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第九个寡妇》中人们背叛孙二大的从众心理

群体的才智总比单独的个体低,但从情感及其激起的行为的角度讲,群体可以比个体更差或更强,要看具体情况,一切都取决于催眠群体的暗示的性质。---《乌合之众》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第九个寡妇》王葡萄自述,我愚蠢、自私,但我健康又幸福中主要写了王葡萄的人生经历,今天我想用从众心理来浅析孙二大为什么会被自己一直照顾的乡亲及自己的亲生儿子背叛。

浅析《第九个寡妇》中人们背叛孙二大的从众心理

孙二大,王葡萄的公爹,本名孙怀清,因在家排行老二,所以整个史屯人都称他为二大,既是50多亩地的主人也是一间百货店的老板。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看孙怀清给人指着脸骂,心想,孙二大这人就是太能。能就罢了,还要逞能,还要嫌别人都不能。他要不逞能恐怕不会有今天。每回派粮,派不着他自己往里垫,就怕人说他没能耐。人家挖个窑盖个门楼,他去指手画脚,这不中那不对,人家买个牲口置辆车,他也看看牙口拍拍木料,嫌人家买贵了,上当了。就连人家夫妻打架,他也给这个当家给那个做主。壮丁钱凑不够,他赔上老本帮人垫,因为海口夸在前头了,胸脯恶当当响地拍过了,办不成他就逞不了能了。

---《第九个寡妇》

从书中片段描写可以大概知道孙二大是这么个人:精明、果敢、爱露能和得理不饶人

从众心理

从众--由于群体压力而引起的个体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顺从和接纳。

顺从是表面上与群体相一致而内心并不赞同。接纳是不仅在行动上而且也在信念上与社会压力保持一致。------《社会心理学》

1、顺从

在斗争会上,本来受过孙二大恩惠的乡亲刘树根是想替二大说话,帮助证明二大不是恶霸的,可是他自己的老底不干净啊,怕自己的美日子被毁了,干脆就责怪是二大太逞能,于是保持沉默,明哲保身了!

而二大的账房先生谢哲学还想着二大的好正犹豫不决,二大自己却劝他“举吧举吧。少你一票能咋着?多你一票少你一票我都得是恶霸。”

正是因为孙二大太能了,这时候也在逞能呢!

那些本就跟二大死对头的人此刻正是报复的好时机,个个落井下石,纷纷举报着二大,即便是好的也断章取义说成不好,说成迫害,说成地主恶霸仗势欺人的。

于是我们就看到所有直接或间接受过他恩惠的乡亲这时是私仇旧恨一起报,几乎全都同意二大带上恶霸地主的帽子。“倒是二大的几个伙计却把头埋得深深的,怎么也不举手”。

按大多数人的做法去做,大家就会说你好。---托马斯.富勒《格言集》

这时乡亲们所表现的就是一种顺从心理,这种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的从众行为,主要是为了避免惩罚,想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赞赏,不脱离群体,并不是出自真心。

所以在枪决孙二大多年后,史屯人总是会时不时想起二大的各种好来。尤其在遇上饥荒年时,个个都想着“二大要活着可好了,他能有法子弄吃的”。

浅析《第九个寡妇》中人们背叛孙二大的从众心理

2、接纳

如果说史屯的乡亲们对二大的背叛只是一种顺从心理,那么二大的二儿子孙少勇对二大的背叛就是一种接纳心理了。“我们会与成千上万的人一起喝牛奶,因为我们认为牛奶是有营养的。这种真诚的、内在的从众行为叫做接纳”。

受过良好教育的孙少勇,一边享受着父亲孙二大提供的富足生活,另一边却为了自己的前程检举告发亲生父亲,最后还亲自申请枪决父亲。

他没忘父亲孙二大舍得花大半年粮食的钱给他买金派克钢笔,只因为他会成为一名医生;他没忘他拿到钢笔后转身就去了当铺,把典钢笔的钱及父亲给的生活费全交给了组织;他也没忘,这些钱是父亲起早贪黑辛辛苦苦挣来的,也是父亲和母亲搭火车来亲自交给他的,而且父亲的积蓄都给他哥儿俩求学了。

那他为什么还会有如此禽兽行为呢?不,是比禽兽还不如的行为。

是因为父亲孙二大自己没读过书,只是能写几个字算算账的半文盲,所以他巴望他的儿子们成大学问,竭尽所能只是一味付出,很早就将儿子们送去念书,却并未让他们承担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他自己纵容的下场吗?还是孙二大残存的封建思想作祟,重男轻女?

浅析《第九个寡妇》中人们背叛孙二大的从众心理

《社会心理学》一书指出引起服从的因素有:受害者的情感距离、权威的接近性与合法性、权威的机构性。

受害者的情感距离

孙少勇16岁就离开史屯到省城读书,还秘密加入地下组织,直到土改才随部队回到的史屯。期间也只是孙二大夫妇去看望过他,所以他16岁之后的十几年是完全脱离孙家和史屯的。他去学医也是想改变史屯的封建迷信,他本人也是极其厌恶封建迷信和反感封建社会的。在远离故土的情况下便也失去了对故土的同情,包括对他亲生父亲的同情。可见孙少勇已经忘了初心。不要再说什么距离产生美了,有时候距离可能令人连人性都泯灭掉了!

权威的接近性与合法性

这是个体对权威的服从。

已经有七、八年党龄的孙少勇,自然是极其忠诚于党的,又是热血青年,对上级的所有决定都是坚决服从的,又有史屯乡亲们作证,他自然对父亲是恶霸深信不疑了。

而且比起史屯的乡亲和孙家人,他则更亲近于土改工作队的解放军,对并不是他的直属上级的土改工作队,他也一概服从。

既然是老革命,孙少勇显然也会因为父亲是“地主恶霸”而影响其进步和升迁而愤怒不平,这也使得他更加想跟孙二大脱离关系,因为他有着人性中的不平衡作祟。

由于他受父亲的拖累,他已经感到在部队进步很吃力。他得比别人多做少说。---《第九个寡妇》

权威的机构性

孙少勇忠诚地信奉着共产主义,认为受苦人、穷人才是劳动人民,而刚解放的中国正是劳动人民的国家。但他忘了他自己是从未受过苦、挨过穷的,却一味将矛盾转嫁给自己亲爹。

我们当然知道,对许多人而言,共产主义是他们真正愿意投身的事业;许多人在战前、战后支持共产党,是因为他们真的信仰共产主义。------《邻人》

浅析《第九个寡妇》中人们背叛孙二大的从众心理

所以他脑子里全是“他(孙二大)是反革命啊,大伙都说...”,可见孙少勇是不容许任何人玷污他的信仰的,亲爹也不行!

尽管上级并没有作出处决孙二大的决定,只因为发生一场监啸,却使孙少勇立刻做出了申请枪决亲爹的决定。可见权威的声望很重要,有机构作背景的权威更易发挥社会权力。

监啸是人在极度恐惧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潜意识爆发的一次宣泄。这种嘶啸不受人的生理支配,也不受理性控制,属于癔病或神经症现象。---《第九个寡妇》

结语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知道了从众具有消极性,而盲目地从众却是很多悲剧产生的根源。就像美国作家格罗斯写的《邻人》一书中不仅“揭开了人类历史上公认的受害者波兰人在极端环境下残暴的一面,也引导我们思考普遍潜伏的危险:人类的兽性会在何种情况下会被激发?”我们应该怎么做?

浅析《第九个寡妇》中人们背叛孙二大的从众心理

王葡萄就做的很好,堪比教科书!遵从本心的至情至孝,她是勇敢的,是健康的,可是王葡萄这样的人毕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啊!我们普通大众遇到类似的情境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呢?我们会像孙少勇们,像邻人们,还是王葡萄呢?

在《第九个寡妇》第玖章末,为躲避民兵的搜捕,葡萄不得不将已经双目失明又偏瘫的孙二大安置在山里的侏儒庙里。山上经常有野兽出没,有次二大机缘巧合救了一只小豹子,小豹子常常围着二大住的矮庙打转,有时还会长啸两声。

每每读到此处,我总会落泪,兽尤如此,人何以堪?

浅析《第九个寡妇》中人们背叛孙二大的从众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寡妇   心理   邻人   恶霸   乡亲   钢笔   顺从   共产主义   受害者   葡萄   群体   个体   父亲   距离   权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