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仙剑1》和《陈情令》两部电视剧收视率都不错,这两部电视剧都是仙侠题材,而且在拍成电视剧以前都收获了各自的粉丝,可以说两部剧都是有粉丝基础的,《仙剑1》是单机游戏粉,《陈情令》是原著小说《魔道祖师》的书粉。

那么,为何他们的收视率会高呢?我对比了一下,发现他们各自的渠道有所不同。看剧最重要的就是第一集具备的吸引力,第一集的吸引力够了,就会让人逐渐地想追下去,第一集的吸引力不够的话,那么后面的弃剧的人就会多起来,这是首因效应的缘故。

可奇怪的是,《陈情令》这部电视剧是由低走高的过程,起初豆瓣评分4.8到后面升到了7.1,可见,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剧。它走的是近因效应的路线。

小编最近拿出了两部剧的第一集来看了一遍,《仙剑1》气氛轻松诙谐,让人看着很放松,很过瘾;《陈情令》气氛十分诡异,似乎总有些未尽言的感觉,总觉得有许许多多的大谜等着我们自己去探寻揭晓,片中暗示性的语言特别的多,让人感觉其深不可测。

于是小编总结了他们调动收视率的两大手段:《仙剑1》靠的是调动观众的情绪来获取收视率,《陈情令》靠的是悬疑的剧情来获取收视率。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仙剑1》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

不得不说《仙剑1》这部电视剧的整体色彩效果十分的鲜艳夺目,很养眼,跟游戏的场面很接近的,那种种的电影画面感也让人称赞不已,可以说是满足了不少观众的视觉。但小编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剧情,第一眼看过去,这部剧并没有什么值得推敲的地方,包括十年前南诏国巫帝要杀了巫后,似乎剧情都能让人猜得出这是正还是邪,那么它到底靠的是什么来让观众追下去的呢?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1、李逍遥婶侄俩的冤家路窄

《仙剑1》的开篇便是巫帝与巫后的倒叙,接着,李逍遥就在梦里见到自己打的妖怪的面孔竟然是自己的婶婶,然后一醒来便是恶梦的真正开始,她婶婶又嚷嚷着让他去干活了,否则就大刑伺候。

李逍遥和他婶婶虽然是开了一家客栈,但这家客栈基本上没什么生意,一有客人来就开始合作着诈骗,是很不地道的生意人。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塑造出一个个轻松诙谐的场面,例如行骗啊,甚至俩怎么商量啊,还有怎么跟拜月教的投宿人交涉啊,等等。

包括后面李逍遥出去买菜,他婶婶刚好碰见他跟美女聊天,抡起勺子就是一顿狂追,路人说他们又来了,可见,他们俩不是第一次这样。

李逍遥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得家人心就挨打的家庭,而他从小又没爹没娘的,婶婶又整日都带着他招摇撞骗,可见他的日子也不好过。

可是,当他看到自己婶婶被自己气晕,他又后悔着要只身犯险去仙灵岛求药,又可以看得出,他虽说是流氓气,但是很善良。

故事的开头还是节奏很紧凑,很轻松,符合年轻人的胃口。而且四处逃窜的画面,显得活泼自然,把观众们兴奋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2、李逍遥和赵灵儿天真无邪的相遇

爱情中两个人最甜蜜的时候就是两小无猜到表白的那个时候,而剧中李逍遥和赵灵儿的相遇也是十分的浪漫的,让观众分泌了大量的多巴胺,兴奋到不得了,自然而然这部剧就会在大家的印象里加分了。

李逍遥见到赵灵儿的第一眼是无意中看到了她洗澡,李逍遥不认识她,可赵灵儿却把她的模样记得真真的,还亲切地称他逍遥哥哥。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剧中的赵灵儿又是个傻白甜,两个人在柜子里面的青涩对白又挑起很多人观众对这俩人爱情发展的期待。这都是过去年轻人追求偶像剧的套路,女主无脑长得漂亮,而男主又痞帅痞帅的。看他俩的“挑逗”,还能不激起观众追剧的心吗?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三大元素

《陈情令》这部没有任何爱情主线的仙侠偶像剧摆在《仙剑1》那个年代是不受欢迎的,过去的偶像剧基本上是不缺爱情的元素,尤其是三角恋,但《仙剑1》这部剧如果放到现在的仙侠剧市场的话,剧情未免又显得浅显了些。在它播出的时候,国内还没有仙侠偶像剧的概念,当时可是占了上风,是仙侠剧的鼻祖,承载了经典。

但是,现在的观众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都提高了,那种三角恋的情情爱爱和单纯的邪不压正已经不能完全说服观众,他们更追求的是错综复杂和耐人寻味的剧情结构。那么《陈情令》又是通过什么来吸引观众的呢?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1、剧中出现的两次手持折扇,衣服袖子上有兽头纹的人氏

我们还是从第一集来分析,首先,编剧在故事结构的设计上就很有意思。一开篇就是一位说书人在咏仙楼里说书,听书的人中有姑苏蓝氏的弟子。而说书人的背后坐着一位手持折扇的公子,这位公子有一块白色幕布遮住,只显出一个影子。

当蓝景仪问到魏无羡是死还是活的时候,说书先生看了看幕后的人,于是留下了一个悬念,便是不排除夷陵老祖魏无羡会重回于世的可能。接着天渐渐地黑了下来,两位蓝氏门生的剑也开始了躁动。

不看原著小说可能看第一集不知道这一处的暗示。那个坐在说书先生幕后的人衣袖上的纹饰其实是清河聂氏的家族纹饰,也就是说这个位公子出自于清河聂氏,这个家族的先祖是屠夫,所以历代人的修为都是以刀为主,从不用剑。而偏偏那里面有位聂家公子,从来在修为上不上心,天赋也极低,他最擅长的是把玩字画和扇子。这个人到底是谁就不用说都知道了,那便是过去聂家的二公子,现在的聂家家主。

第一集末尾的时候,他丢给了那位说书先生一块金子,说明这说书先生并非是普通的说书,而是这位聂家家主事先设计好,让他讲给姑苏蓝氏的人听,把姑苏蓝氏的人引到莫家庄,让其刚好碰见还阳的夷陵老祖和聂家的刀灵的。

这是剧中第一处暗示,聂家家主表面懦弱,实则是整部剧中的故事情节的真正导演。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2、咏仙楼旁出现的两次“魂兮归来,不下幽都”

第一集里面出现过两次阴森森的街景,第一次是咏仙楼说到夷陵老祖有可能生还的时候,窗外电闪雷鸣,一位大叔拿着像是招魂的旗子,不断地念叨:“魂兮归来,不下幽都。”

接着那面旗子吹到了莫家庄莫玄羽住的房子的门口上贴着,出现了夷陵老祖被莫玄羽强行献舍的画面。

第二次是第一集将近尾声的时候,魏无羡牵着一头驴走在大街上,还是那个人,嘴上念叨着“魂兮归来,不下幽都”。

似乎这人与夷陵老祖有关,这句话的直白意思就是还阳。说明夷陵老祖已经还阳归来了。他是被莫玄羽下了舍身咒,而这个舍身咒的暗示就在这句话里面。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3、莫玄羽强行献舍后,最后一道伤疤的仇是什么

被下了舍身咒的魂都要为献舍的人报仇的,否则这一世也活不了多久。前面三道疤代表的是莫家庄的一家人,莫夫人、莫老爷和莫子渊,这三个人轻而易举的就在一场邪祟的斗争中消灭了,莫家相当于被灭了满门。 剩下最后一道疤是谁?留下了悬念,且这个悬念还探索了很久。

这最后一道疤也是夷陵老祖洗白的最关键的一道疤,电视剧开篇就把夷陵老祖魏无羡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之人,可实际上他身怀正义,他是因为救了大众眼中的敌人,冒犯了仙门百家,仙门百家才会对他进行讨伐的。

岐山温氏虽有罪恶,但是整个家族中也有好人,魏无羡想保护这些老弱妇孺,不得不与当时的仙督一族兰陵金氏起了冲突,而偏偏他们又咄咄逼人,以致于造成后来的错杀金子轩,温氏余孽被挫骨扬灰,魏无羡也身死不夜天。

一位善良的人被描绘成十恶不赦的人,究其原因是什么?最后一道疤就是谜底,让你继续追剧去寻找答案。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情绪和悬疑的价值

《仙剑1》靠的是调动观众的情绪来获取收视率,《陈情令》靠的是利用悬念来获取收视率,各自的价值如何呢?当然,收视率好就代表价值高,但是从长远来考虑的话,谁会走得更远?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1、情绪的持续性不长

情绪是大量的神经递质,是大量的多巴胺,在脑内爆炸式的分泌,情绪在大脑里面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的。

《仙剑1》就是一部不断让观众分泌多巴胺的电视剧,第一眼看上去挺好挺过瘾的,李逍遥和赵灵儿的爱情让人看着特别养眼,一个清纯脱俗的仙女跟一位流氓痞帅的大侠走到了一块,也满足了很多男士的追求心理,一位美女这么容易就被征服了,试想哪个人看着不开心呢。加上李逍遥根本就不用付出什么,只因为他爹救过女娲后人,一不小心这位小仙女就成了自己的媳妇儿了,那么那么的容易。看着人心情大好!

另外,这部剧不需要耗费过多的脑力去思考,完全都是些很直白的故事情节,只是以情感为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也格外的单纯,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所以,也比较适合年轻人看,加上场景和道具的设计色彩十分鲜艳,可见,里面的一些漫画感也是满满,满足了一定二次元爱好者。

这让我想起了《流星花园》,刚看的时候特别的兴奋,有种被人追的感觉,情绪全都被调动起来了,可是当你看第二次的时候就觉得很无聊了。

这是为什么?因为人的情绪,无论喜怒哀惧都好,都不会长时间留在大脑内,否则这个人一定会脑溢血的,人的情绪必须得互相替换,不能一直都停留在一种情绪上,且还会有一段时间是比较平淡的。所以,《仙剑1》这部电视剧如果不是它是仙侠剧的鼻祖的话,估计它价值的持续性也不会那么的高。

它的确是经典,正如徐熙媛版的《流星花园》也是经典一般,偶尔拿出来回忆可以,但是你如果想像《甄嬛传》一样,若干年拿出来细品,还发现很多细节值得推敲的话,这部剧是做不到的。

《仙剑1》与《陈情令》调动收视率的两大元素:情绪和悬疑

2、悬念调动人的理性思维,越嚼越有味

为什么《红楼梦》一直有人研究呢?因为它的写作方法很多都是隐写的,第一次阅读看到的只是表象,可是再回头细细品读,发现里面很多细节都暗藏着深意,瞬间让人全身起鸡皮疙瘩。

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这句话摘自《红楼梦》第五回,当时,贾宝玉正在秦可秦房间里休息,文中并没有很明确地写她跟贾宝玉发生关系,如果只是粗略地读过去就觉得很平常。但是,你深读这句话就会发现不妥。这里的“打架”并非真的是打架,而是性交的意思。猫儿狗儿理应是不会打架的,打架就很不合常理了,这便暗示了叔嫂之间的乱伦关系。

所以,一部电视剧也是一样的,如果什么都是很表面的东西,看过第一遍就不会再有第二遍的味道了,一部电视剧的细节若是制作精良的话,能考究的东西是很多的。

而《陈情令》的故事叙事结构,是以悬念为主,一路地叙述下来,每个故事都有它的一个探索点,以致于人们可以带着思考看下去,能够思考的东西总是耐人寻味。

加上它所描述的人性并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而是人们眼中的好人也有难以让人忍受的假情假意,人们眼中的坏却又隐藏着非常可爱的一面。这正是让人思考的地方了,人性从来都是复杂的,我们该带着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呢?

而且,《陈情令》里面的服化道蕴含着很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连角色的名字都与中国的各大家思想有关联。例如,蓝忘机,忘记有“鸥鹭忘机”的典故,忘机是淡泊名利的意思,雅正端方的他最适合不过。

虽说,《陈情令》还算不上仙侠剧的经典,但是在制作上,还有剧情结构编辑上,以及各种人设上都比《仙剑1》进步了很多。不得不说,电视剧的市场是在不断进步的,要是它总没点进步也就不会走到国外了。

两部剧调动收视率的方式不同,但小编相信,一部能创造豆瓣分数从低走高的电视剧,甚至还能走向国外的电视剧,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除了没能抢到仙侠剧鼻祖的彩头,还有因为原著小说题材过于敏感不能上星之外,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收视率   姑苏   清河   情绪   多巴胺   婶婶   鼻祖   偶像剧   悬疑   剧中   悬念   公子   元素   观众   剧情   电视剧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