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楷模孔子后代孔融,4岁尊兄让梨,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声

中国古代推崇“以孝治国”,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宣扬孝道的故事,比如著名的二十四孝,像鹿乳奉亲、卖身葬父、卧冰求鲤、尝粪忧心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那就是“孔融让梨”,从小我们在课本中学到这个故事,并且《三字经》中还有“融四岁,能让梨”的句子。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就是围绕着让梨主人公孔融展开的,但是可能会让你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孔融。

千古楷模孔子后代孔融,4岁尊兄让梨,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声

01 幼时成名

我们熟知的孔融,印象中是一个孝顺、懂事,十分优秀的人。最初的记忆应该就是那个梨子,说孔融四岁的时候,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梨子,因为孔融最小嘛,所以就让他先挑,这小子看见这些梨,直接拿了个最小的。身边的家人就很疑惑啊,你是不是傻,那么多大的梨子你不吃,为什么就挑小的呢?

孔融说了,我年龄最小,大的梨子要留给哥哥、长辈们吃,我吃最小的就够了。哎呀,这可把周围的家人们给激动坏了,我们老孔家果真出能人啊,小小年纪就如此知孝道。这让孔融在父亲的朋友圈里一炮走红。

千古楷模孔子后代孔融,4岁尊兄让梨,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声

后来孔融长到十岁时,父亲孔宙带着他去拜访当时有名的文人李膺,但是呢我们都知道文人比较清高,有名有才的文人那是更加的清高,所以李膺一般不见客。

当孔融随父亲来到他家门口一听看大门的说不见客,那可把这小子气坏了,凭啥不见我,我是你老爷的亲人。见到李膺后被问到,你姓孔,我姓李,你和我有什么关系啊?孔融说,我老祖宗是孔子,你的是老子,老子教导过孔子,算得上是师生关系,所以你说咱俩算不算有关系啊,李膺一听,大为夸赞孔融聪明伶俐。

后来李膺的朋友陈韪听说后对孔融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就是说孔融小的时候机灵得很,长大以后就不一定什么样了。孔融这嘴也是厉害,直接就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意思就是按照你的说法你小时候那一定很聪明,因为你现在太笨了。把陈韪弄得一脸通红说不出话来,所以从此孔融的名气就传播开了。

千古楷模孔子后代孔融,4岁尊兄让梨,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声

02有志无才,嘴炮一流

后来孔融因为享誉盛名多次被通过举孝廉、朝廷邀请等方式进入东汉政府集团。随着董卓把控朝廷后,孔融这张管不住的嘴多次得罪董卓,于是就到了北海郡当了北海郡守。

在北海郡孔融的无能与傲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起先黄巾军来犯,孔融面对贼人造反,大张旗鼓的整军出击,输赢先放一边,这大义凛然的气势必须做足,让天下人知道我孔北海的拳拳爱国之心。于是惨败。后来黄巾军又来了,孔融无奈之下只有把比他强一些的刘备叫来撑场子,因为他知道刘备这个人也是同样爱好虚名,和自己很投脾气。

刘备虽然不怎么地吧,但是怎么着打打黄巾军这种不入流的军队还是可以的。但是这孔融也真的是命不好,好不容易赶走了黄巾军吧,袁绍为了整合青冀幽并等地区,孔融的北海地区是必须要拿下的,但是当城内城外战火一片时,这个最高行政长官不仅不去安稳军心,率军作战,反倒装起来胸有成竹,大将临危不乱的样子,然后孔融妻子儿女就被抓着弄死了,他自己跑路了。

千古楷模孔子后代孔融,4岁尊兄让梨,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声

从北海逃出后,毕竟从小到大建立的人设还存在呀。而此时朝廷的掌控着也换成了曹操,老曹一开始也还以为孔融是个好人的,于是他就再一次进入了朝廷工作,担任九卿之一。

但是孔融这个从小怼人的习惯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日益精进。他给自己建立的人设是忠君爱国、孝义廉耻的三好学生。所以看见曹操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辱汉献帝,并且实行他的对外扩张计划,孔融忍不了,一次次的辱骂曹操。

先是通过骂曹丕娶甄洛来辱骂曹操喜欢抢别人的老婆;然后又在曹操准备进攻刘表去的荆州的时候,讥讽曹操是汉贼,天下人人得而诛之的奸贼;最后天天在家里和击鼓骂曹的祢衡喝酒骂曹操,这曹操就忍不下了呀。

千古楷模孔子后代孔融,4岁尊兄让梨,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声

03 伪孝虚假,诚为腐儒

我们前面讲孔融这个人从小就十分的懂孝道,做到兄友弟恭。但是他的真实面孔真的是真善美于一身的名士吗?在历史上有这么一则故事,说孔融啊谈到杨泉《物理论》中的一则故事,说有三个人因为战乱结伴背井离乡,这仨人呢,有一个叫管秋阳的,另外两人是他弟弟和弟弟的朋友。

在路上这仨人就快被饿死了,管秋阳就对弟弟说,老弟啊,咱俩是亲兄弟,我不能让你饿死,咱把你朋友给剁了,咱俩不就饿不死了嘛。他老弟一听,哎呀不愧是我哥,于是两人饱餐一顿。

这个听起来没有人性可言的故事,孔融可是连连竖大拇指,大为称赞这哥俩的兄友弟恭,对于枉死的那个人,孔融不以为意,他认为死他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却救活如此亲密的兄弟俩,可喜可贺啊,听听,这是人话吗?

千古楷模孔子后代孔融,4岁尊兄让梨,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声

不仅如此,孔融还在北海做郡守的时候,视察的时候看见一个年轻人哭坟,上去一问原来是他的父亲去世了,于是他就被孔融杀了。原因很简单,这人哭的惨痛程度不达标,不足以让孔影帝满足,表演的零分带来的后果就是演员的丧命。

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孔融其实对于“孝”的标准还在乎于形式,你只要形式、样子到位,你就是“大孝子”。这些都不足以支撑曹操杀死孔融的理由,下面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催命符。

孔融曾经对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翻译一下呢,意思很简单。

千古楷模孔子后代孔融,4岁尊兄让梨,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声

就说这父亲对于儿子来讲,没有什么亲情可言,儿子其实就是老爹发情的产物;而儿子对于母亲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亲的,母亲就是存放儿子的一个容器罢了,这有啥啊!这话是大名鼎鼎以孝闻名的孔融孔先生说的话,当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不仅如此,孔先生还认为,如果大家只有一口饭,自己老爹和路上一个乞儿,俩人都快饿死了,谁吃了这口饭谁就能活。当然了我们大家要发扬善良之心,给忍饥挨饿的人提供食物,所以宁愿不给自己的爹吃,让他饿死,也不能让路上挨饿的人饿死。

这“大义灭亲"的话语,再次刷新了我对孔名士的认知,同样也刷新曹操对孔融的认知,曹操心想我原本以为你小子就是单纯的嘴炮天天骂我,没想到你小子还人面兽心,这种话你都能说的出口,怎么能留你呢?所以公元208年,一代“名士”孔融被杀,享年56岁,自然也落得一个大逆不道的名声。

千古楷模孔子后代孔融,4岁尊兄让梨,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声

孔融的一生不论他年少早早成名也好,还是虚假伪善伪孝也罢,亦或者嘴炮喷子,我们往往只关注了他的一方面。

比如教科书中让我们知道“融四岁,能让梨”,目的是为了从小培养我们的真善美的道德品质,我不能说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但是长远来看对于我们历史素养的发展是不利的。

历史的学习也好,研究也罢,不能单纯的从一个角度来看待一个事情或者一个人物,就像今天我们讲的孔融一样,虽然全文我看似在批判他,但是我主要是为了带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孔融形象以此来冲击那个固定印象。

千古楷模孔子后代孔融,4岁尊兄让梨,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声

这就像我们生活一样,不能单纯的针对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那么你很有可能就会钻了牛角尖。也不能像孔融这样,从小成名,小时有才但是长大后不去努力,不去积累,不去收敛,反倒为了所谓的虚名,一次次的伪装,最终得到的一定是个悲剧。

当历史的车轮朝我们驶来的时候,我们学习研究历史,就是为了以史为鉴,在历史中找的生活乃至生存的价值道理,对你有哪怕一丝丝的帮助,那么这几分钟的阅读就不是浪费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孔子   北海   郡守   大逆不道   孝道   梨子   名士   真善美   楷模   朝廷   文人   后代   千古   名声   最小   儿子   父亲   朋友   故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