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养儿是为了养老吗?当然不是!

养儿能养老吗?当然不能!

由王志文和左小青主演的电视剧《天道》上映14年来,豆瓣评分依旧高达9.1分,这在国产电视剧中堪称奇迹了。剧中王志文的一句台词让人感觉残酷又现实。

王志文饰演的丁元英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丁元英赶到医院后,竟然问医生:“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父亲死?”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此话一出,妈妈怒骂丁元英:“养儿防老,他就落得了这么个下场!亲生儿子要给他拔管子,那生儿育女还有什么用?”

丁元英(王志文饰)回答:

“如果你养儿是为了防老,那就不要说母爱多伟大,养来养去都是为了自己,那是一种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遇到我这样的您就算赔了。”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养儿防老,你怎么看?

它或是褒义,又或是个贬义;它或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的纽带,又或是父母与孩子感情崩塌的一个导火索。

白岩松:养儿防老根本不可能

热播剧《都挺好》直接撕开中国式家庭的伪善,直击中国式养老等尖锐话题。养老啃老、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都挺好,其实是都不怎么好。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据调查显示:中国有65%的家庭都存在着啃老问题,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啃老比例最高的年龄段在28到38岁。

哪怕是月入过万的中青年,依旧有四成表示当过“啃老族”。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养老最怕观念错误,现如今,养儿是责任,靠儿是错误,中国父母要早点想明白这一点。养儿防老在多子女的时代完全是可行可靠的。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靠不住了。我们老年人应该适应这些变化,一是尽量不给孩子增加压力,另外一个是要有自己的生活,老了以后千万要给自己留下老窝,老本,千万不能把自己的老本“连根拔起”!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近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

因为国情所迫,我国大约从1980 年开始施行独生子女政策,一直延续到 2016 年,因全面二孩政策而结束。

据推测,中国大约有1.76亿独生子女。最早的一批,已经41岁,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父母双双病倒,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安慰和分担,所有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精力压力,都无情地压在自己身上。孤立无援,却绝不能倒下。

但这还不是独生子女最坏的局面。他的老父老母能住进一个病房,已经非常幸运。

有多少独子,父母同时病倒,又住在两个医院,自己只能24小时来回奔波,那才真叫疲于奔命。

更为难的是,你全部精力去照顾父母了,工作怎么办?没有工作,又哪里有钱给父母看病?不去工作,又拿什么去还房贷和照顾自己的小家?

纪录片《生命缘》,就记下过这么一个家庭,80后的独生子孔旭,是典型的421家庭(4父母+2夫妻+1孩子)。

半年之间,家里的4个老人相继生病:

刚过完年,母亲就病了;还没康复,丈母娘又住了院;一个电话打来,姥爷没了;再一个礼拜,父亲也病倒了,生命垂危。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一个一个重担向他砸过来,不给他半点喘息的机会。父亲随时有生命危险,他只能请假照顾。妻子要经常加班,他还要照顾孩子。

孩子年纪小,很调皮,他一气之下动手打了孩子,全家人又反过来训斥他。

房贷车贷、事业孩子……父母一病,全成了一团乱麻,而且,他还要独自承担可能会失去父亲的恐惧和痛苦。

他在片子里说:“我现在就特别想找个地儿大哭一场,宣泄一下心里的压力。”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这样的眼泪,可能藏在很多中年独子心里。这样的艰辛,也背在很多独子的肩上。这样的状况,可能也是很多独子的未来。

知乎曾有人发帖问:“独生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个高赞回答是:“不敢死,不敢远嫁,特别想赚钱,因为他们只有我。”

深以为然。传统中国家庭讲究多子多福,用多个子女合力托举起一个大家庭。

但对独生子女来说,没有兄弟姊妹,只能在工作和父母之间左右为难。没有退路的他们如果请护工照顾父母,就必须背负起两倍、三倍的经济压力。

这些年,无论是生产还是服务行业,人工价格都很贵。

根据家政服务公司的价格表显示,照顾老人的价格,一个月最少都要4500元,这还是在老人能够自理的情况下。

如果老人不能自理,这个价格就会上涨到六七千,甚至更高。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保姆的工资加上父母的其他开销,一个月最少也要一万多。而根据报道,2020年,我国工资月薪水平普遍不足六千元。

这意味着至少一半以上的独生子女,月薪仅够给护工发工资。如果是农村或者三四线城市,恐怕子女挣的钱还不够支付护工费。

高昂的保姆费用和微薄的收入,形成鲜明的矛盾。

那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呢?也不见得能解决问题。目前来说,养老院的收费标准有以下几个区间: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以北京为例,北京西城区靠近亿元的中端民营养老,采用“押金+月金”模式。会员需要一次性缴纳180-310万不等的会费,每月还需要缴纳4000-5000的租金以及1680元的餐费。

而公办养老机构虽然便宜上许多,但每年床位有限,很多老人登记后三四年才能入住。

更有甚者,从当时开始排队,得等20年后才能住进去。

我们等不起,父母更等不起!

这还是在父母健康能顺利入住的情况下,万一父母此时生了一场大病,便无异于灭顶之灾。在中国,大病足以摧毁任何一个中产阶级。医院就像是一个碎钞机,独生子女只能独自承受,因为他们没有人分担。

有位ICU的医生,晒出了一份账单。这是一个临时进ICU抢救的老人,一天的部分费用: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昂贵的令人咂舌。

当然,对于有钱的父母或者子女,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可是,我们大多数父母和子女,缺的就是钱啊!

所以,“孝顺”就是一件昂贵的奢侈品,不是每一个子女都能承担得起,更何况是独生子女。毕竟我们面临的压力远不止这些,我们也需要养老、养娃、养车、供房……

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活着,并且必须要比别人更加的拼命赚钱。这是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宿命。

用科技帮我们分担养老压力

如今中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 2.6亿,占总人口比重达 18.7%,平均近 4 个劳动力赡养一位老人。人口老龄化加重,养老压力也不断增加,有需求就有市场,在年轻人赡养压力不断增加的当下,协助老年人生活的机器人应运而生。这时候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作用就大大的体现出来了。

对人口老化,利用高科技解决老龄社会医疗、护理、安全等问题是全球大势所趋。养老产业人手短缺,创新科技正在起步,善用科技来纾缓养老压力,好处多多:除了能够改善长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降低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还能带动科技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照顾长者的工作被被很多人视为3D行业:Dirty(肮脏)、Difficult(辛苦)、Dangerous(危险),一般人多不愿意入职。试想,面对一个中风或痴呆长者,要反复为其喂糊、吃药、翻身、清理大小便、洗澡、穿衣、扶抱轮椅、康复锻炼、外访求诊……其中的每一项都极花体力,很要耐心,难怪没多少人愿意干。

护理机器人这时派上了用场,目前市面上已经研发出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自动排污、清洗甚至清洗后烘干老人身体,都是智能操作,无需人工,轻松解决大小便护理问题;智能洗浴机器人解决失能人群的洗澡难题;适合瘫痪人士康复使用的智能行走机器人……将这些科技引入养老院或长者家中,辅助老人实现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大大改善长者生活,减轻家人或护工的护理压力。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作为科技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

养儿能防老?王志文一句话扎心又现实: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到来

↑作为科技智能洗浴机器人

不论是养老机构,还是社区、居家老人,未来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实时同步信息,家属远程也可以了解老人的信息。

老,不是一件很惨的事,没有尊严、失去体面地变老,才是令人难过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独生子女   养儿防老   养老院   独子   大小便   长者   中国   机器人   困境   子女   老人   父母   现实   压力   孩子   智能   家庭   王志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