没想到死后还能享有儿子的陪伴。

家世、相貌、财富、佳偶、子女......一个人最大的福分是什么呢?上天不会全部给你,但也不会全部拿走。

纵使命运逃不过时代的捉弄,但一生中,最要紧的就那么几步。再多的福分,也经不起恣意妄为的挥霍。

福气满满的陆小曼,最终福报去哪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刘海粟   名媛   银元   福分   铜板   富足   福气   军人   丈夫   家里   父亲   父母   女儿   母亲   孩子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