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恰同学少年》到《觉醒年代》,这才是应该大力推广的精品剧

断断续续播出的《觉醒年代》,2月因为春节停播过一段时间,被观众不停催更,甚至一度传出可能无法播出的谣言,可见这部剧受欢迎的程度。

从开播的8.8分涨到现在的9.1分,口碑高涨的背后,是观众对于那个时代革命先驱的崇敬之情,还有就是隐约潜藏着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

生逢乱世,却能将生死置之度外,也能将自己放置于国家层面,从思想和教育领域挽救摇摇欲坠的中国,热血沸腾的故事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付出和努力。

从《恰同学少年》到《觉醒年代》,这才是应该大力推广的精品剧

让我想想,胸中顿生豪迈之情的时刻,大概还得追溯到2007 年的那部《恰同学少年》。即便是作为红色偶像剧的类型播出,即便很多地方与历史有所出入,却并不妨碍当下青年们从民国青年们身上,体会着那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震耳发聩,一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感触颇深。

谷智鑫饰演的青年毛泽东,是我见过最具有激情的伟人形象,即便样貌上无法贴近,但神态上却十分接近,尤其是那种任何时候战斗都其乐无穷的心态,让我看的热血沸腾。

从《恰同学少年》到《觉醒年代》,这才是应该大力推广的精品剧

而如今,14年后,《觉醒年代》再次给了我相同的感受。

等待这样可以称之为经典的红色题材作品,真的太久了,等的我都以为只剩下神剧横行了,而《觉醒年代》的横空出世,在毫无宣传的情况下,居然也能从流量剧里杀出一条血路,可见这部剧的超高制作水准。

从《恰同学少年》到《觉醒年代》,这才是应该大力推广的精品剧

之前,我已经写文章推荐过一次这部剧,不过,因为当下像《司藤》《山河令》这类小说改编剧的出现,让本来受众面狭窄的《觉醒年代》,就更失去了话题性。

所以,我今天决定再去=来推荐一次,而这一次的切入点,便是蔡元培时期的北大。

从《恰同学少年》到《觉醒年代》,这才是应该大力推广的精品剧

“南陈北李”格局的形成,《新青年》杂志北上并入住北大,让当时思想活跃的北京城更加热闹非凡。

此刻,蔡元培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科长,而陈独秀又力荐当时尚没有任何头衔的胡适进入北大,并且,邀请李大钊,钱玄同等也一同进入北大。

从《恰同学少年》到《觉醒年代》,这才是应该大力推广的精品剧

此刻,民国时期的北大可谓是人才济济,而蔡元培遵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让新旧势力并存,让中西文化同行。

对比当下的北大,真的是天壤之别,且现在的北大应当感到惭愧,思想之自由,学术之独立,早已抛之脑后,教育已然失去了本真。

从《恰同学少年》到《觉醒年代》,这才是应该大力推广的精品剧

剧中有三个片段让我尤为震撼,一个是蔡元培的就职演说,一个是胡适的任职演说,还有一个就是辜鸿铭关于“论中国人的精神”的公开课。

尤其是辜鸿铭这段,看得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作为留着辫子的“保皇派”,辜鸿铭依旧保留着封建时期的生活作风,而且极具文人傲骨,他与陈独秀和胡适是死对头,一个提倡新文化运动,一个提倡传统文言文。

从《恰同学少年》到《觉醒年代》,这才是应该大力推广的精品剧

可能绝大多数不了解辜鸿铭的人,会反感这个老头,但如果知道辜鸿铭历史的,就应该会对他佩服。

辜鸿铭精通9种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将中国的传统书籍翻译给西方人读,因此在西方人那里,曾流传这么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从《恰同学少年》到《觉醒年代》,这才是应该大力推广的精品剧

在剧中,辜鸿铭的饰演者是毕彦君,蔡元培的饰演者是马少骅,陈独秀的饰演者是于和伟,胡适的饰演者是朱刚日尧,李大钊的饰演者是张桐,鲁迅的饰演者是曹磊。

这几位可都不是特型演员,但观众却一点儿都不跳戏,甚至,跟着他们的情绪而进入到角色当中,同他们高兴,同他们悲伤。

从《恰同学少年》到《觉醒年代》,这才是应该大力推广的精品剧

尤其是鲁迅写《狂人日记》那段,刚开始先是展示了他周围的社会环境,比如民众对于砍头的麻木,以及砍头后对于人血馒头的疯狂。

之后,便是鲁迅写文章时候的状态,没有任何语言,只剩下鲁迅的各种脸部表情,特写镜头的运用营造着一种肃穆的氛围,让观众都有一种窒息的错觉。

从《恰同学少年》到《觉醒年代》,这才是应该大力推广的精品剧

以前,我们只是课本上读过《狂人日记》,现在,电视剧用一种艺术的手法,展示出了《狂人日记》创作的整个过程,鲁迅那股子压制不出的火,仿佛从屏幕上喷涌而出,尤其是当周树人第一次将自己的笔名鲁迅,写在《狂人日记》的手稿上时,鲁迅和观众一样缓缓松了一口气。

看完这段表演,我还真重新看了一遍《狂人日记》,我也终于明白鲁迅写的文章,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却依旧没有过时。因为,他笔下的中国人,大约的确没有变过,也或许有了一丝丝的改变,谁知道呢?

从《恰同学少年》到《觉醒年代》,这才是应该大力推广的精品剧

《觉醒年代》的口碑呈直线上涨,即便没有热搜话题的宣传,也没有多少流量明星的参与,但却扎扎实实地弄了一个绝佳的故事,且让原本写在历史书上的人物,统统活跃在了荧幕上。

我喜欢《恰同学少年》,是因为看到了我们现在年轻人身上少有的朝气和活力,我喜欢《觉醒年代》,是因为看到了我们现在的文人少有的心怀天下的魄力。

从《恰同学少年》到《觉醒年代》,这才是应该大力推广的精品剧

我更希望,像这样高品质的电视剧越来越多,看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才配叫精品国产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新文化运动   胡适   鲁迅   年代   西方人   热血沸腾   狂人   文人   剧中   中国   北大   观众   少年   同学   思想   青年   精品   日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