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曼璐也是受害者?那么究竟是谁让曼桢爱而不得


《半生缘》:曼璐也是受害者?那么究竟是谁让曼桢爱而不得


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


光,一个温柔了岁月。——《经年》


《 半生缘 》里的女主角顾曼桢在她的花样年华里遇上了那个“惊艳时光”的人——沈世均,奈何造化弄人,他们终究情深缘浅,曼桢最后委身于曾经毁她清白的“姐夫”,一个让她“蹉跎岁月”的男人。小说以曼桢和世均之间的爱情为主线,生动的刻画了一群生活在封建思想余毒之下的女性百态,揭示了男权社会以及所谓的传统风俗对女性身心的迫害,同时从女性本身的性格弱点进行剖析,开启了女性视角自我批判的新纪元。

《半生缘》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根据其长篇小说《十八春》改编而来,故事依然延续了“张爱玲体”的悲剧风格,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家庭的爱情悲剧,演绎了一出“借腹生子”的荒诞戏码……

这本小说以曼璐当“舞女”的身份为切入点,为我们揭露了在当时男权主义社会背景之下,缺乏经济和精神独立的女人们的悲欢离合,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陈旧婚恋观中森严的门第制度。我们不妨从那个特定年代的婚恋角度进行探讨,解读张爱玲笔下的《半生缘》:究竟是谁让曼桢爱而不得?

《半生缘》:曼璐也是受害者?那么究竟是谁让曼桢爱而不得

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01.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救赎,却是一个有悖于道德伦理的阴谋

她竭力把那种荒唐的思想打发走了,然而她知道它还是要回来的,像一个黑

影,一只野兽的黑影,它来过一次就认识路了,咻咻地嗅着认着路,又要找到她这儿来了。她觉得非常恐怖。

在股票行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祝鸿才,从市井小民摇身变成了暴发户后,对不能再生育的曼璐厌倦到了极点,频繁流连于烟花之地,每晚喝到伶仃大醉归家,而且还对曼璐恶语相向,拿她“做舞女”的过去来羞辱她,并流露出了对妹妹曼桢的“贪恋”。面对这一切,要强的曼璐只能独自把苦水往肚子里咽。如今,自己“上岸”嫁人了,祝鸿才就是自己所有且唯一的依靠,甚至祝就是她的天,她余生要生存下去都必须依附在与祝的“婚姻里”。

母亲向来是最懂女儿的,于是,曼璐母亲替她指了一条“借腹生子”的御夫之道,只是没想到最后把它用在了自己的妹妹身上。曼璐觉得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第一:祝鸿才早就钟情于曼桢,如果让曼桢为他生下一个孩子,他势必不会再去拈花惹草;其二:这个女人是自己的亲妹妹,将来也好掌控,毕竟是姊妹情深嘛!所以,曼璐就这样把曼桢如“贡品”一般献给了自己的丈夫……

《半生缘》:曼璐也是受害者?那么究竟是谁让曼桢爱而不得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那么,造成曼桢悲剧的背后,始作俑者到底是谁?我们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姐姐曼璐,但如果你了解了曼璐的过去,或许你就会原谅曼璐的现在。

当年的曼璐也有自己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两人早有婚约在先,奈何顾家突遭变故,于是,17岁的曼璐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只能牺牲自己的爱情、青春、尊严和身体,从此开始与男人和钱打交道,在她的惯性思维中,钱是她的报酬,与男人在舞池中摇曳生姿则是她的工作,换言之,她所有的收入来源皆依靠于男人,她用这些钱来侍奉家中老人,供弟妹们上学读书。

因此,后来曼璐不做舞女的原因也曾是找个诚实可靠的男人,依靠着他渡过后半生,但她命运多舛,虽嫁得富贵,终因不能生育而招致嫌弃。当意识到“婚姻危机”的曼璐如何甘心失去“祝太太”的这个养尊处优的身份和地位。她认为自己嫁给祝鸿才这件事就如同买彩票,如今她赌中了,他发达了,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财富”拱手让人的!

《半生缘》:曼璐也是受害者?那么究竟是谁让曼桢爱而不得

人生只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


人都是自私的,更何况她为整个家庭活了前半生,那么后半生她为自己而活也是无可厚非的,怪只怪她遇人不淑,她母亲更不该向她灌输封建婚姻里的“御夫术”,而其母亲之所以如此,初衷不过是希望自己命苦的女儿在婚姻里能过得美满幸福,她更不会料到会因此害了女儿曼桢。

刨根究底,如果曼璐曾经没有步入风尘,也就不会为了男人而流产,后来就不会遇上祝鸿才,婚后被祝始乱终弃,也就没有两人合谋“设计”曼桢的这一出了。所以,故事中,曼璐的悲剧在前,曼桢的惨剧在后,姐姐是起因,妹妹是结局,说不清到底孰是孰非,在那个陈旧动荡的年代,从某种程度而言,女人注定成为男权和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

《半生缘》:曼璐也是受害者?那么究竟是谁让曼桢爱而不得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伤城。


02.如果曼桢没有被玷污清白,能否和世均终成眷属

世均舅舅:生在这种人家,除非是真丑,要不然一定还是吃这碗饭的;


世均父亲:就算她现在是个女职员吧,从前也还不知干过什么——这种人家出身的人,除非长得真丑,长大了总是吃这碗饭的。

记得曼桢第一次和好友淑惠去世均家里,就让沈父觉得眼熟,后来经过证实,沈父确信曼桢就是曾经的旧相识——舞女曼璐的亲妹妹,于是,便对曼桢的态度陡转之下,甚至连曼桢身边的淑惠也连带着被蔑视。可见,在当时的世俗观念里,对“偏见”的根深蒂固,就像诗人歌德说的那样:

偏见缠住了人的性格,就无法克服,因


为它们成了人本身的一部分,无论证


据、常识还是理性都拿偏见毫无办法。

是的,偏见就是人们心中一座无法撼动的大山,即便使出浑身解数,最后还是徒劳无功。世均总以为母亲是开明的,总是维护他的,一定会赞同他的自由恋爱,但他或许忘了,他母亲也是被封建社会的男权主义无情压榨的女人,她的思想和见地都来源于她的依附者——丈夫。

《半生缘》:曼璐也是受害者?那么究竟是谁让曼桢爱而不得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世均:妈,你不是主张婚姻自主的么?


沈母:是的,不错,可是……总得是个好人家的女孩子呀。

其实,母亲口中的“好人家的女孩子”,无非就是家世背景能够与自家相匹配的罢了,比如和世均从小一起长大的石家小姐翠芝,他们原是一对家长极力撮合的佳偶,但不知为何,偏偏他们两人对彼此都无恋人间的那种好感。或许翠芝从一开始就看不上世均,觉着他过于木讷呆板,不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在她心底潜藏着一股久居深闺女子的不甘和不敢,她向往如曼桢那样念大学、进入社会上做事、去接触大上海的花花世界、去追求自由恋爱的甜蜜……但她只是一个无一技之长的富家小姐,而非男子,等待着她的只有门第之间的联姻和海市蜃楼般的幻想。

所以,曼桢在还来不及挣脱这道“偏见”的枷锁之前,就被无辜推入了“偏见”的深渊,而翠芝一生则注定在门当户对的环境里打转,她走不出被父母划定的那个“圈”,这也是曼桢终其一生也实现不了的遗憾。她们虽然生在相同的时代,但貌似谁也没有得到命运的偏爱。

《半生缘》:曼璐也是受害者?那么究竟是谁让曼桢爱而不得

用一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


03.到底是谁更不道德

曼桢道,我几时看不起你父亲了,是你看不起人!我觉得我姊姊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她没有错,是这个不合理的社会逼得她这样的。要说不道德,我不知道嫖客跟妓女是谁更不道德!

一直觉得曼桢的这句话特别经典。书中的沈父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曼桢的视角来看:他父亲那样道貌俨然的一个人,原来还是个寻花问柳的惯家。世均的父亲早年就抛下了他们母子,在另外的公馆和别的女人生了孩子组建了自己的“新家庭”,因此,父母之间也只是维系着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可是,家外有家的沈父并没有安分,仍旧背着“姨太太”去外面的舞厅消遣,并因此结识了当舞女的曼璐……

当沈父第一时间得知曼桢的身份那一刻,鄙夷之色油然而生,偏执的认为其姐姐堕落了,那么妹妹必将步其后尘,笃定曼桢也会“吃这碗饭的”。我们能够体会到沈父那种不齿和幸灾乐祸的阴暗心理,但他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两个女人的“丈夫”、一个不知检点的嫖客。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男人三妻四妾天经地义,而女人出卖色相为人所不齿!

《半生缘》:曼璐也是受害者?那么究竟是谁让曼桢爱而不得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既然沈父如此鄙视“舞女”这一充满污点的身份,那么当时还是冰清玉洁的曼桢更是万不可能嫁进沈家了,因为有钱有脸的富商可以理直气壮的去舞厅逢场作戏,可但凡要和“舞小姐”扯上一丝半点的关系却是一件有损自家尊严和颜面的事,通常他们会敬而远之。

那个社会对男人的各种越界是无比包容的,但对女人的道德束缚却是狭隘而苛刻的。他们永远不会意识到“嫖客”和“妓女”是相互依存的讽刺关系,是来自道德的沦丧,这种丑陋的社会关系是造成女性意识觉醒淡薄、扭曲的男尊女卑思维的最主要矛盾。

《半生缘》:曼璐也是受害者?那么究竟是谁让曼桢爱而不得

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


结语

小说《半生缘》里的女人,虽然各自的身份不同,境遇各异,但她们都被张爱玲涂上了无法抹去的悲凉底色,或许在作者犀利的眼神中,她们的命运本该属于那个时代里的身不由己,又或许在作者悲观的心底,根本就没有一世的情,有的只是半生的缘吧!

我是梧桐兮兮雨,一个喜欢写字的女子,感谢您耐心浏览到结尾。(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半生   男权   嫖客   舞女   偏见   受害者   悲剧   父亲   道德   母亲   身份   婚姻   妹妹   女性   男人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