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杜聿明,兵败野人山,毒蛇、蚂蟥横行,士兵杀马充饥

《大决战》杜聿明,兵败野人山,毒蛇、蚂蟥横行,士兵杀马充饥

“他一生最为辉煌的时刻,莫过于抗战期间所建立的累累战绩。”

——历史上对杜聿明的评价

军事天骄之子杜聿明

随着电视剧《大决战》的播出,抗日将领杜聿明被很多观众熟知,很多人还不知道,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还是他的女婿。

《大决战》杜聿明,兵败野人山,毒蛇、蚂蟥横行,士兵杀马充饥

杜聿明身为国民政府军陆军中将,可谓是老蒋一手栽培的得力干将、黄埔的第一批骨干型人才。

毕业后,在东征陈炯明时,就显现出他高乎常人的军事才华,从此被老蒋收入麾下。

当年,他组建国民革命军陆军装甲兵团,先后在古北口战役、淞沪会战中历经几个昼夜拼死杀敌、决战沙场,在全面抗日武装战争中,贡献出了很大的力量。

作为兵团团长,他指挥作战有力,所带领的第五军军队令日军闻风丧胆。而在桂南战役时他担任指挥长,带兵收复了兵家战略要地昆仑关。

虽然,后人评价他的战果累累,离不开精兵精将和先进的武器设备支撑,但我们也不可否认他的军事领导能力。

《大决战》杜聿明,兵败野人山,毒蛇、蚂蟥横行,士兵杀马充饥

毕竟,当时在桂南之战中,日军的部署和装备更胜一筹。

由于昆仑关是军事战略要地,它的收复决定着以后的战争中谁能占据主导地位,日军向来是“无利不起早”,他们非常重视此次战争,动用了最精锐的部队和最高超的军事武器。

在异常狭险之地,决一死战,这注定是一场悲壮惨烈的战役

历经三天三夜的作战,他击毙了敌方头领,使号称“钢军”的第五日军团严重受创,共歼灭日寇4000余人。

杜聿明凭借军事智慧和坦克部队,取得大捷,由此开启了中国运用现代化武器,攻打敌军的先河。

《大决战》杜聿明,兵败野人山,毒蛇、蚂蟥横行,士兵杀马充饥

之后,无论是国民革命军,还是人民军队,都开始注重建造更为先进的武器设备。一定程度上,杜聿明也推进了我国陆军军队现代化的进程。

战场上也是老蒋的头号粉丝

杜聿明是老蒋的死忠粉,人尽皆知。他无条件地服从上级的任何命令,在战场上亦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前夕,近十万中国远征军队,协助友军英国军队远赴缅甸,当时杜聿明是作为副司令长带第五军的兵攻打日军,日军带着四个师团的兵力,来势凶猛。

而缅甸和重庆仅有一线之隔,十万兵力不仅要在边境地区向前进攻,还要守好后方重庆这一块土地,只得集中兵力守牢滇缅公路这一突破口,受尽了艰难困苦。

《大决战》杜聿明,兵败野人山,毒蛇、蚂蟥横行,士兵杀马充饥

不怕敌方兵力强大,只怕遇上“猪队友”,在激烈战斗中,英军一再溃退。

此刻,部队陷入了混乱的指挥当中。只剩远征军孤立无援,仍在坚强挺进。

不料,狡猾的日军,暗中攻克了远征军回国的必经之路,还派了大量精兵驻守,这意味着,被斩断后路的我军只能不断前进。

当时远征军的总指挥还不是杜聿明,而是美国的一位上将。

他洞察了日军的作战战略后,决定北上突出重围,不料,日军人数太多,早已兵分三路,连缅甸重镇密支那也已沦陷。

《大决战》杜聿明,兵败野人山,毒蛇、蚂蟥横行,士兵杀马充饥

远征军的后路被彻底切断,老蒋本来就和这个美国老将领意见不合,这次更加矛盾突出。盟友太弱,被日军打得团团转,只会拖后腿,总指挥与老蒋意见不一致,造成局势混乱,军队也是一团乱麻。

作为老蒋的“头号粉丝”,杜聿明当然不能视而不管。

虽然他只是第五军的将领,但此刻他根本不信任这位总指挥,即使东征军溃败后退,他仍坚定对老蒋的信仰,孤军奋战。

后来败到无路可退时,打算抄小路回国,当时很多人都选择绕到印度回国,但老蒋始终坚定“没有他的命令不许进入印度”。

《大决战》杜聿明,兵败野人山,毒蛇、蚂蟥横行,士兵杀马充饥

因为从印度进入要面临复杂的外交,要将武器全部上缴而以难民的身份进入,这让大家无法接受。加上老蒋命令对他来说犹如圣旨,于是,他便奉命进入野人山。

比战场还凶险的野人山

野人山位于中、印、缅交界之地,据说在这个终年没有阳光的不毛之地,痢疾瘟疫蔓延,含有剧毒的各种蚊虫蛇蝇遍地

虽名“野人山”,实则连野人都不敢出没此地。

《大决战》杜聿明,兵败野人山,毒蛇、蚂蟥横行,士兵杀马充饥

7月正处雨季,位于回归线上的山谷进入了洪水期,杜聿明却正是在这个时期带领四万远征军进入这纵深500多公里的地方。

水火无情,天灾难防,他们即将踏入比战场还要艰险的路程。

这里常年阴暗潮湿,滋生了很多毒蛇、蚂蟥等嗜血动物,尤其这蚂蟥,看似不到1厘米,但会不知不觉钻到衣服内,盘附着皮肤吮吸人血,在得到充足血液后,它们的长度会迅速成长10倍。

背着沉重的兵械行军,异常艰苦,加之本来就物资紧缺,没有食物,战士们个个冒着虚汗、有心无力。

《大决战》杜聿明,兵败野人山,毒蛇、蚂蟥横行,士兵杀马充饥

同时被蚂蟥成群结队的攻击吸血,有的战士失血过多、器官衰竭,昏迷致死。

就算活下来的,也要一直经历着伤口因环境溃烂的疼痛。

疟疾、破伤风和回归热席卷,各种慢性病更是在他们内部进行传播,很多士兵在睡梦中就死于非命。

无尽疼痛,还有无尽的道路,像魔鬼日日夜夜萦绕在他们身边。整整3个月,他们都经历着饥饿、疼痛和昏迷,期间,太多的战士命丧荒山。

有形的自然条件,对于意志坚定的士兵们还能扛过去,而超越常态的饥饿如影随形,杀人于无形之间。刚开始,他们只好杀马充饥,但是很快马匹短缺,又无法补给。

《大决战》杜聿明,兵败野人山,毒蛇、蚂蟥横行,士兵杀马充饥

剩下的马匹,还要作为帮助他们背运武器的工具,他们就只能忍着饥饿继续前进。

远征军是当时最精锐的部队,是老蒋想要凭借他们胜利后,得到他在国际上的地位,毕竟英美当时都看不上的军事能力。

然而披荆斩棘,久经沙场的远征军,也根本无法抵挡这大自然的考验,更没有完成打败日军的使命,赶了三个多月的路,就这样退回国内,损失惨重。

结语

3个多月漫长艰险的岁月,远征军终于翻越野人山。

虽然损失殆尽,死伤人数达到15000多人,但从中涌现出了很多意志坚定、勇敢无畏的战士,他们在战事不利时,没有退缩,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大决战》杜聿明,兵败野人山,毒蛇、蚂蟥横行,士兵杀马充饥

青山有幸埋忠骨,历史的是非对错,无法评析。

造成远征军溃败野人山的境遇,不是老蒋、也不是杜聿明的个人原因,只能是当时的环境、形势所迫,我们能做的,就是深切缅怀埋骨野人山的数万远征军将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蚂蟥   国民革命军   野人   缅甸   远征军   总指挥   作战   印度   毒蛇   兵力   日军   将领   士兵   军队   部队   武器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