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上月,演员谢园去世的新闻上了热搜,众多导演、演员纷纷转发缅怀。

跟如今流量明星相比,谢园实在太陌生,很多人几乎都没听说过。下图左一,就是谢园。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谢园,是曾获得金鸡、百花、金鹰、飞天等奖项的四料影帝,还与陈凯歌导演合作过一部电影,《孩子王》。


陈凯歌、谢园带着这部电影参加第41届戛纳电影节,提名了主竞赛单元的金棕榈奖。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陈凯歌自己都反复提过,“这是我拍摄的影片中最重要的一部,也是我自己最喜爱的一部。”


但过了32年,少有人记得这部电影了。今天是教师节,正好可以推荐一下,让更多人知道。


《孩子王》

豆瓣评分:8.2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故事,发生在知青下乡期间。


男主老杆(谢园 饰演),是一个瘦弱的知识分子。

有天,村里队长通知他去教书,不用在队上继续干活了。

收到这个消息,老杆还是很高兴的,因为他身体单薄,干农活不是他的强项,教书倒是可以试试。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和他一起下乡的知青们,知道老杆要去教书,又羡慕又嫉妒。

大家一拥而上,把他架到床上,逼问他到底用了啥方法,才拿到了这等“美差”。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面对伙伴们的打闹,老杆毫不在意,日子这么枯燥无味,打打闹闹也解解闷,挺好。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次日,老杆去学校报到时,才明白这次掉到他头上的不是馅饼,而是个苦差,大大的苦差。

学校坐落在一个小山丘的顶上,条件比队上还艰苦。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宿舍里,椅子一坐就塌,桌子更不用提,床也是摇摇晃晃。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所谓的教室,就是2间茅草屋,桌椅板凳同样很破。


学生是不少,但基础条件太差了。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这样的条件根本留不住老师,来教书的人换了好几拨了。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老杆是念过书,但只念到高一,现在他要教初三的学生,有些惶恐。


在上课前,他老是担心自己教不好,心里忐忑不安。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但上课后,才发现自己多想了。


学生们虽然说是初三,但是知识水平也就勉强达到小学水平。


孩子们课业水平落后的最主要原因,是从未有过课本。


第一次上课的老杆面对这样的窘境,束手无策,他去请教管事的主任,对方丝毫不在意,心不在焉地说,不要较真,没有书也能上课嘛,何必一定要书!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老杆再申请,主任的回答竟然是,因为缺纸。


没书,怎么上课?


孩子们说,这很简单,过去都是老师们把课文抄在黑板上,教多少抄多少,学校从没发过书。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老杆没办法了,只能用老办法给孩子上课。


此时的他,或许正如同学生们在黑板上给他画的像,一个被困难包围却依然傻笑的怪人。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老杆在黑板上写课文,学生们在下面抄,说是课文,其实更像是反复抄作业的重复劳动。

他之前没有教过书,只能摸索着来。有天一个叫王福的学生,直接训斥了他不会教书。


你这个老师不咋样!

该教什么就教什么嘛!

你这些方法,我都会教!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王福还直接了当地说,“你肯定在队上干活就不咋样,跑到这儿来混饭吃!”


被当众训斥的老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得笑了出来。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王福虽然骂了他,但也让老杆找到了教学方法,他打算就按照王福说的做。

第二天上课前,老杆给学生们郑重的鞠了一躬,学生们面面相觑。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师。


老杆虽然没有明说他为什么鞠躬,但还是感谢学生们指点他如何教学的方法,在这一点上,学生们是老师,而他是学生。

老杆知道,缺课本,识字少,都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最严重的是,学生们不会独立思考。

为此,老杆选择了一条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路-------


扔掉课本,摒弃教条的课本和规定,用自己的方法来教书。

要想有独立的思考,首先要开始思考,他给学生们出了一个很容易上手的作文题——上学。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顾名思义,就是写下自己每天如何上学的,作文长短没关系,但最重要的是:


不许抄。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抄的再好,也是别人的东西,自己写的再差,也是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

作文收上来后,老杆看着都是如同流水账一般的作文,却开心的笑了,孩子们总算开始独立思考了。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教学上有了进步,值得高兴。


但老杆在学校的生活还是太清苦了,放学后,学校只有自己,孤独和寂寞,如同山中早早冒出的夜色一样,每晚将他包围的无处可逃。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也只有休息时,老杆回到队里和朋友们喝酒聊天,才能重温下在队里的快乐时光。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虽然把老杆“下派”到小学教书,但队长极为重视老杆的教学,说他是不得了的人。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队里虽然很欢乐,老杆还是放心不下孩子,婉拒了伙伴们的留宿,连夜赶回学校,不耽误明早的课程。

看着学生们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写出来的作文,也开始有了模样,老杆觉得自己吃的苦都是值得的。

一天,他给学生们出了一道作文题,写自己熟悉的人,王福写的是《我的父亲》,老杆让他当众念念。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虽然都是很稚嫩、朴素的词语,王福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老杆看到了学生们的成长,欣慰地笑了。

但好景不长,老杆不按规定教学的事情,被学校知道了,听说他没按照课本教,还整天带着学生唱歌,主任很是生气。


没过几天,老杆就被退回了生产队。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临走时,他带走了学生们的最后一次作文,留下了一本字典给王福,还有一句话:

今后什么都不要抄,字典也不要抄。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老杆教了这段书,他越来越发现,即使这些孩子文化水平提升了,识字懂事了,但对他们的生活毫无帮助。


这些穷孩子们,父母辈干的都是体力活,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回去就要帮忙做工。他们懵懵懂懂知道外面有个大世界,却没有机会走出大山,真正见识一下。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结尾,老杆在回队里的路上,遇到了之前见过几次的牧童。


过去老杆曾想教他识字,但牧童很抵触的走开了。

这次又遇到了牧童,他戴了顶草帽来到老杆面前,老杆茫然四顾,仿佛看不到牧童,他看到是一片被烧焦了的枯林,有一棵枯木上顶着个破草帽,四周一片迷雾·······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本片故事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转折,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稀松平常的小事一样。


但小事的背后,有太多太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在33年前,陈凯歌能拍出这么“猛”的电影,相当了不起。

很可惜,电影在国内上映的时候,还是删去了6分钟。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电影里能看出陈凯歌批判传统教育的野心,还有剖析中国底层教育的深度思考,当然还有一种苍凉无奈的情绪。


本片摄影由顾长卫掌镜,表现孩子们、大人们的处境,在构图上很有特点。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比如这段孩子课间游戏的镜头,人物和场景放到了画面的最高处,留下了大片土地填充了画面。


仿佛在说,这间破败的小教室就是孩子们的最高学府,毕业后他们终将还会回到土地劳作。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电影里类似构图也有很多,大家可以去影片里找找看。


天地之间,人太微不足道了。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最先想到的,是前年《极限挑战》其中一期,这2个作品间隔30多年,却在教育上有着跨越时空的共鸣。

它就是2018年《极限挑战4》第2期,这一期的看点是“高考和起跑线”。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这期有很多高三学生参与一个赛跑游戏,游戏开始时,所有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嘉宾会提6个问题,凡是能达到条件的,可以先走6步,如果全部条件满足,就可以领先起跑线36步。

当起跑口令喊出后,不同起跑线上的人,向着同一个终点跑去。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每个问题问出后,都有人向前迈步。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但是也有6个问题问完后,依然留在原地的。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许多人习以为常的平常生活,也许就是别人梦寐以求的天堂。


当观众们都在唏嘘这些留在原地的学生处境可怜时,是否想过有很多偏远乡村的孩子,如同《孩子王》中的王福他们一样,连进入高考这场“赛跑”的资格都没有。

原因是他们没上过高中,而有些人甚至连初中都没有上完。

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有些人一出生,就落在了终点线上,还有些人却连参赛的资格都没有。

有人说,现在的高考状元都变了,原来的高考状元一看就是那种勤学苦读,但除了学习啥也不会的寒门子弟,而现在的高考状元,却大多是高知家庭的孩子,除了学习外,音乐、体育、美术似乎样样精通。

据统计,自90年代以后,顶级高校生源中,寒门子弟的比例在不断下降。

但乡村里的寒门子弟就该被放弃吗?当然不是,而能帮助乡村孩子超越自己父辈,与大多数人站到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就是乡村教师。

之前,我看乡村教师们,觉得他们辛苦、伟大,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现在,我看乡村教师们,觉得他们在普度众生,如同影片中的老杆,用自己的一盏灯,逐个点亮黑暗中每个学生眼前的世界。

32年前由陈凯歌执导,《孩子王》被删了6分钟,却依然震撼人心


从前读经没什么体会,看到这个镜头,我才真正懂了《法华经》那句读了很多遍的话,“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孩子王   苦差   寒门   牧童   起跑线   震撼人心   课文   子弟   课本   乡村   年前   条件   水平   孩子   学校   学生   电影   陈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