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军最失败的一张摆拍宣传照,后被收录进日本中学教材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人类为什么还要研究呢?因为只有反思、只有正确看待历史,才能促进进步。个人如此,一个国家更应该如此。国家敢于面对真相,敢于面对伤痛,那历史是财富,这个国家只会越来越好。如果错误地看待历史,这个国家的未来就不好说了。

抗战时期,日军最失败的一张摆拍宣传照,后被收录进日本中学教材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对全世界造成了难以估计的伤害。德国人迫害犹太人,他们做的是尽可能补偿,诚恳道歉,总理向犹太人的墓碑下跪。日本人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有的人日本人觉得有错,有的日本人觉得他们也是受害者,有的日本人觉得这是前辈犯下的错和自己无关,还有的日本人甚至觉得二战日军是英雄。为什么两个国家态度差别如此之大呢?看看日本的二战宣传照就知道了。

抗战时期,日军最失败的一张摆拍宣传照,后被收录进日本中学教材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南京,从这天开始,日本人对南京开启了长达6周时间的大屠杀。烧杀掳掠,侮辱妇女,日军在南京的罪行简直罄竹难书。南京罪行造成了中国30万平民遇难,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痛。无论什么时候,虐杀平民都是违背人伦道德、是要遭到所有人唾弃的。但是日本人竟然通过了《航空部队适用法》,第103条规定杀平民合法,以此达到挫败国民意志的目的。

抗战时期,日军最失败的一张摆拍宣传照,后被收录进日本中学教材

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南京罪行呢?有的日本政客坚定的表示,南京罪行并不存在,这是战争的自然伤亡。但是一个个日本老兵站出来,详细地描述当年参与南京罪行的过程,狠狠地打脸日本政客。如果找到1937年的12月13日的《东京日日新闻》,还能看到两个日本军官在举办杀人竞赛,这样的行为被称赞为“皇军的英雄”。还有无数的受难者,无数的记者站出来作证,甚至有美国牧师当年拍下了105分钟的胶片电影。再多证据,这些日本政客还是会狡辩。

抗战时期,日军最失败的一张摆拍宣传照,后被收录进日本中学教材

有些政客不承认南京罪行的事实,还有的政客就是纠结大屠杀的人数。2015年,日本政府就中方提出的30万人遇难提出抗议,认为这个人数不妥当。但是事实是,哪一次哪个地方哪些人死亡,中方都列得清清楚楚。事实真相就是,南京罪行是事实,30万平民遇难也是事实。

二战时期,日本人也知道随意侵犯其他国家是错的,他们找了各种理由掩饰,制作一系列的宣传照片美化恶行。比如说这张日本军人抢救南京大妈的照片,照片配文解释是“日本人军人把中国老大娘背出了危险地带”。光看这张宣传图,还真以为日本人在南京做好人好事呢?不过这张照片的小细节不小心暴露,这是张摆拍的招聘。

抗战时期,日军最失败的一张摆拍宣传照,后被收录进日本中学教材

大家拍照都有感受,如果抓拍运动中的人,动作会出现虚影。这张照片明显没有。抢救大妈应该是很紧急的事情,人的表情和动作都应该呈现焦虑的状态,这张照片的日本军官很平静。这张照片摆拍的太假了,一眼就能看出来。最让人无语的是,这张照片竟然被选到了日本教材中,难怪他们有那么多历史观不正确的政客。

抗战时期,日本媒体就喜欢把日军塑造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形象。除了日本军人背大娘,还有日本军人给中国平民发放礼物。看照片,其中一位大妈望向摄像师,仿佛不理解为什么要拍照。还有日军给中国人发放粮食的照片,唯一能让我们看透事情真相的细节是,中国老太一边领物资一边用仇恨的眼神看日本军官。

抗战时期,日军最失败的一张摆拍宣传照,后被收录进日本中学教材

日本人为了给自己的侵略行为找借口,还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他们告诉民众,日本去别的国家是去救他们的,是为了提高大家的经济水平,一起建立美好大东亚共荣圈。宣传图上亚洲各国人民幸福地依偎在日本人身上,实际上是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罢了。

日本普通民众正是在这种宣传攻势之下,对待日本的侵华战争看法和我们不一样。当中国人提30万遇难平民时,有些日本就悲哀的表示:我们也是二战受害者啊,原子弹对日本的伤害有多大,你们知道吗?有中国网友吐槽道: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袭击是很惨,但是如果日本早一点停止抵抗就没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日本   抗战时期   日军   东亚   南京   政客   日本人   罪行   大妈   军官   中国   平民   军人   事实   教材   中学   照片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