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这周推荐大家去看一部电影,可能是唯一在电影院里看到它的机会。


虽然它没有大明星,也没有喜闻乐见的题材,只讲一群普普通通少年的故事,却在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引起了轰动。


最后它获得了电影展最佳纪录片,豆瓣开分高达9.3(现在8.8分),不过票房输得一塌糊涂,至今还没过100万。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也许它明天就会没了排片,这是票房市场的商业规律,很正常。


但错过它,错过一群不为人知的少年,也许,会是我们所有人的遗憾。


《棒!少年》

2020年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马虎,人称“虎哥”,是一个熊孩子,特别喜欢闹事,一天不捣乱就闲得慌。


家里人很头疼,根本没人管他。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马虎三岁三个月的时候,妈妈被爸爸“打跑”了,再也没回来。


爸爸常年在外面打工,基本不回来,奶奶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家里其他亲戚都几乎不管他。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马虎基本上没买过新衣服新鞋子,全是捡别人的。“看见别人的烂鞋子,就要来给孩子穿,看见别人的旧衣服,也要来给他。”


最近,从北京来了一个教练,说要带孩子们去练棒球,马虎被“推荐”一定要参加。


马虎从前根本不知道啥叫棒球,怎么玩棒球,但他很兴奋地说,我要去北京了!


他来到北京昌平的训练基地里,天天早起锻炼,每天都要训练。


马虎还是一样的淘气,暴躁多动,不断用发脾气发泄情绪.....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他在上课时把鞭炮点燃了扔到教室里,在宿舍里跟同学打架,跟他同宿舍的人受不了都搬走了。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在基地里,他基本上没有对手,直到遇到了小双。


马虎对小双说,你爸在墙上挂着呢,结果被小双狠狠揍了一顿......


小双,全名叫梁正双,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双胞胎哥哥哥哥被领养走了,没人要他。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妈妈很快离家出走,小双年纪小身体弱,家人一度想过把他活埋,大伯不忍心,带着他艰难生活。


他五岁的时候,大伯去世了,他又跟着二伯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跟马虎一样,小双也是被北京来的人选中了,刚开始他还以为二伯把自己卖掉了,死活不肯走。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42岁的孙岭峰,就是从北京来的人,他是“强棒”创始人,曾是中国国家棒球队队长。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有一次,他去孤儿院短期棒球培训公益活动,看到孩子们的棒球水平提高,他很有成就感。


尤其是看到这群孤儿们开心打球的样子,让他深有感触,于是,就有了组建少年棒球队的梦想。


他选人的第一标准,家里要穷。


“有爹有妈的孩子,他们可以拼爹拼妈拼资源,不需要我。而这些孩子,你需要我,我才更有存在感”。


孙岭峰还拉上自己的师傅张锦新一起做,“我愿意付出我10年的时间,把这些孩子真真正正培养成顶级人才。”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可是,这些孩子们并不好管,经常闹矛盾,互相斗嘴打架,有时候怄气不配合。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比如马虎因为不按要求训练被罚下场,他站在一旁边流泪边生气地说——


“凭什么就罚我,为什么我要配合他们,不是他们配合我?!”


“就只欺负我,我什么都不是,就是一条流浪狗。”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马虎跟小双打了一架,被教练逮住一顿狠收拾。


像马虎这样的孩子,棒球队里还有几个,虽然脾性顽劣,但教练们并没有放弃他们。


孙岭峰说过:“如果不是棒球,出了门他们就是流氓。我也是,如果不是棒球,我也是一流氓。”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对孩子们的培训是一边教一边训,必要的时候,必须外带“威胁”。


比如对马虎的教育方法就是说狠话,“要不你回家吧。”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对马虎这样的问题孩子来说,这也不能全怪他,原生家庭是一大缺陷。


在他到处惹是生非的背后,是无尽的孤独,几乎等于零的亲情,因为缺爱,他一个人承受了太多。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在严格的训练之下,马虎的表现越来越好,性情也比从前稳重多了。


尤其是在参加比赛,得到了教练鼓励,他的神情再也不像从前那么执拗了。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少了一个问题少年,少了一份隐患,社会就多了一份稳定。


但办这样一个训练基地很不容易,200万的启动资金很快就用完了。


棒球场地都是蹭的,这块场地很快也将被拆迁,变成工地了。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基地从小汤山搬到了南七家村,然后到了通州宋庄,最后在宋庄往南30公里的地方安定下来,总共换了4次“家”。


在这个过程里,孙岭峰曾经无比焦虑,他对孩子们说,“我们做不下去了,要崩盘了。”


但看看这群孩子们殷切的目光,他放弃了这个念头,坚持做下去。


在短短一两年内,他们就打上了国内顶级赛事,拿下冠军,随后又连续战胜亚洲队伍,踏上顶级赛场。


终于,他们争取到了一次去美国与世界冠军队正面交锋的机会......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这次国际比赛竞争对手特别强,他们训练条件更好,战术也成熟。


对强棒队来说,这场比赛,他们输不起。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但最终,比赛还是输了。


小双疯了一样地嚎啕大哭:“我们怎么对得起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怎么对得起他们对我们的期待。”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马虎倔强地说:“之后有的是机会,下次再赢回来。


但小双却说:“机会只有一次。”


在输球之后,小双选择了退队。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这个孩子平时少言寡语,对教练的话全盘接受,把压力都藏在了心里。


教练说,小双得了抑郁症,他二伯得了癌症,随时会离开。


电影最后,小双站在家乡的山坡上,大声喊着:“二伯,不要丢下我不管啊……”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人生几多艰难,少年犹自独行。


如果不是这部电影,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留守儿童、农村孩子、问题少年是如何长大的。


没人天生是坏人,这些孩子用自己稚嫩的双手,顽强地扒开了生活重压之下的一道缝。


海报上的口号,“叫板命运”,很贴切。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对于这群少年来说,棒球就像一道从天而降的亮光,给了他们希望,不经意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希望他们成为优秀的棒球运动员,如果不能,也不必强求。


毕竟他们的天赋才华、身体素质,未必一定适合打棒球或者体育竞技。


但只要他们努力,尽力去做好事,还有这样一群愿意帮助他们的人,我相信未来必定有希望。


中国的未来,也要靠这群勇敢无畏的少年,他们才是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这群少年。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ps.马虎看了电影之后紧张地说:“我看了我自己的影片以后,觉得我自己变了。”


那一刻,小朋友们好像都长大了。


不是穷孩子不要,这支棒球队还专招留守儿童,最后一路打到了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棒球队   大伯   美国   棒球   北京   中国   票房   教练   从前   不好   条件   少年   未来   儿童   孩子   机会   穷孩子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