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坤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是不想,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和坤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是不想,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自古以来为人臣者,皆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尽管这句话在民间也传得绘声绘色,只是其中深意与残酷的事实,却并非三言两语能够道清楚的。

在君王面前效力,除去需要傲人的能力,学会察言观色与预判意外是非,也是必备技能。

君王枕榻之上,岂能容得下他人酣睡,正因为如此所以历史中,最后反目成仇的君臣不在少数,助君王夺天下平国事,所得到的功劳自然非比寻常。

和坤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是不想,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然而功过不可相抵,当功劳已经超出一定范围之际,臣子在朝廷中的处境便岌岌可危。

帝王之术讲究是权衡利弊,善用人比之善用计对于帝王而言,则更加重要,掌控住臣子们的心理与弱点,才能够更好进行合作,其实帝王之下的臣子们,也分三六九等。

权力大的臣子拥有的决定权,与话语权会很多,就比如清朝时期权倾朝野一时的和坤,但和坤最后的下场很凄凉,很多人都在好奇聪明如和坤,为何没有留一条逃生的后路。

事实上不是和坤不想,而是有苦难言。

和坤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是不想,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倒了和坤 饱了嘉庆

最初或许君臣之间,尚且能够达到推心置腹的程度,只是当岁月变迁,国事越发繁杂之后,君与臣之间的隔阂与嫌隙,只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加。

清朝的那段历史,充斥着异域风情,来自于满族的独特文化,赋予了清朝历史一种别样的韵味,虽不是汉族掌权,可是清朝朝廷中的权力争斗也仍旧不少。

和坤之名想必了解清代文化的人都知晓,坊间传言倒了和坤,饱了嘉庆。

和坤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是不想,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为何会流出这种带着清朝意味的传言,而且主人公还是当朝天子与朝廷重臣,其实这都要从和坤,与乾隆皇帝之间的过往说起。

和坤手中的财富数量,迄今为止都是一个未解之谜,具体究竟有多少真相谁也不知道,左不过都是猜测与揣摩而已。

乾隆皇帝的威名,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都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可见其的丰功伟绩,乾隆在位期间,曾为清朝带来诸多好处,国家快速发展与强大,使得清朝上下人人拍手叫好。

和坤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是不想,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只不过帝王在位最后都会头痛,继承人的问题,此乃皇位的传承事关国家未来,即便各位皇子们的生母身份显赫,可是决定继承人的事情就是国家大事。

臣子们自然要擦亮眼睛,为君王挑选出一位能够肩挑大梁的优秀皇子,可惜的是乾隆帝一生名望显赫,后来竟在决定继承人,这个问题上头痛欲裂。

乾隆所钟意的皇子人选,一个接一个离他远去,并且几乎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为人父心中莫大的痛楚。

和坤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是不想,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哪怕乾隆是皇帝亦不能够免俗,后来局面到了棘手的地步,乾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原先根本不抱希望的十五皇子永琰身上,永琰的先天条件,实在谈不上优秀。

为了让永琰可以快速成长起来,乾隆钦点了朱珪当永琰的恩师,而在此时和坤,为了保住今生的荣华富贵,早已经在观察,究竟哪位皇子可以继承大统。

和坤的为人朝廷众人,皆是心知肚明,攻于心计且事事喜欢提前谋划,所以这种人让朱珪很是厌恶。

和坤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是不想,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年少永琰的恩师 乾隆的后手

由于老师的作用极大,使得年少时期的永琰,对于和坤此人也是满眼生厌,久而久之在朱珪的正义指导下,永琰将和坤视作对敌,但仍旧在为将来做打算的和坤,却并不知道他被未来的储君所厌弃。

当然永琰的所作所为,在那时候没有掀起任何波澜,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乾隆禅位后,和坤立刻表现出一副忠心耿耿,潸然泪下的悲痛模样,与和坤一般的还有福长安。

彼时乾隆只不过是退让而已,没有实质性的大变动,永琰继位之后,朝廷风向开始有所转变。

和坤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是不想,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和坤为人机警且善于洞察情况,未来储君这等关键人物,万万不能够得罪,于是乎和坤多次上门拜访,却皆被拒之门外。

丢了脸面倒也不要紧,要紧的是和坤的厄运就此降临,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嘉庆元年开启后,和坤家中的不幸事便一桩接着一桩,最得他心的小儿子,因为意外丧了命,随后孙子亲弟弟与妻子,接连离开人世,这对于和坤而言,莫过于最大打击。

和坤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是不想,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此时的和坤已经察觉到,或许他的官途真的走到尽头,狡诈如和坤怎么会想不到,这是新帝对他的警告,所以正当他要辞官回乡的时候,意外竟再度降临。

连和坤都没料到原来乾隆帝,竟然背着他留了一手,乾隆对于权力的掌控欲,超乎世人想象,而嘉庆帝又碍于和坤,在乾隆面前的地位,所以次次都认为,他这个皇帝如同虚设。

后来嘉庆帝心中的不满终于爆发,乾隆去世后嘉庆帝说一不二,立刻下令变相囚禁了和坤与福长安。

和坤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是不想,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可惜两人还在为了乾隆帝,声嘶力竭地哭泣,嘉庆帝手段如此狠辣,并非没有原因,和坤的态度才是决定,嘉庆帝下狠手的关键之处。

乾隆帝尚在之际,民间传言就有着,和坤是二皇帝的流言,只是奈何那时候的和坤,早已经被养刁了胃口,对于这种传闻不以为然,甚至还在沾沾自喜。

在权力与财富的熏陶之下,和坤丢掉了为官初心,同时也忽略掉嘉庆帝的警惕与想法。

和坤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是不想,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皇帝与人臣 最后悬梁自尽

嘉庆帝才是正统皇帝,而和坤左不过一介人臣,越过皇帝在民间有了如此浩大的声望,任凭哪位手段温和的帝王,都无法忍受,再者和坤这些年来的生活水平堪称顶级。

财富的积累,早已令嘉庆帝心生不满,所以最后获得那样一个人财两空的结局也是必然,帝王绝不容许一个超出皇权的人存在,和坤在常年利欲熏心之下,全然忘记了嘉庆帝是一国之主的事。

并非是和坤不想留后手,而是根本没有危机意识,后来悬梁自尽的结局,也算是全了为人臣子的最后尊严,和坤这种人历史中还有很多,辅佐君王固然是一件极有未来的工作,可是却并非一件美差。

和坤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是不想,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官场就是一个偌大的江湖,纷争与斗乱每时每刻都会上演,得到君王的宠信,是一个臣子莫大的荣耀,很显然和坤得到了,这种人人羡慕的荣誉,奈何人的初心都是会变的。

在权力的衬托下,其余一切就显得不再重要,和坤凭借着手中重权,疯狂敛财积累家产,或许乾隆帝明白和坤的野心,只是选择了得过且过,万万没想到和坤竟是如此不知收敛。

索性派出一个向来不喜和坤的人,去做未来储君的老师,嘉庆帝三观的形成与朱珪,有着极大关联,潜移默化下嘉庆帝自然更加不喜和坤,所以和坤后来的结局,才如此令人唏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乾隆   嘉庆   臣子   皇子   君王   继承人   后路   朝廷   清朝   传言   帝王   皇帝   权力   为人   未来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