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为何不受老兵待见?听老兵讲那场战争

《芳华》为何不受老兵待见?听老兵讲那场战争

一部《芳华》戳中无数人的泪点,冯小刚在银幕上复活了当年的场景,让尘封的记忆随着悠远而熟悉的旋律在心灵深处复苏。

年轻人常会带着父母去观影,上了年岁的人们在一帧帧似曾相识的画面里看见了自己年轻的身影,这便是冯小刚的高明之处,他知道哪里是人们心里最柔弱的部分,不可否认,《芳华》是一部在艺术上相当成功的电影,但在一些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老兵心中,《芳华》引起了他们的非议,尤其是剧中关于军营的描述,充满了倾轧,扭曲了那个时代。

一个曾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这样跟我讲,如果如片中描述,灰暗是那时军营的主旋律,那么那场战争应该是另外一个结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军营多是一帮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热血激情向上。纯真很少有私心。在那个时代,学雷锋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就如今天上公交划卡一样自然,丝毫不会在心头漾起“为什么?”的疑问。

老兵欺负新兵是很严重的军纪问题,为部队所绝不允许。那时有个快板“刚入伍的战士叫新兵,入伍一年就成了老兵,老兵总把那新兵带,带出了新兵又成了老兵。”

参加过老山战斗的老兵高火旺给我讲过这么一件战友无尚信任的事。

高火旺所在的36师支援1军的第一师,高火旺和他的战友负责往老山116阵地上送弹药,弹药送上去,如遇越军攻击,他们就会端起抢和陌生的战友一起把越军打下去。

分属两支部队,陌生的面孔,只是一样的军装共同的使命。

高火旺他们送弹药的同时,也负责把伤员从阵地上背下来。

有一次送完弹药,天已擦黑,高火旺和他的战友们背着伤员往下撤。途经无名3号高地,这里有一片雷区,由于地形不熟,兄弟部队的30多名战友,被困在雷区前。3号高地是一个荒丘,天一亮,他们将完全暴露在越军的火力之下。

“留下来也是死,你们跟在我们后面走吧。”高火旺对着陌生的战友说。跟着你走过雷区,就意味着让人家把性命交给你。高火旺知道这句召唤的分量。

他和他的战友们走在前面,穿越雷区,谁都知道走在前面意味着什么。凭着经验,高火旺在月光下挑着看是硬实的路面走,那里出现地雷的可能性小。背上背着伤员,脚下是雷区,可以想见这场行军是何等的艰难和惊心。

《芳华》为何不受老兵待见?听老兵讲那场战争

幸运的是,高火旺带着这30多人安全地走出了雷区,各自分手,甚至没看清面容。

带领30多人走出死亡线,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件战功,但伤员和那30多人都分属不同的部队,高火旺亲历的这件事被湮没了下来。昨天在电话里我问高火旺,“你遗憾吗?”高火旺说:“比起那些没下来的人,我已经很幸运了,战友信任你这个最无价。”

战后高火旺转业到浙江丽水的一个单位,目前已届退休。他说他们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有一个微信群,他听战友们在群里聊过《芳华》,他没有去看,真实的战争残酷的多,背伤员时,许多战友在他的背上没了呼吸,这里面有战士,也有指挥员,以副连职和排级居多,因为副连长大多要带领突击排冲在前面。

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苏北籍老兵叶春生看过《芳华》,他说《芳华》最打动他的是文工团解散战友离别那一幕,大家含泪喊唱《送战友》,这一幕很真实,至今还在上演。

从硝烟里走出来的对越自卫反击老兵现在大多60岁左右的年龄,战争给他们留下一身伤痛。或者是弹雨,无数的炮弹倾泻而下,地动山摇;或者是冷枪冷炮,在一个你不根本想不到的时间,一颗炮弹在你身边爆炸,血肉横飞。

老兵们经常有聚会,有时会有人从饭局后永远消失了,他们很怅惘,每次局终人散,他们也唱《送战友》,和电影里一样喊着唱,他们知道,这次聚会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不是送行是送别。

参加过合肥老兵的一次聚会,有一个老兵消失了,不是“走了”,是他在回避一个人,他的连长。

合肥有个地方叫三里街,那一年老兵和他的一个三里街小老乡从济南军区去了云南前线,他们约定无论是谁“光荣了”,活下来的人一定要把对方背下来,带回三里街。

那是一天夜里,他们坚守在法卡山的阵地,小老乡负伤了,包扎后隐蔽在猫耳洞里。

越军深谙我军游击战的精髓,夜里派出小股越军一次次对阵地袭扰,让我军不得休息。

一次次稍一接触越军又立即撤回。终于老兵的连长被激怒了,命令战士尾随追击,老兵提醒恐有诈,但连长已经听不进去,在战场上命令如山,老兵跟随连长追下去后越军果然不见了踪影,但当他们返回阵地时,他们的阵地已经被越军洗礼,受伤的小老乡不见了!

大家分头搜寻,但一无所获,老兵猜测应该是被俘了。

战争结束,双方交换战俘,老兵期待从对方送还的战友里能发现小老乡的身影,但直到最后一批……老兵残存的希望破灭了。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我们发过誓要一起回来。”当年的千金一诺。

和平后,老兵数次去当年打仗的地方搜寻,希望看见的哪怕是一座坟茔,但每次都一无所获。从此战友聚会时没人敢跟他提起那次冲锋,他也不愿见他的连长。

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同战友去大蜀山烈士陵园祭奠,但那里没有他小老乡的名字。那天他一准会喝醉,会摔酒瓶,会趴在桌上哇哇大哭。

连长数次托战友向他忏悔那次冲锋的失误,他终于肯见面了,但每次都不会跟连长主动碰杯,更是回避连长投过来的愧疚的眼神。

这是《芳华》里不曾描述的“情怀”,经过战争洗礼的生死战友情。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华

铮铮硬骨绽花开

漓漓鲜血染红它

……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芳华   越军   战争   反击战   雷区   伤员   连长   弹药   新兵   军营   阵地   战友   老乡   部队   聚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