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2021年的第一次戳心戳肺比往年来得早一些。

一方面,蛋壳公寓租客坠楼,外卖骑手途中猝死,拼多多员工猝死在下班的路上,贫病交加中去世的B站UP主……一句“底层人民,哪个不是拿命换钱”激起千层浪。#拿命换钱是当今职场常态吗#成热门话题。心脏和字节只能一个跳动,生命和工资只能拼一个多多。拿命换钱是这届年轻人的福报

另一方面,一个名叫“负债者联盟”的豆瓣小组火了。小组成立一年就吸引了3万组民,这群绝大多数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平均负债36万!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以前我们常说“月光族”,这项统计让人大吃一惊:高知高薪人群更容易负债,57%的90后是负债青年——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两厢对比,非常现实,非常魔幻。你会说,这两类年轻人根本不是同一种人。但你有没有想过,假如这两类人是重合的呢?


努力奋斗的年轻人为什么越努力越穷呢?

在奋斗路上的年轻人,为何在财务状况上“突然死亡”?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2021年的第一部高分黑马剧比往年来得早一些。

台湾公视出品的6集迷你剧《大债时代》戳心戳肺地解答了这个看似无解的问题。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2019年公视出品了现象级口碑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而今年开年的《大债时代》小众、但同样口碑不俗,堪称“我们与债的距离”。

如果你已经对满屏的大女主、后宫宫斗、无脑恋爱、虚假时尚剧感到厌倦,欢迎跟随这部剧回到现实,通过三个年轻人的崩溃,直面生活。

周咏晴金马最佳影片《消失的情人节》里的女主李霈瑜)、杨大器(《六弄咖啡馆》《怪胎》男主林柏宏)、樊仲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男主陈昊森),三个高中补习班的好伙伴,踏上社会后开启了不同的人生,成为打工人、创业者、工具人……三种个性的年轻人,殊途同归,为何都跌入了债务的怪圈?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你脚踏实地也好,你好高骛远也好,你顺风顺水也好,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你不知道一脚踏空又是有多容易,你不知道我们与债务的距离,比我们想象的要近得多……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1打工人

有些剧,一个镜头、一句台词就能让你刮目相看,比如《大债时代》的这一幕——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只要在呼吸就是在花钱,

如果没赚钱就是在负债。


感觉这两年的台剧真是“长大成人”了。这腔调,早没了当年偶像剧苦情剧腻腻嗲嗲矫情造作的味道,而是如此成熟冷酷清醒,让追剧的我们感觉不是“隔岸观火”,而是感同身受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周咏晴,32岁,996王者,绩效永远第一。同事都下班了,她还加班到深夜。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这位银行“白骨精”不仅催收本职工作做得好,休息时间还打第二份工,骑着小电驴送外卖。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当代最强打工人一点都没有白领气质,生活中的抠门可谓深得豆瓣“抠门女性联合会”精髓。这位KPI高手,每天的预算只有200台币(人民币46元)!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在银行来好歹还算个小头目,但带新人出外勤跑业务,能坐地铁绝不搭出租;中午同事约韩国菜,她独自吃便当;晚上小摊上挑卤味也无“菜市场自由”,边挑边算钱,不小心多了点,还叫老板放回去;甚至喜欢路边的小猫也不敢养,因为养不起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每天每笔消费随手记账,剧中还出现过几次她下班后到ATM机打存折(00后知道存折是啥吗?)的镜头。也许,996们在一天结束之后,看看自己账户上不断增加的数字,就是最强的信念和支撑,就是最大的乐趣和安慰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剧中出现的这个打工人上班通勤的场景,真让人感慨。密密麻麻的电动摩托车浪潮奔涌,混在其中的周咏晴完全没有大女主光环。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只是机械地日复一日地奔波在这条名为生活的道路上——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女孩从来不谈恋爱,当妈妈给她相亲其实就是拉同事来家里吃饭),女儿这个白眼亮了——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就这样抠抠索索七八年,兢兢业业精打细算辛辛苦苦攒了300多万台币(约70万人民币)。

为什么这么拼?你也许早已猜到了答案——她要为自己和妈妈买套房。

妈妈开洗衣店把她拉扯大,赚的钱都拿去还父亲欠的债,更何况现在传统洗衣店还遭遇现代化的自助洗衣店降维打击。

饭桌上,妈妈心怀歉意地说:“这几年辛苦你了。以前房子不贵啊。那时候没买,才得让你这几年这么打拼……”

这话是不是挺耳熟?你觉得窝窝囊囊的老爸老妈也曾这样唠叨过吧?你的眼泪还没掉下来,出租屋破旧的天花板快掉下来了(这个兆头是很明显的暗示吧)……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加上母亲的150万积蓄,谨小慎微的周咏晴咬牙买了房,1700万台币(不到400万人民币)。付定金、付首付、付装修改造款……勤俭持家的周咏晴就这样一步步成为“负债青年”,偏偏妈妈听消息买股票暴跌——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成年人的崩溃真的是一瞬间——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有人总结说,80后“死于”房贷,90后“死于”网贷。周咏晴属于80后,她的同学还要超前一些……

2创业者

如果人生是一枚硬币,周咏晴的反面就是杨大器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这位青年才俊舌灿莲花,开场推销AI咖啡机,让人见识了他的PUA功力。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靠电脑芯片识别脑电波,根据你的爱好根据你的情绪,专属定制你最想要的咖啡口味……这个点子听上去就那么充满风险,咖啡业不愧是资本市场上的故事大王(莫名想到了瑞幸)。

杨大器不仅是创业精英,还是网红财经达人教人投资,开直播带货卖酒……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只不过这些风风光光地背后,见老板谈生意的豪车助理都是假的租的,自己的公寓房租拖欠三个月改住网吧,最后连这点钱都没了,通过哥们关系住进了样品展示间……但贫贱不能移,杨大器永远西装笔挺,一直在找钱的路上——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我们的金钱观念大多来自父辈,但我们的消费观念却更容易受同辈影响。杨大器说周咏晴是死脑筋,根本不相信她那套传统的储蓄理财观念,也不相信打工人的奋斗可以改变命运。这也与他幼年的经历有关。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杨大器的父亲是搬家工人,收入微薄,妻子患病去世时,这个老老实实的打工人还忙着打工赚钱……而与此同时,杨大器的同学一家给他的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原来,没钱可以贷款,没钱也可以活得这么爽。于是杨大器的人生走上了另一条路:没钱?借呗!用未来的钱买今天的资产,不是一件很划算的事吗?


他谢绝了月薪20万的金领工作(“打工是不可能的”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一心只想创业。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卡奴”杨大器颇能代表当下的负债青年形象,习惯超前消费,追求精致的生活,深陷消费主义的深渊。杨大器和老同学周咏晴偶遇见面吃饭,眼睛不眨就点了1200块的牛排套餐,两套(预算超标假装减肥的扣姐眼睛都大了)——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杨大器的创业梦充满了激情和冲动,他热情起来像天使,冲动起来是魔鬼。

老同学樊仲良给了20万“天使投资”,支持他创业,他还没走出大楼就听“杀猪盘”投资了期货,后来一通忽悠又拉到50万投资,但他毫不悔改,一转手又买了股票期货……


剧中有这样一幕:杨大器创业找银行贷款,却被拒。因为他从来都是拆东墙补西墙,为了维持征信信用,按时还利息,却不还本金,又没有抵押资产。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看见杨大器殷切讨好银行员工疏通关系,我脑补的是某东的土味网贷广告:小兄弟,把你的手机拿来……一顿操作猛如虎,十多个平台挨个捋一遍,凑个几十万轻轻松松……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这让我想起茨威格的名言: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其实,“负债者联盟”里很多人就是这样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以贷还贷


早上被黑帮讨债一千万,晚上就有人投资一千五百万,杨大器的人生,危险而精彩。白天和黑夜,债务和暴富之间,他每天都过着踩钢丝的生活,摇摇欲坠,崩溃一触即发……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而在他内心深处还充满了负罪感——他最大的债务是一份良心债:因为自己还不起钱,最好的朋友走投无路……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3工具人

寿司三人组中,周咏晴谨小慎微死脑筋,杨大器好高骛远超前消费,樊仲良是看上去最成功的那一个。

创业成功事业有成,家有娇妻儿女成双,但这位科技公司的总经理,一开场就跳楼自杀了!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这个不显山露水的谜一般的人物才是这部剧的核心。这部剧的英文片名揭示了主题——Who killed the good man?!

伴随剧情展开,樊仲良自杀的真相也逐渐揭示——

公司成立需要资金运转,但投资方却一直拖欠款项,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他不得已借了地下钱庄的高利贷,结果利滚利债台高筑,房子也抵押给了银行。

你发现他奋斗了这么久,一切都成空。外人看你是成功人士,生命划上了句号才发现其实是工具人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樊仲良打赢了跟投资方的欠款官司,对方却一直拖着不还款当老赖。他坐在天台往下看的时候,一定是绝望的。他不懂,为什么自己足够努力,也足够幸运,终于获得了成功,怎么就变成了一种财务工具,变成了被张开血盆大口的债务吞噬的祭品。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他以为大不了以命抵债,没想到人死了,对方提起上诉,拒不承认欠款。这样的债务官司一拖就会是几年,嗷嗷待哺的孤儿寡母等得起吗?她们靠什么生活?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周咏晴要代表银行向樊仲良的妻子讨债,杨大器要帮哥们为嫂子还债,从校园到社会,人生兜了一圈,三个人又因为债务关系阴差阳错联系到了一起。比友情更为持久的是债务关系。

人可以凭空消失,债务却不会自动清零,而是转嫁到一直在家当家庭主妇的妻子身上。一无所知的全职主妇如今拖着两个孩子,背上几千万的债。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现在年轻人中有个热门话题是讨论如何阶层跨越。但剧中这一幕却非常扎心——

周咏晴手下有个工作经常摸鱼的富二代何硕仪。在职场上,她当然是有点看不起这种缺乏“狼性”、没有“上进心”的男人,但职场之外,周咏晴这样的打工人却经常遭受了生活“毒打”。


一天,周咏晴送外卖送到了何硕仪家。房奴羡慕单身贵族宽敞明亮的高级公寓(暴击一万点)——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相信理财钱生钱还是自己太年轻了,真正的富有是钱继承钱。更扎心的是,自己送来的牛排,是何硕仪拿来喂狗的(暴击十万点)!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周咏晴能说什么呢?她只能卑微地请何硕仪不要泄露自己兼职打工(银行业禁止兼职)……


2020年有个词横扫各界:内卷。看了这部剧,我们不禁思索,奋斗的年轻人为何越忙越穷?越是焦虑通货膨胀越理财越负债?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根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20 年,除去工作和睡觉,中国人每天的休闲时间仅为2.42小时,比 2018年还要少了25 分钟。时间都去哪儿了?加班,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马爸爸说过,996是年轻人的福报。听起来没错。目前也只有那些互联网大厂的打工人有可能拼几年靠高薪实现阶层跨越。但是,现在拿命换钱,未来拿什么买命?你的加班费,够支付未来的医疗费么?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另一方面,我们辛辛苦苦赚的钱花到哪里去了呢?提前消费,透支未来。我们消费,大多数时候不是因为真正的需要,而仅仅是为了满足欲望。现代消费主义不是在制造商品,而是制造你的欲望。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世界上永远有年轻人。如何让一代代的年轻人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不被大都市熬成“药渣”,取决于整个社会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权衡取舍。

拿命换钱该不该?这部剧丈量出我们与债的距离

《大债时代》为我们展示了没有滤镜的生活,也为我们的生活提出了追问。三个崩溃的年轻人,谁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追剧吧,追问下去。不知道《大债时代》的大结局会给出什么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洗衣店   大器   台币   超前   外卖   债务   剧中   工人   观念   年轻人   距离   妈妈   年轻   银行   人生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