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安徽省南陵县长乐村,有个老人,名叫张金荣。

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日复一日的在田地里劳作,直到某一天,一位不速之客彻底搅乱了他的生活。


1983年的夏天,张金荣老人和老伴正在农田里劳动。


突然,旁边的水潭里窜出一抹黑影!


一眨眼的功夫,就把自己家一只正在吃水草的大白鹅叼走了。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只大白鹅能卖20多元,是农民宝贵的财富。


这个满身盔甲的“坏蛋”被当地村民叫作“土龙”,对于它的所作所为,老人十分生气。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更糟糕的是,酒足饭饱以后,这条“土龙”还大摇大摆的在水潭里住了下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要和这么个“坏蛋”朝夕相处,张金荣犯了愁。




正不知如何是好,林业局的人赶来了。


他们告诉张金荣,这“土龙”是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仅不能杀害,还要求他协助保护鳄鱼。


张金荣不能理解,因为在那个年代,鳄鱼和人类的关系并不好,扬子鳄还一度是人民眼中的“害兽”。


它们不仅把渔民们养的鱼苗当成了美食,还在冬季冬眠时,把农民的田地弄得千疮百孔。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人和鳄鱼抢夺生存空间,结果就是大量扬子鳄遭到捕杀,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严重威胁。


扬子鳄的数量在急剧衰减,最严重的时候,全国的野生扬子鳄数量一共只有120条左右。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如果放纵对扬子鳄的捕杀和对栖息地的破坏,那么这个种群很可能迅速走向野生灭绝。


经过林业局的同志一番科普,张金荣才意识到,原来眼前这俗称“土龙”的扬子鳄其实非常珍贵。


在林业站专家的建议下,张金荣把自己家的池塘改成了扬子鳄的养护区。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张金荣还和妻子在岸边搭了一个简陋的小草棚,住在里面方便给这个家伙更好的照料。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一来二去,接触多了,张金荣也摸清楚了这条扬子鳄的秉性,看着凶悍其实很胆小。


大老远在水面上露出一个脑袋,悄咪咪观察着,一看到人瞬间害怕的一溜烟跑没影了。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就这么相安无事相处着,直到8月,扬子鳄开始有些反常。


那天中午,张金荣和妻子正在草棚里吃午饭,没想到平常在池塘里待着的扬子鳄突然爬上了岸,还爬到了他们身边。


和鳄鱼亲密接触了一段时间,虽然看着这么个大家伙好像没有敌意,但老人心里还是有点犯怵。


鳄鱼好像知道了老人的顾虑,不一会儿就又慢悠悠爬回了水塘。


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两三次,张金荣也不清楚扬子鳄想干什么,直到老伴的一番话点醒了他。


“它每次来就盯着碗呢,估计是要吃的。”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原来,今年入夏以来雨下的比往年少,池塘里的水因为干旱也浅了许多,这样一来,可供扬子鳄捕食的鱼虾也少了。


而8月份也正是扬子鳄一年当中消耗量和食量最大的时候,接下来的几天扬子鳄来的更频繁了。


张金荣试着把自己的食物喂给扬子鳄,结果它并不接受自己投喂的食物。


找不到办法的张金荣只好求助保护站的专家,这才知道,原来除了鱼虾,扬子鳄只喜欢吃肉食。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为了让扬子鳄好好吃饭,张金荣买来了新鲜又便宜的鸡架喂食扬子鳄。


胆小的扬子鳄只敢远远望着不敢上前,张金荣只好安抚它:“不要紧,来吃。”


扬子鳄十分乖巧,听到老人召唤自己,才小心翼翼的上前慢慢叼走了鸡架,开心的食用起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为了保护好野生鳄鱼的野性,张金荣把林业部门给他的一些补贴和自己平时省下来的零用钱全部花在了给鳄鱼买食物上。


张金荣也没有想到,日子久了,这个讨厌的家伙,竟在自己心中占据了一定地位。


相处的越来越有感情,张金荣决定给扬子鳄取个名字。


它被俗称为“土龙”,自己又姓张,不如让它跟自己姓,就叫它“张龙”好了。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就这样,张龙正式成为了家庭一份子。


老两口每次一呼唤“张龙”,这个聪明的大家伙就像能听懂一般,摇头摆尾的游了过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让张金荣格外高兴的是,除了自己和老伴,即使别人再怎么招呼,张龙也不为所动,毫不理睬。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不知不觉,老两口就这样和张龙朝夕相处了12年,感情也与日俱增。


可1995年,张金荣却得到了一个糟糕的消息:


保护站在40公里外的地方选择了一片适合野生鳄鱼生活的区域,要把张龙转移到那里去。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看着自己“喂养”了十二年的张龙要被带走,老人心里满是不舍。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但张龙本是野生扬子鳄,为了更好的保护它身上的野性,张金荣不得不忍痛送走它。


张龙走了以后,老人非常难过,心里怅然若失,仿佛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朋友。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然而,一年之后的某个早上,张金荣来到水塘边洗脸,他顿时愣住了,眼前又是张龙熟悉的身影。


张金荣惊喜万分,迅速唤了一声张龙,等着鳄鱼游近了一看,身上果然有当初把它送走时打下的徽印。


张金荣感到不可思议,张龙居然从40公里以外的地方游了回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将鳄鱼张龙送回野外栖息地,张金荣又一次忍痛送别了张龙。


可是谁也没想到,两年后,这条鳄鱼居然跋山涉水再次回到了那一方小水潭。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可是很快张龙第三次被送走,甚至送去了更远的地方。


张金荣老人心里很失落,他知道,这次张龙再也不会回来了。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没想到,这一次张龙给所有人带来了更大的惊喜。


张龙不仅自己重新找了回来,还拐了一条雌性扬子鳄一同游回了张老家的池塘。


这家伙出去一趟,还“娶”了个媳妇回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张金荣夫妇喜出望外,鳄鱼张龙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远万里找回来,这份执着深深触动了张金荣。


这一次,他说什么也不肯再送走张龙了。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在张金荣老人的一再坚持下,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把张龙留了下来,老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张金荣给张龙带回来的雌性扬子鳄取名“张小龙”,很快,张小龙也适应了老人的传唤。


从张龙落户小池塘到现在,一晃20年过去了。


在张金荣的悉心照顾下,水塘里已经有了大小扬子鳄20多条,这里组成了一个鳄鱼大家庭。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把张金荣家命名为“长乐扬子鳄保护站”,然而这份荣耀其实并没有那么闪闪发光。


守护野生扬子鳄并不轻松,两个老人直到85年才正式被承认为“守鳄员”,最初每个月只能领到三十块钱补贴。


扬子鳄的吃食要自贴腰包,还有水电费、优化栖息地的费用,两个穷困一生的老人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坚持守护着这群大家伙。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村民的意识跟不上,乱丢垃圾破坏生态环境,甚至朝扬子鳄丢石头。


监督管理还会遭到打击报复,有人故意在房子门口倒垃圾,还在那里大小便,新换的门锁很快又被人掰坏了。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85岁的张金荣只好带着孙子到处上访,央求各个领导要求设置巡护员。


可新来的巡护员却知法犯法,在塘里肆意撒网捕鱼,践踏张老的心血。


不忍心爷爷守护扬子鳄的努力白费,张金荣的孙子接手了这份需要赔钱守护野生扬子鳄的工作。


他记得小时候有次爷爷张金荣划船带他,他好奇地问:“爷爷,要是我到了你的年纪,这塘里还有扬子鳄吗?”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爷爷坚定地告诉他:“有,保护好就世世代代有。”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好奇的孩子追问:“保护好了,它们就不会死吗?”


爷爷耐心的解释:“人保护好就不要紧嘛,跟我们人一样的。”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在全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正是因为有像张金荣这样爱护野生动物的人,像扬子鳄这样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才得以生存和延续下来。




扬子鳄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他们坚守着动物保护的防线,才让地球上物种消失的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


张金荣临终前躺在草棚的床上奄奄一息,张龙就待在一窗之隔的水岸边,大家以为它饿了,但给它喂食它也不吃。


张龙不会说话,它只能隔着一堵墙,在离老人最近的地方静静陪伴,久久不愿离去。


张金荣去世时,张龙也已经七十岁了,它偶尔安静地趴在岸边,一动不动的等待着什么。


它不是在等吃的,它在等那个再也等不到的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扬子鳄   林业局   长乐   草棚   孙子   水潭   跋山涉水   水塘   大家伙   老伴   野生动物   池塘   岸边   爷爷   老人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