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个小碗”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郑哲敏的爆炸力学

这里是i看i想,我们来了解一下能把“爆炸力学”征服的郑哲敏院士。

2021年9月2日,人们依依不舍地送别了郑哲敏院士遗体,他是我国爆炸力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院士。他的“我就是想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成为名言。

故事:“一个小碗”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郑哲敏的爆炸力学

资料图郑哲敏

1924年10月2日,郑哲敏出生于济南,父亲从商,给了他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品德教育,如人人平等、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等。

1928年,日军在济南杀害中国官民万余人,制造了“五三惨案”,4岁的郑哲敏在上玩要时,因捡地上的子弹壳,被一个端着带着刺刀步枪的日本兵追赶,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1937年他们迁居到大后方成都,看到不时来轰炸日本的飞机,15岁的郑哲敏就立志“要么当飞行员打日本人,要么当工程师工业救国。”

故事:“一个小碗”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郑哲敏的爆炸力学

资料图郑哲敏

1943年,郑哲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与他的哥哥郑维敏是同一所大学。兄弟俩决定“分工”学习,哥哥学电机,弟弟学机械。郑维敏成为我国的著名科学家,在清华大学创办了工业自动化专业和系统工程专业。

1946年,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迁回北京,郑哲敏随学院一起回到了清华园。这一年,在钱伟长的影响下,郑哲敏的研究方向转向力学。

故事:“一个小碗”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郑哲敏的爆炸力学

资料图:钱伟长题字自强不息

钱伟长在推荐信中写道:“郑哲敏是几个班里我最好的学生之一。他不仅天资聪颖、思路开阔、富于创新,而且工作努力,尽职尽责。他已接受了工程科学领域的实际和理论训练。给他几年更高层次的深造,他将成为应用科学领域的出色科学工作者。”

故事:“一个小碗”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郑哲敏的爆炸力学

1948年,郑哲敏被推荐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移民局就以各种借口把他扣起来不准回国,经历了众多曲折。

1955年2月,郑哲敏与钱学森都回到了祖国,创建了中科院力学所。“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誓言要为百废待兴的祖国添光彩。

故事:“一个小碗”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郑哲敏的爆炸力学

资料图钱学森与郑哲敏

1960年的一天,在篮球场上,郑哲敏带着众人正在进行一个微型爆炸实验。随着“砰”的一声,一块手掌大小(长5cm*宽5cm*厚几毫米)的铁板居然被一个单发雷管炸成一个形状完美的小碗,这也成为我国首次实现能够精准控制爆炸方向和力度的实验,也是世界上首个爆炸成形的研究。郑哲敏在解释这个小碗的成形时说:“在铁板上面放上雷管,雷管周围放好水,密封好,爆炸时水受到挤压,进而把铁板挤压成想要的形状。”

故事:“一个小碗”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郑哲敏的爆炸力学

资料图郑哲敏在蓝球场上完成“小碗”实验

当时我们国家正处于“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由于加工工艺落后,也没有现在的水压机技术,很多零件很难制造出来,特别特殊形状的,如导弹和火箭的喷管。当钱学森看着这个“这个小碗”的成绩,兴奋不已地说:“可不要小看这个碗,我们将来卫星上天就靠它了。” 郑哲敏通过大量实验,成功撑握了爆炸成形的规律,解决了制造高精度部件的理论难题,一门新的力学分支诞生了,钱学森将它命名为“爆炸力学” 。

故事:“一个小碗”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郑哲敏的爆炸力学

影响视资料:郑哲敏传奇

在《郑哲敏文集》中专门描述了“爆炸成形模型律”,郑哲敏已经彻底“征服”了炸药,解决了很多工程难题,开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从军用如核爆炸、炮弹爆炸、穿甲弹等,到民用瓦斯爆炸、海底清淤、定向爆破拆除等。

故事:“一个小碗”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郑哲敏的爆炸力学

资料图郑哲敏爆破技术应用


故事:“一个小碗”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郑哲敏的爆炸力学

资料图郑哲敏的爆炸粘合原理示意图

在民用方面成绩还有许多,如对不同材质的金属进行焊接,如钢板与铜板,因为材质不同,经常束手无策,他通过研究爆炸焊接,使不同材质的金属板成功粘合;我们在饭店看到,加热菜时用到的绿色能源“可燃冰”,就是他的研究领域....对此,郑哲敏说:“我就是想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故事:“一个小碗”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郑哲敏的爆炸力学

资料图:郑哲敏

郑哲敏也很注重培养接班人,同时并对他的学生们要求也很严格,所以他的博士生们能按期毕业的不多,有的甚至需要七八年。学生李世海曾被他批评:“做学问要踏实、深入。你不好好干你的工作,瞎折腾什么。”

故事:“一个小碗”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郑哲敏的爆炸力学

资料图第23届世界力学大会开幕式

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科学的繁荣孕育于自由交流和碰撞之中”。为了加强中国力学界与国外交流,从1988年开始郑哲敏为申办世界力学大会奔波,终于2012年成功在北京举办第23届世界力学大会。世界力学大会,是力学界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被誉称为“力学奥林匹克”。

故事:“一个小碗”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郑哲敏的爆炸力学

资料图:郑哲敏

“我从旧时代走过来,富国强民是梦想,总想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是很简单的想法。我是个普通的科研人员,这个奖颁给我,感谢,也惶恐,因为有荣誉就有很大的责任,我觉得像欠了什么,完不成的感觉。”

这位朴实、慈祥、平和的老人,就是我们的“郑哲敏”!#头条故事挑战赛#

故事:“一个小碗”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郑哲敏的爆炸力学

欢迎你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力学   两弹   雷管   清华大学   济南   铁板   日本   院士   中国   材质   形状   成就   成绩   大会   我国   故事   国家   资料   世界   郑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