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不娶女不嫁,3亿人围观江浙地区两头婚:什么样的人适合结婚?


01

《中国妇女报》的一篇报道,带火了可能是2020年的最后一个“新”名词:


两头婚。


3.2亿人围观,下场争论者不计其数。


男不娶女不嫁,3亿人围观江浙地区两头婚:什么样的人适合结婚?


两头婚主要出现在江浙地区,报道的当事人,正是杭州的小西和丈夫小争。


两个“85后”独生子女,4年前结婚时,就约定好婚后小西依然可以住娘家,也可以住公婆家,小争也如此。


并且,小夫妻要生2个孩子,按照出生顺序,一胎随父姓,二胎随母姓。


外公外婆也从这家人的字典里抹去了,双方父母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


除此之外,两头婚还有一个特点。


男不娶,女不嫁。


所以男方无需付彩礼,女方也不用陪嫁,双方跟各自的原生家庭联系紧密,要么小夫妻独自住,要么两边父母家轮流住,相对公平。


中国新闻网就此还做了一次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网友,支持这种婚姻形式。


男不娶女不嫁,3亿人围观江浙地区两头婚:什么样的人适合结婚?


而那些激烈反对的人,理由无外乎是违背传统、割裂家庭、损害亲情。


男不娶女不嫁,3亿人围观江浙地区两头婚:什么样的人适合结婚?

男不娶女不嫁,3亿人围观江浙地区两头婚:什么样的人适合结婚?


哪有那么夸张。


所谓两头婚,其实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就有了。


古人重香火,无儿的富裕家庭可以选择招上门女婿。


无儿的普通家庭,没人愿意入赘,只能打个折,婚后生育的一个孩子随母性,为娘家也续上香火。


这种打折的嫁娶,打折的入赘,就是“两家亲”,跟今天的两头婚并无本质区别。


再举个例子,商界领袖任正非,40年前还只是部队里的一名普通工程兵。


而他的妻子孟军,已是一方领导,显然地位不对等。


如你所见,任正非的三个孩子,分别拥有三个姓氏。


老大随母姓,孟晚舟。


老二随父姓,任平。


老三随第二任妻子姓,姚安娜。


2018年,孟晚舟被加拿大监禁,孟军第一时间飞往加拿大安抚女儿。


任正非不能去,却留下了一句话:


有她母亲在,我就很放心了。


实际上,如果你留意身边的年轻夫妻,有几个婚后愿意和父母同住?


这些年,每逢春节就有个话题要上热搜:


小夫妻为究竟回谁家过年大打出手,然后民警出面协调,两家轮流过!


当代年轻人,哪个不是两头婚?


谁家也不住,就要自个儿住,过年都得轮流过。


就差孩子随母姓还没普及,可眼下全面推广二胎,我估摸着也不远了。


当然,今天写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吐槽这个网络新词,而是想认真和大家聊聊婚姻这个话题。


02


如果你仔细观察当下的互联网,就会发现一个关于婚姻的有趣现象:


年轻一代的男人和女人,同样憎恶婚姻。


自媒体人雷斯林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他说打开知乎或者贴吧,在这些年轻男性聚集的角落,最常见的一类帖子是:


女友要XX万彩礼,我该不该结婚?


男不娶女不嫁,3亿人围观江浙地区两头婚:什么样的人适合结婚?


然后赞同最多的回答里,必定先大骂题主一通糊涂,然后讲一个拜金女的奇葩故事。


最后还要嘲讽一波“田园女权”:


现在娶老婆就是傻,一个人赚钱两个人花。


一个人自由自在的日子不香吗?非要找个人回家管你,还要给她做饭,给她花钱,看她眼色。


而在豆瓣、微博这些年轻女性用户活跃的平台,则是“殊途同归”的另一番景象。


在这里,女权主义已经演变为一种“政治正确”。


类似于在美国普通人不敢说黑人的不是,因为那会被扣上“种族主义”的帽子。


最常见的观点,则是:


结婚就是对女人的一场剥削。


男人娶老婆,就是找一个免费保姆,每天做饭洗衣打扫卫生不算,还要充当生育工具。


至于丈夫,她们的眼里全世界都在丧偶式育儿。


回想一下今年5月份,独立女性的代表Papi酱生娃后,因为孩子随了父姓,在微博上立马被群嘲为“婚驴”。


男不娶女不嫁,3亿人围观江浙地区两头婚:什么样的人适合结婚?


很奇妙吧?


原来在不同的平台上,受过不同教育、有过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性别的年轻人,竟然同样憎恶婚姻。


每个人都觉得结婚是自己吃了亏,让对方占了便宜。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03


武汉女作家艾小羊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段我印象颇深:


多数人对婚姻最深的误会,就在于把婚姻和幸福划上了等号。


可你要明白,婚姻只是人类社会进化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任何糟糕人生的救命药丸。


美国社会学家Andrew J. Cherlin提出过一种观点,人类婚姻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早是制度化婚姻。


结婚所求无非是提供住所、食物,组团生存抵御外界侵害,当然还有繁衍后代。


漫长的封建社会时代,基本都是制度化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然后是陪伴式婚姻,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


人们结婚,除了满足制度的需要,更期待在婚姻里,彼此陪伴,携手人生,抵御孤独。


大抵到我们父母这一辈,仍是陪伴式婚姻居多。


而今,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们像男人一样外出工作、赚钱养家。婚姻中的双方,各自拥有自己的事业与朋友圈。


特别是80、90独生子女这一代,长大后的他们评估一段婚姻是否美满时,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在婚姻里有没有成长,结婚是否提高了生活品质,而不是为了配偶或家庭,充当奉献或牺牲的配角。


或许多年后,会有社会学家亮出这个观点:


两头婚的流行,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个人化婚姻阶段。


朋友们,再过一周都2021年了。


希望大家都能尽早看透这个真相:


无论结不结婚,你都是原来的你。


如果你烂,婚姻救不了你;如果你强,婚姻也毁不了你。


那些自以为被婚姻救了或者毁了的人,不论男女,大多不过是通过结婚给自己的人生找了一个背锅侠或者救世主。


实际上,依照他们的天分、性格与三观,结不结婚结果都差不多。


04

经济学家薛兆丰提出过一个观点:


结婚,就是两个人拿出各自的资源合伙办企业,签的还是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


办企业有风险,炒期货的风险就更大了。


所以说穿了,结婚作为成年人的博弈游戏,只能是独立个体的强强联手才可能把企业办好。


想在婚姻里给自己找个爹或者找个妈的人,还是乖乖躺在自己爹妈身边更靠谱。


男不娶女不嫁,3亿人围观江浙地区两头婚:什么样的人适合结婚?


那些同样憎恶婚姻的年轻人,他们其实犯下了同一个错误:


把婚姻看成了竞争而不是合作,把夫妻当成了对手而不是队友。


中国传统的思想里,男人总想着降住女人;女权当道的今天,女人也总想着提防男人。


其实,越是缺乏自信的人,才越渴望掌控对方。


脱口秀大会的编剧程璐,曾经把婚姻做过一个比喻:


婚姻是艘船,夫妻都在一条船上。谁在船头、谁在船尾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条船要往前走。


不论是婚姻里还是社会中,真正的男女平等,都应是从允许女性比男性优秀开始的。


男不娶女不嫁,3亿人围观江浙地区两头婚:什么样的人适合结婚?


就像顶级网红,“月薪是老公10倍”的Papi酱,曾说过自己最欣赏老公老胡的那段话一样:


他赚钱多他养你,他不会看轻你;他赚钱少你养他,他也不会看轻自己。

男不娶女不嫁,3亿人围观江浙地区两头婚:什么样的人适合结婚?


2021到来之前,希望所有年轻人都能在走进婚姻之前,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结婚后,你依然要像单身时一样,努力、自律、独立,你还愿意结婚吗?


愿意,说明你对婚姻有正确的认知,结婚容易让你幸福。


如果不愿意,太好了,恭喜你和你的对象,都躲过了一劫。


别像玩王者荣耀一样,输了就喷队友菜。


其实很多人的操作,单挑也赢不了。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王耳朵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两头   彩礼   婚后   年轻人   观点   父母   夫妻   适合   婚姻   孩子   年轻   家庭   地区   女性   男人   人生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