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河南卫视的春晚节目《唐宫夜宴》不仅火出圈了如今都已经火到外网了,这个根据盛唐文化背景编排的舞蹈节目向外国朋友展示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美。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这么火的中国文化果然遭到了韩国人的觊觎,在国外的社交平台上不少韩国人留言称这是他们的文化。

又双叒叕来了,这位“小邻居”为何非要厚颜无耻地剽窃我们的文化呢?

实话说,从各种渠道搜集材料来驳斥韩国人的说法,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唐宫夜宴》创作人的一种不尊重。盛唐文化是我们中国的,需要向韩国人证明?节目内容是郑州歌舞剧院原创的,需要向韩国人证明?唉,你还别说,韩国人要的就是这种争辩。对很多其他非东亚文化圈的外国人来说一时半会儿还真搞不清,更别说那些居心叵测对我国不怀好意的人了。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所以当我们一开始听到韩国人说屈原、孔子、端午节是他们的时候,很多人是当个笑话看的。我们会觉得这种成百上千年才能够形成的文化,在地理和历史都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韩国人是疯了还是傻了?这不是自取其辱么?这么想的话其实还真小瞧了韩国人在剽窃我国文化上自取其辱的恒心。只要稍微关注此事,就会发现对方是全方位、系统性地将剽窃当“事业”来进行的。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他韩国人想把屈原和孔子这样的“超级明星”据为己有,属于跳梁小丑般的行为,因为他们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名人,更是为全人类的教育和思想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早已名扬海外被世人熟知。这是我们认为这种行径可笑的原因之一,然而但凡和韩国能沾点边儿的文化或者名人,他们可是会来“真”的。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比如在韩国的诚信女子大学有位叫徐炯德的所谓“学者教授'就经常会因为各种议题冒出来发表自己的评论,他还和曾经非常受国人喜爱的韩国女演员宋慧乔联合办了一个”韩国历史研究室“,功能是向外国人介绍韩国文化。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尹东柱


前段时间他就拿我们中国著名的朝鲜族爱国诗人尹东柱说事儿。不用多说还是剽窃那套,他认为尹东柱是韩国人并言辞激烈地说”中国歪曲历史事实“,然而他却无视尹东柱出生于我国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龙井市,还建议把尹东柱的墓迁回韩国,不光如此还据此认为我国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也是韩国领土。各位啥叫蹬鼻子上脸,这位徐大教授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在剽窃行为上“进二退一”的想法,一通儿胡搅蛮缠得不到“西瓜”至少想得到“芝麻”。至于徐炯德在泡菜等其他议题上的言论就不多展开了,对了,尹东柱这位我国朝鲜爱国诗人各位也可以去多了解一下,他的事迹和英勇顽强的意志非常感人。像徐炯德这样的所谓学者和所在的组织还属于比较官方的人士和机构,如今的韩国对于抄袭和偷窃我国文化已经是自上而下全方位的了。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韩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在外网有一个韩国网络外交世界团的组织叫vank,该组织有13多万的成员,也就是韩国网民,很多官方不方便出面的行为就由他们来代替。比如泡菜之争就是他们在网络上带头,还要求百度百科就“韩国泡菜起源于中国”这个内容道歉。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最常见的是他们有组织地在外网发布针对汉服的评论。由于汉服和han服在音译上差别不大,而且近些年我国的年轻群体对汉服非常地喜爱,因此形成了相当庞大的市场,在社交平台上展示汉服穿搭也是很常见的视频内容,这样传统服饰与现代自媒体的结合也让汉服名扬海外,如今已经形成了一条不错的产业链了。于是这个所谓的韩国民间组织就在各种汉服视频下宣称这是韩服,而且无论视频火不火都能看到他们的留言。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比如油管上一位葡萄牙小姐姐拢共只有几千粉丝,发布过一个自己穿搭汉服的视频,底下全是这帮人在“吠”。等等,说到葡萄牙和韩国总觉得想起了什么。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那当然是想起了足球啊,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韩国作为东道主靠收买裁判进入四强,晋级之路淘汰的各种劲旅中就有葡萄牙队。而17年后,葡萄牙的足球巨星C罗在随尤文图斯队来韩国踢商业比赛时没有上场哪怕一分钟,让本来想一睹C罗风采的韩国球迷十分愤。C罗本人虽然没有明说,但全世界可都看在眼里,这种尴尬的名场面就是讨人厌的下场。文体不分家,韩国人在剽窃行为上对这句话实践得很到位。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说回到文化上来,韩国人的全方位剽窃不仅体现在官方到民间的一体化,在范围上他们也可谓无孔不入。如果说名人和节日等等属于“大”的文化,他们很难偷走,那一些“小”的文化则更应该引起我们注意,不然多年以后说不定还真成他们的了。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中国结、泡菜、酱油等等这些看上去比较“小”的生活化的东西他们都不放过,这还只是被爆出来在网络上讨论过的,即明面上看得到的。而在很多人看不到的地方,韩国人不余遗力地在进行着偷窃行为。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比如我国著名的笙演奏家吴彤的姐姐吴景馨女士就遇到过这种韩国人,他们会到吴女士的乐器行买很多笙,向她求教笙的演奏方法,然后申遗成自己的;还有位会苏绣的中国小姐姐接到韩国人的邀请去他们那儿表演刺绣,结果小姐姐一看官方海报上居然写的是韩国刺绣后果断拒绝;有一对中国农村夫妇擅长做传统的油纸伞,韩国人找到他们出大价钱买他们的设备并请他们去韩国教学,怎么滴?学会做油纸伞后再扯到白娘子也是你们韩国的呗?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可以看出,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韩国人明知抢不过的就胡搅蛮缠,觉得我们不会注意到的就像"暗度陈仓",从官方到民间,从历史名人到衣食住行,他们是很“认真”地在偷。这种不去发挥和创造自己的文化,否定自己已有文化的来源的行为,怎么说呢?可笑与可耻都不能完全概括。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我们的文化是谁也偷不走的,因此我们“不怕偷”,但是这位小邻居贼心不死地老“惦记”,也着实够烦的。

《唐宫夜宴》火出圈,韩国又来“偷”我国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韩国   盛唐   屈原   孔子   葡萄牙   我国   自取其辱   胡搅蛮缠   文化   泡菜   中国   夜宴   韩国人   姐姐   官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