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位孝子,用瓦缸将父亲遗体制成“舍利”,20年过去,现如何

江西一位孝子,用瓦缸将父亲遗体制成“舍利”,20年过去,现如何

人生路途极为短暂,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的寿命也在逐渐枯竭,因为各种理由,人们眷恋生时的事物,因为不舍离去,所以人们也在想尽办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

而这办法,则是五花八门,有信仰于宗教的人们,有的相信生命本质的永恒不灭,信奉可以不被躯体限制并能永久地存在,有的相信生命是数量固有的灵体,认为死亡不过是开启下一次重生的钥匙。

他们依据教义做相应的行为,来安定自身对死亡的恐惧,并期待得到理想的结果。

除此之外的各类办法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在古时候的埃及,就曾有过将人体制造干尸木乃伊,以求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存活的历史阶段,不过这已经是很久远的事。

江西一位孝子,用瓦缸将父亲遗体制成“舍利”,20年过去,现如何

而在跨越百年之后,在我国的江西地区,竟然出现了一则关于制造木乃伊的爆炸新闻,那么便让我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江西老汉林观荣·疯狂的“肉身舍利”计划

“人生七十年为期,十年衰老十年幼弱,剩余时间再以日夜分半,另有驳杂别事,人一生的时间便仅存无多”

在一部名为《道士下山》影视作品中,由演员范伟所饰演的剧中角色,就曾说过与上述类似的台词,短短十几个字,便将人生的框架与轮廓阐述而出,不由得令人感叹出“人生路短·当惜来日”的俗话。

江西一位孝子,用瓦缸将父亲遗体制成“舍利”,20年过去,现如何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心理,也会产生波折变化,或许会更加害怕离开人世,变得惶恐不安,或许会看淡了生死概念,继续去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

而在江西有一位名叫林观荣的老汉,则是萌生出了要将自己死后的身体塑成“舍利人像”以庇佑后世子孙的想法。

林观荣生前就时常思虑关于自己死后的问题,并因此时常接触当地的佛教僧人,想要沾沾佛气受受点拨,在多种与僧侣们接触交流的过程中,林观荣了解到了佛教文化中一种名为舍利的物件。

江西一位孝子,用瓦缸将父亲遗体制成“舍利”,20年过去,现如何

在佛教文化中,关于“舍利”一物,统一解释为修行得道,功德高满的僧人辞世之后的遗体,舍利大多都被形容成无比坚硬且圆润的球状物,并还能散发出五色、七色的夺目光彩。

而舍利也有分类,有由骨胳化成的骨舍利,有高僧遗体百年不腐并生出浓黑发丝,以这黑发制成的发舍利,更有由遗体血肉焚烧而成的肉舍利

可林观荣的目标却不在这三类之中,他的目标,是自己的整个身体,他要将自己做成一个不会腐烂的肉身像。

于是经过调查研究,林观荣掌握了制作“舍利”的方法,并将操作的步骤仔仔细细地交给了儿子,还千叮咛万嘱咐地,务必要儿子在自己死后,将自己的身体做成“舍利”。

江西一位孝子,用瓦缸将父亲遗体制成“舍利”,20年过去,现如何

林观荣的儿子林上水,被于父亲那近乎疯狂的要求给震惊,并且第一时间拒绝了父亲,但父亲却十分执着,甚至还认认真真的跟儿子讲起来了道理,而最终林上水也顺从了父亲的心意。

缸葬肉身·千日不腐

在父亲过世之后,林上水依照父亲的遗愿,未将父亲的遗体后埋葬入土,林上水按照父亲留给自己的做法步骤,使重金购置了一口烧制工艺极为精湛的陶制大缸,并用陶缸将父亲的遗体倒扣其中。

而在此之前,林上水仔细擦拭了遗体,保证遗体的绝对干燥,还来来回回用石灰在遗体上涂抹了数遍,最后还用密实的纸张将遗体严实包裹起来。

在将缸口与地面用黄泥密封完成之后,所有步骤才算结束。

江西一位孝子,用瓦缸将父亲遗体制成“舍利”,20年过去,现如何

按照父亲的嘱托,林上水在缸葬遗体后的第一千天将陶缸解封,并取出遗体,而此举自然也引来了同村乡亲的关注。

在几乎全村人的瞩目下,林上水打开了陶缸,而接下来的一幕则让在场的众人完全地震惊了,林观荣的遗体非但没有腐烂,反而保存的十分完好,甚至有位乡民大呼“林老爷子真给自己练成舍利了!”。

塑肉身为像·引乡民争议

开缸之后,林上水花重金请来了一位干油漆活什的工匠师傅,托他之手,用石膏将遗体封起,并还将遗体雕成了一座泥塑人像,摆放在自己的供台之上。

江西一位孝子,用瓦缸将父亲遗体制成“舍利”,20年过去,现如何

林家的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邻近几个村子也都知晓了,好多人说林上水这孩子不孝,不把父亲入土厚葬,而是行邪法兴迷信,而事情也越传越邪乎,最后甚至都传出了“林观荣修成了佛”的消息。

林上水也十分忌惮这些流言,他可以不管他人对自己的诋毁污蔑,但却害怕这些不实际的传言会给家里招来小偷盗贼或是其他祸端,于是林上水又偷偷打造一个近似尺寸的木雕,摆在家中以作掩护。

并对外澄清自己家中的实际情况,好在与林观荣生前交好的僧侣站了出来,以林老爷子辛苦为村中铺路等其生前的善举来游说众人,这才使得林家重归安稳。

江西一位孝子,用瓦缸将父亲遗体制成“舍利”,20年过去,现如何

即便事到如今,林家这档子奇事,也依旧能引发人们的略带有迷信色彩的言论,但若归结实际,林观荣遗体之所以能尸身不腐,主要原因是林上水按照父亲嘱托,进行的那套完备的步骤仪式。

陶制器材质地特殊,密封性好过木质棺椁,再经过擦拭、石灰涂抹以及陶缸外口的层层密封,便能起到延长遗体保存时间的作用,所以还须大家勿要迷信,对此事情抱有一个科学的心态去看待。

结语

你是否有过此类思考,在当我们闯过了人生的所有关卡后,迎接我们的便是生命的终结,人的一生,在工作中,在生活里,千万万事都是求一个结果

之所以餐食,是为了饱腹,之所以撑伞,是为了不被雨水淋湿,可之所以存活于世,难道仅是为了最终死去吗?

江西一位孝子,用瓦缸将父亲遗体制成“舍利”,20年过去,现如何

显然不是的,我们填饱辘辘饥肠同时,也可以享受到食物的美味,我们在雨下擎伞时,也能体会到雨水为世界披上的静谧面纱,而生命本身,自始至终都是“向死而生”的过程。

在有限的旅途中,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拥抱眼前的世界,直到我们的心脏停止跳动,我们怀抱着一大捧摘自各处的鲜花,并仍然心念着对这个世界的憧憬,然后安静地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江西   遗体   陶缸   舍利   父亲   乡民   僧侣   孝子   老爷子   僧人   肉身   迷信   步骤   儿子   生命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