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你的守望情归何处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光看书名,我觉得里面写的应该也是一个治愈类的、温暖的故事,一望无际的田野、黄灿灿的麦子、还有乡间的小路、蓝天、白云,连空气都是甜的。于是我心心念念地要看这本书,然后终于等来了一个空闲的周末,就赶紧跑去书店找到这本书,细细来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你的守望情归何处

但是第一页还没看完,我就怀疑自己是不是拿错书了,带着疑惑翻到了第二页,不对,一定是我拿错书了,这么文艺的书名怎么里面总出现“他妈的”?于是我确认了一遍手里的书,又找了另一个精装版的书进行对比,好吧没拿错,是这本。于是继续读下去。

说实话,读完之后我只看到了一个不爱学习甚至有点不学无术的少年,被学校开除,然后还心存叛逆,不想回家,一个人在外游荡了好几天,做了一些稀里糊涂的事,回家后竟然怕父母看见,还好他还记得他的妹妹,还好最后他还有想做的事,虽然这件事听起来有点和我们现在社会趋之若鹜的工作不一样,但是也是我想做的事,而且这件事还很难得,就算是唯一我看到的他的优点吧。这样的一个少年,我怎么也没看出来这样对他浑浑噩噩的两天的描述真的能成为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于是我查了这本书的作者,还有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果然,书还是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来读地。


《麦田里的守望者》,你的守望情归何处

这本书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美国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已经之开始逐渐走上正轨,不管是在经济上、军事上还是政治上,美国都是世界上的大国,但是那个时代,也是美国人充满彷徨和虚无的时代。而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正好就是那个时代人的写照,但是欣慰的是他还有理想。这里我不想过多地讨论这本书背后的历史,对于这本书以及这本书所反应的现实的分析已经很多了,我更想从这本书里读到现实的意义。


《麦田里的守望者》,你的守望情归何处

快速发展的时代会让很多人不适应,不断涌现的新事物也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不禁感叹,自己下一秒可能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快节奏一方面带给我们的是高效的工作运作,同时也容易让我们忘记了反思。所以很多人才会感觉到不安,感觉到空虚,对于成年人来说,找不到工作有压力,找到工作了升职加薪有压力,找不到对象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找到对象了四面八方的压力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多了许多操心的事,你以为只有这些大事吗?不是,今天一个同事的话会让你不开心,明天学校找家长也需要你出席,孩子作业要辅导,老公明天穿什么也得你帮着找,一年不去看父母你觉得作为孩子你称职吗?


《麦田里的守望者》,你的守望情归何处

更可怕的是,等你某天终于能稍微停下脚步歇一歇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渐渐老去,说好的放假一定要回姥姥姥爷的老家里看看呢,说好的大学毕业要去全国旅游呢,说好的第一个舍友结婚不管在哪不管在干什么必须全部参加呢,说好的十年之后要一起再聚呢,然后一晃十年过去了,说好的一切都真的只是说说就好。你变了,周围的一切也变了。就像那首老歌里唱得“流水他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想到这儿,也不禁有些汗涔涔和泪潸潸了。所以我们越来越忙,但却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能回忆起来的印迹。这样的日子和书里的霍尔顿有何区别呢?至少霍尔顿知道自己不想上学,这两天只想浑浑噩噩地过,而且自己也确实过得浑噩,霍尔顿也知道自己以后要去守望麦田。我们呢,几千个日子里我们给自己留下了什么,你昨天,前天,前几年做了什么还记得吗?你明天,后天,十几年后要干什么还有计划吗?


《麦田里的守望者》,你的守望情归何处

好,反思停止,再感叹我怕控制不住自己。感叹无济于事,时间的流逝我们无法阻止,时代的发展我们也无法凭一己之力改变,回到老生常谈的自己,你,你自己,是你唯一能主宰的物体,趁着你还记得自己曾经的渴望,趁着你还有折腾的心劲儿和力气,哪怕从此刻开始,去做吧,不要再等了,再等,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即使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但是也要抽空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麦田里的守望者》,你的守望情归何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霍尔   心劲   浑噩   美国   浑浑噩噩   书名   对象   父母   现实   压力   明天   少年   孩子   时代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