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大的《恶意》不是毁了你,而是超越你”

讨厌善良的你,正直的你,优秀的你。

后来设计的一切圈套也好,陷阱也罢,最终目的就是贬低你的人格……我想要毁了你

“我最大的《恶意》不是毁了你,而是超越你”

读完东野圭吾的《恶意》,全书并不算太长,看完却久久回不过劲儿来。

说实话,其实能想象到人性的阴暗面可以来的多么毫无征兆,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曾有过狭隘之心,嫉妒之心,甚至是害人之心。

所以极大的感触也是因为,人性的丑陋却也真实,但当我们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就是严格约束自己,不能因为某一个肮脏的契机而变成一个“坏人”。

“我最大的《恶意》不是毁了你,而是超越你”

那种无边而深不见底的恶意,如万丈深渊,可以让人不寒而栗,也可以轻易拉人下地狱,却希望被看到的这份“可怕之境”,能时刻提醒每个人不能被魔鬼吞噬。

故事的开头,畅销书作家日高被谋杀在工作室,警方很快锁定的凶手,是身边曾亲近的野野口,而让一切意外的是,他对所有罪行供认不讳,却唯独对杀人动机避而不谈。

如同藏在背后的推手,指引着警察一步步进入他织好的网里,假装一切漫不经心,却是实实在在处心积虑,只为摧毁一个人得到的所有一切,诋毁他的人格,以此满足自己可怕的私欲。

“我最大的《恶意》不是毁了你,而是超越你”

但被疑惑充斥着的是,他为什么要这样?明明那个是曾关心他,保护他的“朋友”,是曾在事业上提携他的恩人。

或许这就要从遥远的学生时代开始讲起,见证过校园暴力的大多数人,除去加害者和受害者的身份,其实更多的都只是旁观者。

每个人都不知多怕惹麻烦,宁愿什么都不作为,或是沦为“帮凶”,也一定不会站在弱者的那一方。

“我最大的《恶意》不是毁了你,而是超越你”

因此学生时代,日高的不妥协更显得尤为珍贵,而沦为“共犯”的野野口,和无论怎么被欺凌都不低头的日高,形成了太鲜明的对比,一个低劣卑鄙,一个高尚纯洁,嫉妒的种子开始发芽。

不,或许更早点,早在日高像一个大哥哥站在他身边帮助他,保护他的时候,在他母亲煽风点火说些难听的话的时候,在他表面迎合,背后却说踩一脚的时候,在他们开始被称为“朋友”的时候,那颗种子就已经在了。

而属于野野口人格的缺陷,让他从一开始,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一心想要成为作家却被日高捷足先登,开始策划的一场谋杀,或许连所谓癌症复发都只是借口罢了,即使没有这一契机,扭曲的人性,被怪物同化沦为恶魔,也只是时间问题。

“我最大的《恶意》不是毁了你,而是超越你”

那么日高,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显然先入为主的读者都和警察一样,被蒙蔽了很多真相,开头对于杀猫的描述,或多或少都让我们对日高整个形象的理解产生了偏差,但慢慢呈现出来的那个更真实的整体,才让我们知道这曾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人。

“我最大的《恶意》不是毁了你,而是超越你”

对所有人亲切的他,对恶势力不低头的他,以笔为武器,写下曾可怕的点点滴滴,即使面对伤害过自己的野野口,依然能选择宽恕,即使在加害者家属无理要求更改书中内容时,也从未想过把野野口推出来……

一个美好且纯粹的人,却仅仅因为来自莫须有的恶意,失去了一切,总觉得太残忍,也太不公平……

可在东野圭吾笔下,人性就是一次次被剖的干干净净,越让人悲凉的那部分,却也是越值得反思的那部分。

“我最大的《恶意》不是毁了你,而是超越你”

《恶意》整本书读下来,其实我最直观的感受会和很多人有些偏差,比起一腔正派的日高,反而野野口在我这里更显得真实,不是因为他的“坏”,而是因为他的“恶”。

坏的是他的本性,是他的扭曲,但那份恶才是一切的源头,因为一个人什么都比自己好而阴暗的隐藏自己的丑陋,想要颠倒的真相,想要诋毁的人格,与其说是对日高的厌恶,倒不如说是对自己的厌恶。

只要日高还在自己面前,就永远彰显着他人性的那份不堪,虽然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他单方面的臆想,但所谓事实,就是他摆脱不了日高加给他的阴影。

日高的所有美好,都是野野口渴望却得不到的,他不想成为一个低劣的人,却因为这份对比和落差,让他在日高面前永远是他记忆深处最不美好的模样。

“我最大的《恶意》不是毁了你,而是超越你”

反观日高,他真的感受不到那份“恶意”吗?我想一定不会的,看过照片的他,会知道那场校园霸凌的帮凶是谁,甚至决定移居加拿大,也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给野野口一个机会,一个放过他自己的机会。

他确实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但反而因为他太善良,而助长了“恶意”的发酵与庞大,不是说善良不好,只是人性太经不起推敲,你所谓的一次心软,只是让那些坏人更有恃无恐。

这也让我想起东野圭吾另一部作品《白夜行》,为什么说即使过了有效诉讼期,亮司和雪穗也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在一起?因为曾见证彼此最阴暗那一面的人,一靠近,就只会想到那段黑暗过往。

而日高之于野野口,也是这样的感觉,因为自己的阴暗面被他见识过,除去嫉妒的那部分,更多的是在他面前那种深深抬不起头的自卑。

所以才意识到,不是非要害他,而是只有毁了他,自己才能得到“解脱”。

而这映照出来的,可能也正是很多人“犯罪”的动机。

“我最大的《恶意》不是毁了你,而是超越你”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成长环境,社会背景,会铸就一个人完整的人格,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一概而谈,但我们不能否认,缺爱的人,他性格上的弱点一定会多一些。

而这些弱点,就是恶魔随时可以钻的漏洞,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吞噬。

“我最大的《恶意》不是毁了你,而是超越你”

别人轻而易举得到的成就也好,幸福也罢,因为得不到,因为没有,所以只想要泼脏水,只想要摧毁,甚至狭隘的想着为什么那一切不是属于自己。

有句话说的总结的特别好,“比你优秀的人不会有时间来诋毁你,比你差的人才时刻盯着你”。

那种因为嫉妒却依旧不去努力提升能力的人,正是被“恶意”彻底摧毁的人。

今年上映的电影《寄生虫》,其实也是反应的这一问题,与其说是在贫富差距的对此中酿成了巨大的悲剧,倒不如说是因为落差而造成的“误会”。

富人下意识的动作,不一定是对穷人的鄙夷和瞧不起,更多的也不知道这是一种伤害,而穷人也并不是讨厌那种所谓“优越感”,更多的也只是对于财富的向往却得不到的不甘。

没人愿意当过道里的老鼠,却苦于改变不了现状而悲愤,尔后因为那份敏感自尊走向毁灭。

再说回书里,我想,但凡野野口有足够的能力,在校园暴力里没有沦为“帮凶”,或是那些日高写出来的畅销小说他也能写出来,但凡能用实力先赢得自己的认可,那份关于人性的“恶意”一定不会越来越大,甚至还有可能越来越小。

可是他走了最错的一条路,把一切罪魁祸首认定为是正直,善良,优秀的日高加给他的,把那份落差放大到“坏”的层面,也终究彻底失去了他最后变好的机会。

“我最大的《恶意》不是毁了你,而是超越你”

可怕的永远不是人性的丑陋,而是你明知自己的阴暗和不美好,却还找借口说,以为做个“白日梦”就解脱,那从来不是解脱,那只是你彻底论为怪物的契机。

“嫉妒之心”本不可怕,每个人都有变得更好的期许,但总有人走的快一点,总有人走的慢一点,每当这个时候出现时,有的人就会说只是他比较幸运而已。

“我最大的《恶意》不是毁了你,而是超越你”

但这样只会让差距越来越大,也只会让你内心的自卑越来越深,请在此刻停下来,去审视自己的现状,去好好沉淀,让未来有一天你的能力配得上你的野心。

这才是曾在某一瞬间,心里闪过的那一丝“恶意”该带给你的礼物。

“恶意”不是害人,也不是毁了一个人,而是超越那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恶意   阴暗面   帮凶   低劣   落差   狭隘   契机   阴暗   丑陋   人格   善良   人性   可怕   美好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