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教育机构只能倒闭?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教育机构只能倒闭?


整编 / 赵晋飞

内容来源 / 《未来呼啸而来》

全文共2994字,需要10分钟阅读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双减”政策正式落地。


教育行业头部公司新东方、好未来、高途、作业帮、网易有道等纷纷响应,表示支持国家相关政策,并积极进行整改。《意见》对课后补习机构的投融资、业务类型、经营时间等做出严格限制。


针对“双减”政策中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运作”,教育机构要想继续在教育行业发展,我们的教育或许可以换个玩儿法。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双减”政策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具体来说,主要针对义务教育中的学科类教育。


今天,灯塔知行社拆解了彼得·戴曼迪斯和史蒂芬·科特勒共同书写的《未来呼啸而来》。书中向我们介绍了指数型技术融合给我们的生活和思维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向我们列举了八个被彻底重塑的行业,教育业正在其列。从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双减”政策下企业的生存之道。


作者认为,未来的教育有着更多的人文主义目标,即培养坚强、独立、有同理心、有创造力的思考者。指数型技术融合背景下的个性化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呼啸而来》这本书,您可以收获:


1.未来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如何满足实际需求


2.教育业如何被指数型技术融合重塑


3.2030年的学校会变成什么样子


01 数量Or质量


宏观来看,教育有两个主要的议题:数量和质量。


全球范围内,“在数量方面,我们正面临着灾难性的短缺”。在质量方面,我们也面临着同样严峻的挑战。现代教育制度完全不适应现代社会,它是在前一个时代为满足前一个世界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纽卡斯尔大学教育技术学教授苏伽特·米特拉的研究表明,功能性文盲并不会构成利用计算机学习读写的障碍。


在他的实验中,只要给印度贫民窟的儿童使用可联网的电脑的机会,他们就能很快地学会使用电脑上网,并通过自学掌握读写所需的基础知识。


如果每个安卓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预装了这款自学软件,那么当富裕地区的人准备对这些设备更新换代时,就可以把换下来的设备捐给慈善机构。这样,捐赠者既可以通过回收利用来保护环境,同时又可以通过为儿童赋能来帮助社会。


从实际效果的角度来说,每一个这样做的人都是在捐赠一位“老师”。


由于每年都有超过10亿台安卓手机被生产出来,所以这些软件将使历史上最大的人才浪费现象——2.63亿年轻人失学,得到极大的改观。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教育机构只能倒闭?


教师是“讲台上的圣人”(sage on the stage)。教室里坐满了学生,老师则只有一个,他站在讲台上对着学生“满堂灌”。


这种讲课方法虽然比较“经济”,却往往会把学生归为“两类”:一类学生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另一类学生则可能觉得太简单、太无聊。这种“批量加工”儿童的做法是工业社会的一个遗留问题,给当代教育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由于质量控制失控、教师被迫只讲授“考试秘诀”、学生只懂得应付标准化考试,我们的考试所能考察的,实际上只是一个非常狭隘的技能带,而且其中许多技能与成人生活完全无关。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思维方式是天生的,有些是后天培养的,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一套标准化的东西可以最大化所有人的学习效果。


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教育则是通过一本书来实施的——那本书的名字是《年轻女子启蒙画本》(Young Lady’s Illustrated Primer)。这本启蒙书其实是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个人定制的学习伴侣,只是伪装成了一本书的样子。


这本书可以以一种基于情境的、引人入胜的方式回答问题。它里面塞满了传感器,可以监控学习者的精力和情绪状态,从而创造了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


它的宗旨是引导学习者完成某种“蜕变”。这本启蒙读物并不试图把孩子们塑造成“社会需要的人”,相反,它有着更多的人文主义目标,即培养坚强、独立、有同理心、有创造力的思考者。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教育机构只能倒闭?


02 被完全重塑的教育业


许多专家认为,教育可能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杀手级应用领域。不过,更有可能的是,未来教育可能会结合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这两项重量级的技术。


在虚拟现实世界中,老师和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金字塔里参观墓室、研究象形文字,甚至可以近距离查看古埃及王后奈菲尔塔利的石棺。


他们还可以请一个世界级的埃及古文物学者作为导游,他会告诉他们:“如果把注意力转移到坟墓后面的金银丝细工纹饰,大家就会看到奥西里斯的雕塑,它是埃及的神……”


研究表明,多感官学习的效果要胜过其他形式,在虚拟现实中进行学习也是一样。这也就意味着,该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创建一个无限沉浸式的高质量教学环境。


虚拟现实先驱杰里米·拜伦逊通过研究发现,虚拟现实可以迅速而显著地改变我们对从无家可归者到气候变化、再到种族偏见等事物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


如果在虚拟现实中作为一名年长的无家可归的女性体验生存,你在虚拟现实世界中度过的时间会极大地提升你对无家可归者的同理心,而且这种同理心在你离开虚拟现实世界后依然会存在。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教育机构只能倒闭?


科技不仅改变了我们在虚拟世界中的感受和行为,也改变了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感受和行为。换句话说,虚拟现实开启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虚拟现实,尤其是当它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后,再加上传统教育一直缺乏的“移情和情感技能”,肯定能够促进传统教育的迭代升级。


最重要的是,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与5G无线网络融合到一起之后,全球教育问题也就从招聘教师和资助学校、给几亿没机会接受教育的人提供教育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转变为如下这个更加可控的问题了:如何构建一个奇妙的虚拟现实教育系统,并使之能够为任何一个拥有耳机的人所用?最重要的是,质量和数量可以随需而定。


03 学校将变成这样


那么,未来的学校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绘本可以在读者周围的空间中投射出全息图。许多在2D屏幕上很难理解的概念,比如人体结构,在3D空间中则会变得生动起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虚拟尸检,学习者能够在带有导航的“手术室”里剥离任何皮肤或肌肉层。


在3D空间中学习,获得的经验是非常具体、丰富的,因此更有可能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增强现实将课堂延伸到现实世界中。等到增强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融合之后,我们的每一次散步都可以变成一节历史课。


例如,漫步在曼哈顿的街道上,你可以看到一个世纪前的建筑,里面住着很多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同时,他们也是给你讲课的虚拟历史学家。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教育机构只能倒闭?


个性化的定制学习环境。例如,加入能够对神经生理数据做出反应的传感器,就可以帮助学生保持一种成长心态(研究表明,这是学习所需要的);或者推动学习者进入心流状态(研究表明,这种状态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将这些技术组合到一起,我们就可以创造出一个非常不同的未来,一个分布式的、个性化定制的、不断加速的学习环境。那么,2030年的学校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嗯,那取决于你想学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政策   虚拟现实   学习者   人工智能   无家可归   义务教育   数量   现实   效果   未来   正式   质量   学校   学生   世界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