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原来家庭和睦的秘诀,是永远拎得清

《都挺好》:原来家庭和睦的秘诀,是永远拎得清

作者 | 一味清欢

看到《都挺好》明成把明玉打成重伤被关进看守所后,朱丽为了救出明成,不顾明玉伤得躺在床上不能动,接二连三逼求各路人马去劝明玉放了明成,我对朱丽的印象直线下降。

在我的印象中,朱丽是个明是非的女性,知道自己和明成夫妻俩这么多年一直在啃老,欠了家里很多钱后,她当即表态要赡养苏父,还制定计划按月还钱,让人不由得夸赞一句“明事理”。

《都挺好》:原来家庭和睦的秘诀,是永远拎得清

可明玉被明成打成重伤,她竟然拎不清明成犯的错有多严重,对明玉的伤情不闻不问,只想明玉放了明成。

她先是屡次逼苏父去劝明玉,让苏父越来越不想再待在家里,逼着吴非一个人带着孩子为了买房的事来回奔波;然后又打电话给远在上海的明哲,逼他回来主持大局,让他无法安心工作;最后又带着母亲去烦扰明玉,让明玉无法安心养伤,不得不连夜提前出院。

朱丽的拎不清,不仅让苏家鸡飞狗跳,个个不得安生,更让明玉对亲情更加绝望,加重了心结。

《都挺好》:原来家庭和睦的秘诀,是永远拎得清

在一个家中,拎不清往往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隔阂,而想要家庭和睦,就必须要永远拎得清。

那么什么是拎得清呢?

01 拎得清,是不偏帮不宠溺

《都挺好》的苏家乱成一锅粥,最主要的根源在于苏母在世时重男轻女,对儿子一味偏帮宠溺,对女儿却冷漠轻视。

明成从小就喜欢欺负明玉,不仅让她洗自己的衣服,还一言不合就骂她打她,这些苏母都看在眼里,却从不说明成的不是,还反过来让明玉赔礼道歉。

在苏母的纵容下,明成养成了冲动的性格,对明玉也越来越不客气,明玉觉得十分委屈,总是反抗顶撞明成,于是两兄妹的关系陷入恶循环,积怨越来越深。

《都挺好》:原来家庭和睦的秘诀,是永远拎得清

知乎上有个提问:有兄弟姐妹和偏心的父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面有一个高赞回答这样写道:“第一,会恨父母;第二,会恨兄弟姐妹;第三,会尽早独立出去;第四,会只给钱不见面。”

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任何不公他们都很可能在第一时间察觉,一时不公,他们或许只感到委屈,但一直不公,委屈十有八九就演变成仇恨,最终造成难以弥补的隔阂和伤害。

在多子女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但只要拎得清爱的公平性,不偏帮不宠溺,就能将矛盾扼杀在摇篮中。

之前看《不可思议的妈妈2》时,粉上了“娘娘”蔡少芬,她对“汤包姐妹”的教育就很有一套。

《都挺好》:原来家庭和睦的秘诀,是永远拎得清

有一期节目中,汤包姐妹都想坐水上自行车,但节目组出于安全考虑,只能让一个人坐。这时,蔡少芬没有说“姐姐应该让着妹妹”之类偏心的话,而是让她们自己决定谁坐。最后汤包姐妹一致决定由妹妹先坐,没有发生任何争吵。

孩子都渴望父母的关爱,都不希望自己成为被轻视的那个,父母要想家庭和睦、子女相亲,就势必要拎得清,公平对待每一个子女,让他们幸福快乐地成长。

02 拎得清,是该担什么责就担什么责,不推卸不逃避

如果说苏母是导致苏家原生家庭悲剧的首要元凶,那苏父就是推波助澜的帮凶。他胆小懦弱,从不敢顶撞苏母,遇事一味逃避,从未尽过半点父亲的责任,眼睁睁看着家庭矛盾愈演愈烈。

苏母生前,苏母一骂明玉,苏父就借口上厕所;明成明玉一吵架,苏父就装作看报纸;就连明成对明玉总是大打出手,他也从未出手阻拦。

《都挺好》:原来家庭和睦的秘诀,是永远拎得清

苏母死后,在安葬苏母那天,明成和明玉当场差点打起来,苏父却稳稳当当坐在车上,当做没看见;苏父自己偷吃鸭脖导致拉肚子进医院,却向明玉和明哲告状是明成朱丽没把他照顾好;苏父自己告诉明哲明成欠家里钱的事,却在明成逼问时说是明玉说的。

《都挺好》:原来家庭和睦的秘诀,是永远拎得清

苏母生前,苏父从不教养孩子,不劝说苏母,纵容家庭矛盾发生。苏母死后,他一味贪好,从不替子女考虑,还从中挑拨离间,让本就摇摇欲坠的亲情更加岌岌可危。

苏父拎不清自己当丈夫当父亲应尽的责任,让苏家妻不妻、子不子,可以说,苏家现在的混乱局面都是苏父一手纵容的。

社会因分工而更加和谐,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也需要将家庭成员进行分工,各自尽责。父母要教养孩子,夫妻要互相劝导,子女要孝敬父母,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亲相爱,只有拎得清各自在家庭中的责任,才能创造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

03 拎得清,是有多大能耐就担多大责任,不大包大揽

苏母去世后,大哥明哲一直想让苏父颐养天年,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什么事都往身上揽,自己又没那么大的能耐去承担,结果不仅没起到好效果,屡次造成父子、兄弟、兄妹之间的矛盾,还差点把自己的小家搭进去。

苏父在明成家待不下去,一直叫嚷着让明哲赶紧接他去美国,但明哲因回国奔丧被公司裁员,经济陷入窘迫,暂时无法接苏父来赡养,可他耐不住苏父的逼催,愣是打肿脸充胖子,不顾客观现实给苏父办了签证。

妻子吴非知道后,跟他大吵一架,说他们没有能力和精力同时照顾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如果他把苏父接过来,她就把女儿送回国,这才逼得明哲放弃接苏父来美国的想法。

《都挺好》:原来家庭和睦的秘诀,是永远拎得清

可明哲这么一放弃,立马点燃苏父和明成的怒火,明哲又好面子不肯向他们解释,家庭矛盾逐渐扩大。

拎不清自己有多大能耐,一味大包大揽,只会维持家庭表面的暂时繁华,一旦繁华假象被现实戳破,爆发的便是激化的矛盾。

要想家庭和谐,就要拎得清自己的能耐,有多大能耐就担多大的责任,就像吴非,她回到苏州后,对苏家也有心帮忙,但历经明玉被明成打一事后,她立马意识到苏家的烂摊子不是她能管的,当即买票回了上海。

在回美国前,吴非还嘱咐明哲不要再过分管苏家的事,“你们苏家那就是一滩浑水,别我一回去,你回到家里又老大意识膨胀,什么事都管,什么钱都花。”

《都挺好》:原来家庭和睦的秘诀,是永远拎得清

吴非拎得清,这才在明哲的大包大揽下,暂时保住了自己的小家。

拎得清自己的能耐有多大,凡事量力而行,不过分压榨自己,才能恰当地承担责任,让自己既能尽责,又不把自己赔进去。

04 拎得清,是遇事明是非,不武断不冲动

苏家造成如今的局面,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遇事从不问前因后果,不管青红皂白就武断地做决定。

苏母自不用说,无论什么事都是儿子对女儿错,是家庭矛盾的最根本来源。

《都挺好》:原来家庭和睦的秘诀,是永远拎得清

苏父什么事都从自己考虑,明哲不能把他接去美国,他不管什么原因就生明哲的气;明成夫妻俩工作忙没时间给他做饭,他不体谅他们,提起电话就向明哲明玉告状;明玉去美国看明哲没告诉他,他一言不合就生气。

《都挺好》:原来家庭和睦的秘诀,是永远拎得清

明哲喜欢问责却从不考虑自己的原因,苏母去世,他不问青红皂白就问责弟弟妹妹不陪在苏母身边;苏父吃坏肚子,他不问清来龙去脉就指责弟弟妹妹为什么不照顾好父亲。可他却从来没想过自己在美国多年,又何尝尽过一丝孝?

《都挺好》:原来家庭和睦的秘诀,是永远拎得清

明成冲动,一遇上明玉就指责她“有点臭钱了不起”、“从不把自己当苏家人”,还仅仅因为朱丽一句话就把明玉打成重伤。

《都挺好》:原来家庭和睦的秘诀,是永远拎得清

苏家看起来个个体面,高知高收,却没几个拎得清的人,遇事总从自身角度出发,不问青红皂白就冲动做出判断,让家庭矛盾激化。

《礼记·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修身才能后齐家,只有时刻做个拎得清的人,对子女不偏帮不宠溺,对责任既不推卸不逃避,也不大包大揽,遇事明是非不武断,才能减少家庭矛盾,保一个和睦幸福的家。

清欢简介:

一味清欢,90后天蝎女,爱写作爱自由,愿携清欢一味,度人生百年。微信公众号:一味清欢说,微信号:yiwei_qinghuan,希望遇见可爱又有才华的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明哲   大包大揽   不问青红皂白   家庭和睦   汤包   美国   能耐   不公   秘诀   子女   冲动   矛盾   父母   妹妹   孩子   家庭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