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农村的孩子都往城里跑?农村与城市相比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

为啥农村的孩子都往城里跑?农村与城市相比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

又是一年开学季

相信又有不少家长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而托关系找门路。幼升小的想找个理想的学校;小生初成绩不理想的想办法也要进个好学校;以前在农村上学的孩子想转到城里……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给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教育条件,家长们也是拼了,动用关系,陪着笑脸,陪上烟酒。

为什么一些农村的父母喜欢让自己的孩子去城里上学或者私立学校上学。

原因很多,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想让孩子将来比自己过得好。

为啥农村的孩子都往城里跑?农村与城市相比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

第一,城里的教育资源和整个设施条件明显比农村的好,这点不能否定。

农村的一些学校在现在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没有天然气或者热力公司集体供暖,天寒地冻,孩子手脚冻烂的依然有。

记得我小时候就是在我们村上的小学,那里的环境是城里孩子根本想象不出来的。

现在农村的条件虽然比原来好了,但和城里比还是很差的。

第二,城里学校和私立学校无论学生还是老师整体素质比较高。

农村的一些父母能送孩子在城里上学,或者进私立学校的大多是经济比较好些的,或者是有远见的。

不要小瞧周围同学和整个班级学习氛围对一个三观处于朦胧状态孩子的影响力。

城里的孩子大多父母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较高,所以孩子对于学习一般不会太儿戏。

父母会经常和老师沟通交流经验,或者询问孩子的学习状况,所以老师看到家长如此重视,自己也不会太放松。

我妹妹就是一所公办学校的老师,但是她自己的娃却在私立学校上学。

她说他们学生家长大多很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家庭作业也不管,孩子有问题了打电话叫都不去学校。

私立学校的家长自己会主动联系老师,孩子成绩稍微有退步,就给孩子请家庭老师。

第三,城里学校学生的习惯好。

农村很多孩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很不好,城里孩子总体习惯要好些。

长期和习惯好的孩子在一起,孩子的习惯也会慢慢好起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同龄的孩子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为啥农村的孩子都往城里跑?农村与城市相比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

但是近几年,特别是均衡教育验收以来,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在逐步完善,与城市学校相比差不了多少,市教体局每年都会招聘大量农村教师,农村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农村,一部分条件好的家长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在县城买房置业,孩子自然有了到县城上学的条件。另一部分家长则完全是为了跟风攀比。有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自己出去打工挣钱,对孩子学习和生活过问甚少;有的家长在学校周边租房,专业陪读。

然而,也有一部分农村转学过来的孩子,对城市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无法尽快适应,最终导致的是学习成绩下降,违背了父母给孩子转学的初衷。另一部分孩子为了拉近与城市的孩子距离,开始染上攀比、虚荣之风,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为啥农村的孩子都往城里跑?农村与城市相比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

有教育专家认为这是目前教育发展的畸形,现在家长心态和教育状况基本如下:

现在农村小学现状,偌大一个学校,有的只有几十个学生,有的只有十几个学生,甚至有的学校老师比学生还多。老师也没心思教,学生也没心思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大多数农村人的想法,他们认为只有到了好学校才能有好未来,想让孩子来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生进了城,就要抽掉农村的一部分老师进入城里的学校,老师还是那老师,学生还是那学生,为啥还感觉城里的学校比农村的要好?

近年来,我市投巨资在市区新建了十多所中小学校,但还是难以解决蜂拥而来的学生们的入校难问题。而原本建得漂漂亮亮、热热闹闹的农村学校,则越来越冷清,许多村的小学不得不合并、关掉。


为啥农村的孩子都往城里跑?农村与城市相比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


其实,农民本来收入就不多,在农村上学不仅不要钱,家庭困难的学生还会能领上补助,而在城里又要为看孩子而打工,这给本来就不好的家里更是加重了负担,在私立学校的还要支付不菲的学费及其它费用。仔细想想,让孩子进城上学就一定是正确的选择吗?这个问题值得整个社会深思。

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现在当家长真是太难啦!

关于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

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城里   农村   孩子   城市   起跑线   私立学校   家长   父母   习惯   条件   老师   环境   小学   家庭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