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卦:“纳约自牖”所体现的说话、教育艺术

《周易·坎卦·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意思是说:一樽酒,两簋饭,用瓦缶盛着进献,礼虽然很轻,然而却充满了深厚的情意,正大光明地表示诚信,最终不会发生灾祸。

《周易程氏传》解释说:“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处也。”

窗户,是开通的意思,有了窗户,室内就明亮了。纳约自牖,即是从通明处开始。

这里,程颐道出了说话的艺术:“当就其明处而高之,求信则易也。”也就是说,说话应该委婉,以一种曲折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使别人能够易于接受。同时,还应该从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程颐举了个例子:触龙说服赵太后。

《战国策》记载,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际,派兵进攻赵国。赵国的执政者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回复:一定要用长安君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肯,大臣们极力劝谏。赵太后告诉所有的大臣:"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这时候有一个大臣叫触龙,去求见太后。先从饮食起居的闲常谈起,拉近与赵太后距离。然后提出自己的要求:我的小儿子舒祺虽不成才,但我最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卫士的空缺。

借着替自己的儿子谋差事,触龙提出一个观点: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赵太后女儿,燕国王后)超过了长安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长远地考虑。您现在可以给长安君厚禄尊位,但是您去世之后,长安君怎么办?

一席话说服了赵太后,赵太后终于答应齐国的要求,化解了赵国的危机。

“非惟告于君者如此,为教者亦然。夫教必就人之所长,所长者心之明也,从其心之所明而入,然后推及其余。”

之后,由说话的艺术,程颐也谈到了教育的艺术:教育就是从别人长处入手,慢慢延伸到其他。

这里,强调了兴趣教育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远地   秦国   之义   周易   劝谏   说话   明处   艺术   齐国   长安   太后   人质   大臣   窗户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