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最近王凯、江疏影主演的《清平乐》热播,看着宋仁宗的一生,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朝代另一个皇帝——万历皇帝。他因《万历十五年》一书广为人知,虽然时空不同,但细细想来,这两位皇帝的性格和命运却是颇为相似的。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文官治国: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主张文人治国,之后皇帝都谨守祖训,并且发扬光大,到了宋仁宗统治时期,这种治国理念已经推行到极致。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宋仁宗对读书人十分宽容,善于纳谏。“包青天”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屡屡犯颜直谏,激动起来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虚心接受他的建议。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谏官王素曾劝谏宋仁宗不要亲近女色,宋仁宗坦言道:“近日,王德用确有美女进献给我,现在在宫中,我很中意,你就让我留下她吧。”王素说:“臣今日进谏,正是恐怕陛下为女色所惑。”仁宗听了,虽面有难色,但还是命令太监送那些女子离宫。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而明太祖更是将胡惟庸、蓝玉、刘伯温等一批武将屠戮殆尽,而对言官十分宽容。明朝的立国之本是伦理道德,以儒家的四书五经来治理国家。所以整个文官集团是国家的支柱,皇帝只是处置国事的一个权威性的象征。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万历皇帝极为聪慧,他也曾有雄心大志,励精图治,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只是从明太祖流传下来的“言官制度”已成为约束皇权的强大力量: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天天拿伦理道德压制皇帝,要求“存天理,灭人欲”,枉顾皇帝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朝中不少迂腐的士大夫,甚至想借骂皇帝而扬名天下,在奏折里捕风捉影责骂皇帝。有一次不过是万历皇帝腿脚不便,身体不好导致脸上有些浮肿,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酒色财气四箴疏》,几乎就是对万历皇帝指着鼻子破口大骂,把他描绘成一个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总而言之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皇帝。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这根本就不是正常的进谏,而是无厘头的人身攻击。然而万历皇帝在愤怒之下,也只是将他革职为民。这导致对万历皇帝无端谩骂的臣子络绎不绝,毕竟骂皇帝可以博得一个好名声,而且也没有很严重的后果。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皇帝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他受制于廷臣。官方修撰的《宋史》这样称赞宋仁宗说: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也。而万历皇帝其实也是一个温和仁厚的帝王,但他们因此而十分憋屈:看似坐拥四海,却无法随心所欲。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一次宋仁宗在御花园散步,身边的人发现仁宗频频回头探望,却又什么也不说。等回到宫里,他急匆匆地对宫女说:“好渴,快帮我端水来喝。”妃子奇怪地问:“陛下为何不在外面喝水,而忍渴这么久呢?”仁宗边喝边回答说:“我回头找了多次,没见掌管茶水的当值侍吏,又不便询问,因为我要一问,侍吏必然受到责罚,故忍渴而归。”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虽说这是体恤宫人,但我却觉得这是“讨好型人格”,宁愿自己嗓子冒烟,也不敢让下人受罚,这样其实是变相纵容手下人玩忽职守。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而万历皇帝知道,诤谏者并非对他尽忠,而是出于自私自利,即所谓“讪君卖直”。这些人把正直当做商品,甚至不惜用诽谤讪议人君的方法做本钱,然后招摇贩卖他正直的声望。对文官集团极度失望的万历皇帝选择逃避和沉默。在位四十八年,二十八年不上朝,不能练兵,不能出巡,三十二年没有踏出皇宫一步,他的一生被囚禁在这座金碧辉煌的牢笼里,他的宏伟志向被那些“忠君爱国”的文臣掐灭。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自古文官多误国,便是如此。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皇帝性格:

其实,不仅这两位皇帝面临的朝臣相似,他们的成长经历也颇为相似: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首先,都是少年天子当政。

宋仁宗13岁即位,而万历皇帝10岁登基,由于皇帝年幼,朝政基本是由太后和重臣把握,皇帝没有多少权力,我想这种近乎寄人篱下的境遇,也是两位皇帝有点讨好型人格的源头。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其次,他们的继位极其顺利。

宋仁宗是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他的哥哥们分别因为疾病或者其他原因相继过世,所以他顺利继承大统。万历皇帝是明穆宗的第三个儿子,两个兄长早夭,所以他就被立为了皇太子,正位东宫。

他们的上位名正言顺,没有唐太宗那样的“玄武门事变”,也没有康熙皇帝那样的“九子夺嫡”,更没有宋太祖、明太祖这些开国皇帝的乱世称王、杀伐果决。所以他们的性格都偏向文弱敦厚,不会斩杀臣子来立威。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再者,他们受母亲的影响深远。

两位皇帝的父亲在他们年纪尚幼的时候已经离世,因此抚养他们长大的母亲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中,刘太后是阴险毒辣之人。但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刘后仁慈善良,顾全大局,待宋仁宗如同己出,尤其注重对他的教育。

宋仁宗在刘太后去世后才得知真相的,因此刘太后生前他十分孝顺,刘太后生日时他越制率百官给她拜寿,可谓母慈子孝。宋仁宗所推崇的“仁政”,和刘后的教育理念也有很大关系。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而李太后是万历皇帝的生母,却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五更就到了皇帝的寝宫,早早将他叫起读书。“大伴”冯保就是她派去督促年幼的万历皇帝读书起居的、只要小万历有任何懈怠,都会报到太后那里,然后等待他的就是挨批、罚跪和没完没了的数说,直到他认错为止。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可以见得,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宋仁宗和万历皇帝都是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修养极高,仁慈宽厚,不会出现苛政的情况。但同时,因为年幼登基,并无实权,所以性格柔弱,即使后来亲政掌权,性格也已经定型了。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抗争失败:

这两位皇帝在前朝被众臣压制,在后宫试图为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孩子抗争,却最终以失败告终。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宠爱的女人没能当上皇后。

宋仁宗最心爱的女子是张贵妃,而万历皇帝最喜欢的妃子是郑贵妃,但是在她们在世的时候,终其一生也是贵妃,并没有母仪天下。因为宋仁宗的曹皇后和万历皇帝的王皇后,虽然不受宠爱,一生无子,但端庄周全,宅心仁厚,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因为挑不出错来,皇帝也无可奈何,如果执意废后,肯定被群臣的唾沫淹死。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宠爱的孩子无法得到幸福

徽柔公主是宋仁宗的长女,她是宋仁宗年过而立的第一个孩子,从小被宋仁宗极尽宠爱,恨不把天下所有的好东西都送给女儿。她得到的待遇都跟皇长子的待遇一模一样,皇帝一改曾经的节俭之风,赏赐“浴二包子”给众位,结果还被言官一顿喷,说他不仅奢靡破费,而且还有违礼制。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为了让宝贝女儿后半生有所依靠,以及为了弥补对生母的愧疚,宋仁宗把公主许配给了生母的侄子李玮。虽然李玮生性还算敦厚,但是木讷寡言,而且长得有些丑陋公主对他一丝情意也无。反而是对一起长大、有“状元之才”的内侍梁怀吉情投意合。只是公主和内侍的身份云泥之别,自然是毫无可能的。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宋仁宗的这个看似两全的决定,导致了徽柔悲苦的后半生。据史料记载,福康公主在嫁给驸马李玮之后,“尝与怀吉等闲饮,杨氏窥之,公主怒,殴伤杨氏”。至此,福康公主和驸马一家的关系彻底破裂,她和梁怀吉之间的感情也被更多人所知晓。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宋仁宗迫于舆论压力,就把公主的封号从兖国公主降为沂国公主,梁怀吉被分配到洛阳打扫皇陵。失去爱人,又被婆家冷待的公主后来“昼夜不眠,或欲自尽,或欲突走出外,状若狂易”,“熙宁三年薨,年三十三。”也就是说,公主在和梁怀吉分离后,因为精神备受折磨,在33岁就在孤独冷清中病逝。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万历皇帝的皇后王喜妹无子,因此按“长幼有序”应封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他的生母是宫女出身,不受宠爱,连带着万历皇帝也非常不喜欢朱常洛,迟迟不肯立他为太子,甚至朱常洛到了十三岁还没有接受教育。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他最疼爱的是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只是朱常洵非长非嫡,很难立为太子。朝廷见皇帝迟迟不立皇长子,而对郑贵妃又过分宠爱,纷纷担心皇帝会坏了祖宗的家法,废长立幼。文武大臣纷纷上书,要求早日确定皇长子朱常洛的地位,李太后也对万历皇帝施加压力。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对于群臣和太后早立皇太子的呼声,万历皇帝只能采取拖延战术。他一会儿说,皇长子朱常洛还太小,等他再年长点再说。一会儿又说,祖宗的家法是立嫡子,朱常洛虽然是长子,但是庶出,皇后现在还年轻,以后还可能生子。群臣也知道皇帝说的这些是拖延时间,但也没有办法,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

十年之后,最终万历皇帝没有抵抗群臣的压力,立了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自己也有终生遗憾。

宋仁宗其实有三个儿子,十五个女儿,但这十八个孩子中只有四个女儿长大成人,最后不得不让自己的侄子继位。万历皇帝也曾有短暂的励精图治,先后平定了蒙古人在西夏的叛乱,援救朝鲜抗击倭寇,又平定了西南部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叛乱。这三次战役虽然不是万历亲征,但他的运筹帷幄,显示了他的果决和胆略。但最后,在言官的蹬鼻子上脸中,他选择了无为而治。

浅析文官压制下,《清平乐》和《万历十五年》中两位皇帝相似命运

两代帝王,早已逝去,唯有后人,一声唏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文官   万历   皇帝   内侍   生母   群臣   贵妃   长子   太后   年幼   太子   皇后   性格   女儿   命运   公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