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被逐出历史教科书,李广会含笑九泉吗?

卫青被逐出历史教科书,李广会含笑九泉吗?

近日,一则卫青、霍去病被请出历史教科书的新闻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猜测背后的原因,于是卫青与李广的那桩历史公案又被翻了出来。

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人称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小学时就熟读的诗句。

元狩四年,李广随大将军李广出击匈奴。卫青提前侦知单于的驻地,便命李广从东路包抄,自己率中将军公孙敖正面直击匈奴大军。李广对此十分不满“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我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怎么命令我从东路迂回,我很年轻时就和匈奴作战,今天终于得到了一次面对面决战的机会,我愿意当前部先锋,和单于决一死战。)

卫青没有采纳李广的意见,更是当着李广的面向李广部下传令“急诣部如书”(急速带领部队按照我的命令办)。

李广愤然起身率部出发了。果然象李广预想的那样东路包抄迂回较远,且沿途水草也少,很难如期达到,老将军又很“数奇”(运气不好),他的东路大军迷了路,没能和卫青的主力部队完成合围,致使“单于夜遁逃”。

没有实现预期的作战目标,卫青打算上书汉武帝检讨失误,他令李广的幕僚去接受调查者的讯问。李广挺身而出:“大军迷路误期是我一人的责任,与其他人无关。并感慨“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怎么能去接受刀笔吏的羞辱),于是拔刀自刎。

李广的悲剧就此酿成,卫青看似诿过于人落井下石的做法也为后来史学家所诟病。

从军事角度说,李广爱兵如子——士兵没吃上饭,李广坚决不吃;士兵没喝上水,李广坚决不喝,所部战斗力很强,且老将军善于突击,派作为前将军的李广正面迎敌是正确的,但卫青却率中军出击,为什么有此违军事常识之举呢?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解释说,一是卫青接到了汉武帝的命令,认为李广年老,而且运气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怕达不到歼灭的目的。二是卫青的救命恩人公孙敖新失掉侯位,作为中将军随从卫青,卫青想让公孙敖与自己一同对付单于,让公孙敖立功。更有一些著述说卫青妒忌李广的才能,怕李广立功,故意派他东路绕行。

那么这里问题便来了,卫青想报答自己的救命恩人,这是隐私,是卫青的心理活动,司马迁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近些年来包括《史记》在内的一些正史被质疑,本是两人密室相商没有第三人在场的话,也被言之凿凿地记载了,莫不是战后司马迁拿着本子去采访卫青:“大将军,您为什么不派李广作前军呢吧?”卫青一脸色羞愧:“我有私心,想让公孙敖立功,我对不起组织的培养,汉武帝的信任。”哈哈,很明显不可能。

司马迁和李氏交厚,更是为李广的孙子李陵辩解而惨遭宫刑,感情可见一斑,后人在评说卫李公案时,大多认为司马迁有仰李贬卫之嫌,人是有感情的,孔圣人著《春秋》尚有讳莫如深的春秋笔法,我们为什么要苛责司马迁呢。

两个解释中,卫青接到汉武帝的密嘱应是真实可信的,因为那个时代没人敢假冒皇帝的意思,那是“矫诏”,罪可灭门。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功赫赫的军事天才卫青为什么明知汉武帝指令有误还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呢?

这里不得不说到卫青的出身,卫青与名将世家的李广不同,出身寒门,小时候给人放过羊,做过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骑奴”。这里忍不住穿插一段趣事,卫青功成名就恰逢平阳公主丧夫再择婿,有人对平阳公主说:“大将军卫青仪表堂堂,又很有战功,卫青最符合条件。”平阳公主笑骂:“卫青曾经做过我的骑奴,我怎能嫁给自己的仆人呢?”这事传到汉武帝的耳朵里,汉武帝也是高手:“我娶了卫青的姐姐,卫青再娶我的姐姐这不是好事吗,亲上加亲,大家扯平。”于是下令平阳公主嫁给卫青,“奴仆”翻身作“阿家翁”,很好的励志故事。哈哈!

卫青被逐出历史教科书,李广会含笑九泉吗?

汉武帝娶的卫子夫是卫青的姐姐,卫青的命运因此逆转,他的天才的军事得以充分发挥。卫青和外甥霍去病官居显位不是依靠裙带关系,完全是二人一刀一枪在战场上搏来的。这点从后来卫子夫失宠,卫青和霍去病地位没受到任何影响可以得到证明。

卫青草根逆袭,因此对汉武帝特别忠诚就不在话下了。更何况他知道宫里还有他姐姐的情敌,汉武帝的初恋情人、汉武帝要“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因此谨慎行事不给姐姐带来麻烦是必然的选择。

李广迂回失利,以卫青的权力可以不追究,但这不是他的行事风格,当年右将军苏建战败,卫青不愿擅专,一视同仁地将事情上报给汉武帝处理,各人有各人的底线,卫青追究李广的责任不能说他有错,更不能说他落井下石。

对于老将军的自尽,卫青还是心怀愧疚的,“我虽未未杀伯仁,但伯仁由我而死。”后来李广的儿子李敢认为是卫青逼死了父亲而刺杀卫青,卫青身负重伤而却将此事隐瞒下来,没有追究也没有上报,足见卫青的大将胸怀。

卫青以德报怨,李广地下有知也该释怀了。针对卫青被逐出历史教科书一事,我想李广在地下见了卫青会否说:“小卫啊,我李广难封,可你怎么也被踢出来了呢?”呵呵,相逢一笑泯恩仇。

至于后来霍去病在打猎时射杀李敢,那是外甥气不过,为舅舅报仇,绝不是卫青指使,因为以卫青的权力,处死个刺客如捻死个蚂蚁一样容易。卫青与李广本无仇怨,李广死虽有卫青的因素,但这不足为卫青的责任,而后辈心郁难解,读史至此,不免让人掩卷叹息,冤冤相报何时了。

司马迁虽有仰李贬卫之嫌,但太史公毕竟是“董狐之笔”,他在史记中对卫青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记录了他追亡逐北,兵威浩荡,强虏震恐,浩气千里的史实。卫青为人仁爱善良,有退让的精神,班固的《后汉书》对他评价一样很高。“不以一眚掩大德”,卫青、霍去病、李广,他们都不愧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

卫青、霍去病被逐出历史教科书一事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最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不得不出来澄清,“逐出”只是个误会,他们的事迹在高中“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一课中专门讲授。

诚然如此调整出初中教科书也是个失误,面对舆情汹涌的质疑,人教社进行了认真研究,决定在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中补充卫青、霍去病等相关内容。至此,我想起了少奇同志的一段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单于   公孙   平阳   史记   刀笔   东路   公案   汉武帝   匈奴   大将军   大军   将军   历史教科书   姐姐   公主   军事   卫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