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后,我们对张国荣依旧“讲不出再见”

在18年前,当张国荣站在香港东方文化酒店的24楼时,他忧伤而充满眷恋地回顾着自己的一生,在未了的生前事里,张国荣少不了还有许多顾念和不舍,他的爱人,他的家人,他的歌迷,他的影迷,还有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以及他仍然在苦苦探索的艺术高峰。但是终究他还是翩然而下,此时他就像《霸王别姬》中带着虞姬扮相,挥剑自刎的程蝶衣,他就像《阿飞正传》中,坐在南国列车上,垂垂死去的旭仔。

18年后,我们对张国荣依旧“讲不出再见”

当时张国荣之所以选择自杀,并不是因为世俗世界中无法解脱的困惑,而是因为他生命里有了无法超越的困境。此时的张国荣已经深受抑郁症折磨多年,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疾病,侵扰着张国荣的灵魂,让他苦苦沦陷在自我的价值逻辑矛盾里。那些平日里看似不重要的大事小情,已经足以让这个平日里精致到完美的人悲观、绝望地想要以死解脱。

抑郁症是一种典型的好人病,这种人通常是单位或者行业中的翘楚,他们凡事追求完美,锱铢必较,同时他们又对自己要求极高,不喜欢苛责别人。而张国荣正是如此的个性,虽然后来家人公布张国荣的病因是生理性抑郁症,但是从根本性格来看,张国荣追求极致完美的精神内核,是他患上抑郁症,并无法解脱的关键。

18年后,我们对张国荣依旧“讲不出再见”

其实张国荣在去世之前的影响力并不是最顶尖的状态,在2000年前后的时候,张国荣在各项事业上都被香港的后辈所压制。当时论及唱歌,四大天王的的影响力正如日中天,而和张国荣同时代的谭咏麟等人,已经基本退居到二线位置。而在电影事业上,当时梁朝伟和刘德华主演的电影《无间道》被誉为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而这两位年龄在40岁上下的香港男明星,是当时香港影坛公认的顶梁柱。

除了商业片领域,其实张国荣在艺术片领域也深耕多年,《阿飞正传》、《胭脂扣》、《东邪西毒》、《霸王别姬》等作品都是张国荣从影前期的经典作品,但是在2000年之后,张国荣经常合作的王家卫转向于和迅速成长起来的梁朝伟合作,特别是《花样年华》这部电影,让梁朝伟一举斩获了戛纳电影节上华人演员第二座最佳男主角奖。张国荣对自己的事业除了追求完美之外,还有着发自骨子里的骄傲。

18年后,我们对张国荣依旧“讲不出再见”

他自出道开始,几乎一直占据着超一线巨星的地位,无论是前期混迹歌坛,还是后来转战影坛,张国荣都以其超强的艺术水准和刻苦的敬业精神取得了业内外认可。除了专业人士对张国荣的赞誉之外,他身边还有长期稳定的粉丝群,张国荣当时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香港一座城市,而是遍及整个华人世界以及亚洲的其他非华人地区。

自杀时张国荣46岁,这个年龄对于一位娱乐明星而言,正是需要转型的时候。此时张国荣的后辈们已经有了超越之势。歌坛上的四大天王,影坛的刘德华、梁朝伟,这些人的事业正如日中天,而张国荣则越来越开始感受到自己的力不从心。无论从影响力,还是从表演精力这些,都让向来追求完美的张国荣,开始感受到自己并非曾经意识中的如此完美。其实这次的危机对张国荣而言,并不算什么,毕竟每个人的一生都在经历潮起潮落。

18年后,我们对张国荣依旧“讲不出再见”

在张国荣事业的早期,他也受到过类似的冲击,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又重新建立了影响力。只是这次张国荣不再幸运,人生就是这样,除了个人能力之外,有时候的确要靠一些运气成分。只是这次张国荣的运气糟糕至极,他不仅仅没有在危险中找到转机,反而他首先在精神世界里把自己带着了死胡同。

可是在个人声誉上,张国荣的这一跳却戏剧化地对他的人生进行了一次最完美的升华。张国荣自杀就像当年李小龙在巅峰时期猝然离世一样让世人惊讶,不同的情况在于张国荣的事业已经过了巅峰期,而李小龙正处在巅峰状态。但是两人去世的效应却非常类似,他们都在失去生命后,又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同时他们的生命中也加上了传奇色彩。

18年后,我们对张国荣依旧“讲不出再见”

很多人是在张国荣去世的时候才刚刚认识张国荣,毕竟在2002年的时候,张国荣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此时张国荣已经不再是当红小生。而张国荣在从影过程中,他真正的好作品其实是一些知名度并不高的文艺片,其中如《阿飞正传》、《春光乍泄》等作品,很少有资深影迷之外的观众所知,但是在张国荣去世之后,人们才开始去关注张国荣这些小众的电影,以及他那些有些过气的流行歌曲。

张国荣自杀,从某种意义上掀开了大众对张国荣认识的潘多拉盒子,这次他终于没有让大众失望。虽然很多人在张国荣自杀之后开始接触张国荣,但是从他留下的作品中,从他对事业的态度,人们感受到张国荣的人格魅力,以及艺术上的完美成就。所以很多人并不是在18年后还不肯跟张国荣说再见,而是因为很多人根本就是在张国荣自杀后,才真正的知道并了解张国荣其人。

18年后,我们对张国荣依旧“讲不出再见”

张国荣自杀对他自己的生命而言诚然充满了悲剧性,毕竟他自己当时的生活并不存在问题,他拥有财富,拥有爱情,拥有事业,并且对未来依然保有追求。但是这一切,在抑郁症干扰下,并没有让张国荣感到幸福。在这里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型,首先张国荣生活分为两个部分,是一个是个人的张国荣,这个张国荣和普罗大众一样,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有朋友,有爱人,有故交,有新友。然后还有另外一个张国荣,这个张国荣是影迷和歌迷眼里的张国荣,这个人存在的基础,是大众对张国荣的关注和认识,这些不同的关注和认识最终汇集出一位大众认识中的张国荣。

18年后,我们对张国荣依旧“讲不出再见”

在最初的时候因为两者之间信息的差异性,所以这两位张国荣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张国荣。但是张国荣的自杀,让这两个张国荣开始逐渐统一,人们因为他的自杀,因为他做的这个荒唐事,而开始关注这个外表光鲜,内心脆弱的可怜人。在一步步的认识中,人们发现了他的美,他的可爱,同时也发现了他的脆弱,他因为执念而表现出的痴傻。

18年后,我们对张国荣依旧“讲不出再见”

张国荣的自杀在大众对他的认知中,并不是一个生命的完结,而是一次认识上的再塑造,在因为好奇,因为同情,而获取更多的关于张国荣的信息时,人们被这个极致的灵魂所吸引,所沉迷,无论是他银幕上优雅的气质,还是他歌声中的故事。所以在18年后人们对张国荣的纪念,不再是单纯的纪念张国荣的去世,而是通过纪念的形式,再一次去感受我们对张国荣完美而悲剧生命的探索,去感受一个极致灵魂的幽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霸王别姬   如日中天   大众   阿飞   影坛   香港   正传   影迷   极致   影响力   年后   事业   完美   生命   艺术   作品   张国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