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O暴毙:老司机的小伎俩已无法避免翻车


HUGO暴毙:老司机的小伎俩已无法避免翻车


7月22日晚间,公众号“HUGO”的资料页面突然显示已自主注销账号,给公众号发消息则显示“该公众号已自主注销,你可取消关注”。

HUGO暴毙:老司机的小伎俩已无法避免翻车

作为业内知名的女性情感大号,HUGO曾经产出过多篇刷屏网络的爆文,坊间传闻其公众号坐拥600万粉丝,头条广告刊例价高达65万/条。

就是这样一个风光无限的头部账号,垮台的路径几乎和几月前遭封杀的咪蒙如出一辙,而且还要更为突然,就在账号注销的前一天,HUGO还正常地推送了文章。

对于HUGO账号的“突然死亡”,目前并未有相关人员公开做出回应,据鹿鸣财经的爆料称:HUGO是接到上级主管单位的通知,将暂时停更整改。接下来将全力配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并等下一步通知。一切业务照常进行。

和HUGO公众号一样暂时停摆的还有青年鉴定局和苏火火这两个同主体小号,在HUGO自主注销之后,这两个公众号显示“因违反《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已被屏蔽所有内容,账号被停止使用。”

此外,HUGO的同名微博账号也显示用户不存在。

虽然有内部口径传出说HUGO的一切业务照常进行,但是从目前的事件态势来看,HUGO可能已经步了咪蒙的后尘,未来亦无重回正轨的希望。

从咪蒙到HUGO,今年自媒体行业的封号潮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密集出现一次,今夜九零后、王志安、金融街侦探等知名大号先后覆灭,而且封号手段越来越坚决,几乎没有看到一点前兆。

对于自媒体人来说,雷霆监管下的高压态势,成为了一根不可触碰的红线,以往还能在过线边缘偶尔试探一番,如今恐怕要退避三舍以求自保。

自媒体封号:没有挡箭牌,也没有避风港


虽然同为女性情感大号,而且标题风格也有相近之处,但是在具体的文章选题上,HUGO和咪蒙仍然有所不同,除了关注女性话题之外,HUGO的文章对于民生热点和时事新闻也有所涉及。

在HUGO过往的文章,也不乏一些关注个人成长的“正能量”文章,甚至于还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媒转载。

HUGO暴毙:老司机的小伎俩已无法避免翻车


和咪蒙刷屏的争议文章不同的是,HUGO的某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整体趋向的,而且传播量广泛。

瑜不掩瑕的是,尽管有过官媒对于公号内容的认可,但是并不代表其日后就可以在内容选题和创作上高枕无忧。

根据蓝鲸财经搜集的HUGO部分文章标题显示,情绪化、低俗化、富有冲突性的表达手法成为了HUGO文章的一大鲜明特点。

HUGO暴毙:老司机的小伎俩已无法避免翻车


HUGO部分文章标题

为了阅读量和传播度而在标题上动动手脚,这样的手法曾经是咪蒙的看家法宝,如今两个大号的结局也是出奇的相似。

比起HUGO,咪蒙的公号内容虽然没有被高级别官媒转载过,但是马凌本人却也曾受到过官方会议的座上宾。

2017年,马凌作为新媒体代表人士,出席了北京市朝阳区委统战部组织的新媒体代表人士学习十九大座谈会,并在会上做了发言。

HUGO暴毙:老司机的小伎俩已无法避免翻车


马凌在座谈会上发言

马凌在当时表示:新媒体的舆论导向对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至关重要,作为新媒体从业人员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尽管有过这样和官方对话的“高光时刻”,也曾做出过正能量十足的承诺和表态,但是咪蒙公众号最终依然走向了“自主注销”之路。

在越来越严的内容监管政策之下,过去的荣耀并不能成为自媒体们逃避监管和减轻处罚的挡箭牌,一旦触碰红线,谁都没有特权,小号如此,大号亦然。

耍小聪明并不能躲避监管

在公众号自媒体的圈子里,HUGO除了内容富有争议之外,还曾有过抄袭洗稿的黑历史。

今年年初,知名自媒体“当时我就震惊了”发布了题为《HUGO,你丫抄够了没?》的文章,直指HUGO抄袭。

根据“当时我就震惊了”的表述,HUGO方面在索要文章白名单被拒后,随即将这篇文章洗稿,并先由小号发布并声明原创,再由大号转载发文。

HUGO暴毙:老司机的小伎俩已无法避免翻车


HUGO文章疑似大段抄袭

这种洗稿方式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旦被官方判定为文章抄袭,那么遭受处罚的也仅仅是小号,大号则可以完美地规避责任。

用转载的方式来逃避监管,在HUGO的运营模式中并不鲜见,甚至于为了提升文章的话题性,HUGO还会对于原文进行一定的修改。

今年5月,今日头条表示将对HUGO提起法律诉讼,原因就是因为HUGO转载发布的一篇文章《抖音上的东西,有多少是真的》,强行篡改原文标题,煽动网友情绪,炒作、贩卖恐慌,主观恶意明显。

除了转载之外,HUGO另一个规避风险的手段就是自主删文,根据蓝鲸的统计,从今年的2月到5月的三个月时间里,HUGO主动删除的文章数量多达30篇。

而这些文章,大多标题吸引人眼球,冲突性和话题性较强,内容也多涉及价值观讨论的敏感选题。

对于公众号运营者来说,主动删除有违规风险的文章算得上是一种常规手段,但是对于HUGO这样的头部大号来说,长时间高频率的自主删文,在业内可能也并不多见。

虽然费尽心机的想要规避风险,让HUGO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并未受到太多来自微信公众平台的处罚,但是当更高层面的监管力量出手时,HUGO依然逃避不了惩罚。

由此可以延伸出的一条方法论是,对于自媒体来说,虽然有各种奇技淫巧可以逃脱平台的监管制度,但是依旧避不开主流社会的审判。

小号和矩阵不能分担风险


在咪蒙和HUGO接连自主注销账号之后,两大头部自媒体的同主体矩阵号也同样被封禁,而这些“陪葬”的小号,往往并没有太多的出格内容。

咪蒙旗下的“李粒粒LiLiLi”和HUGO旗下的“苏火火”,都是以分享穿搭、美妆内容为主的时尚类账号,本身违规风险较小,但同样成为了被殃及的池鱼。

HUGO暴毙:老司机的小伎俩已无法避免翻车


咪蒙矩阵号李粒粒已五个月没有更新

对于自媒体公司来说,运营小号的初衷大多数是为了拓宽营收渠道,同时也是为自己留有一条后路,万一大号被封,也可以转移工作重心发展小号,避免团队的突然死亡。

但是如今来看,这种分摊风险的做法并不适用于自媒体行业,就算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无法避开是同一群母鸡下蛋的事实。

去年11月,网信办在开展自媒体乱象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后,明确要求各大平台进一步完善“黑名单”制度,平台间要协同行动,绝不允许被处置的问题账号用小号“重生”、跨平台“转世”。

矩阵小号无法继续运营,其他平台也同样遭遇封禁,对于那些被处以极刑的自媒体来说,如今想要东山再起的难度已经越来越大。

从“封账号”到“封主体”,自媒体行业的监管加强,从长期来看,这是对过去几年自媒体行业野蛮生长的合规化调整,既是意料之内,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掌握了更多话语权的自媒体大号而言,承载的监管风险和自身体量成正比例增长,流量越大,风险越大。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为这些“自主注销”的大号盖棺定论,那么原罪可能是流量思维凌驾在了价值观之上,流量可以迅速积累粉丝和知名度,但是价值观才真正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蓝鲸   翻车   封号   小号   矩阵   伎俩   大号   价值观   账号   公众   司机   自主   风险   标题   媒体   内容   文章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