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延迟满足”的正确方式,不是“等一会儿”,重点在“满足”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等一会儿”、“过几天”是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说出来的话。他们不是有意的,有的或许是处在正忙的时候,有的或许是为了能够帮助孩子改一改急躁的性格,也或许有其他原因;

同样地,很多父母在说“等一会儿”之后,便没有了下文,至于孩子说了什么,父母其实并不在意,因为他们更在意自己当时的事情,自然也就忽略了孩子的事情或者是需求。有的父母抱怨说:为什么我的孩子性格越来越急躁?不管什么要求都要立刻满足,不然就大哭大闹。

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说明父母对孩子索求东西时教育方式,其实是错误的。

父母“延迟满足”的正确方式,不是“等一会儿”,重点在“满足”

“等一会儿”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延迟满足”,父母错误地认为:等一会儿即是延迟,至于这个一会儿是多久,全由父母来决定,而后面是否满足,决定权也都在父母。

这就难怪孩子的性格越来越急躁了,只要经历过几次被“延迟”,孩子也会产生被欺骗感,叛逆性强的孩子可不管家长是否在做什么重要的事情,他们只知道自己如果错过了这一段时间,可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自然会用尽各种方法吸引家长的注意,让家长满足自己的要求。

所以,要想改变孩子急躁的性格,改变孩子动不动就哭闹的毛病,家长要正确使用“延迟满足”。

父母“延迟满足”的正确方式,不是“等一会儿”,重点在“满足”

关于“延迟满足”,上个世纪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选取了十个小朋友为对象,把他们放在一个有棉花糖的房子里,并给这些孩子三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小孩子可以立马吃掉自己的棉花糖;

第二个选择:小朋友可以按铃等工作人员过来之后,再吃棉花糖;

第三个选择:耐心地等待15分钟,工作人员回来后,这些小朋友就可以吃两块棉花糖。

实验刚开始,工作人员一离开,就有小朋友立马就迫不及待地吃掉了棉花糖,也有一些小朋友非常有耐心,等工作人员回来后才吃掉棉花糖,当然,这些小朋友如愿地得到了两块棉花糖

父母“延迟满足”的正确方式,不是“等一会儿”,重点在“满足”

十几年后,实验人员又对这些孩子进行了统计,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年立马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那些耐心等了15分钟并得到两块棉花糖的孩子,他们的表现更加优秀。

从实验结果来看,“延迟满足”确实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好方式。那为什么很多家长仍旧抱怨连连呢?

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家长把重点放在了“延迟”上,但“延迟满足”的重点依然在“满足”;其二,家长忽视了两个必要的条件:时间以及兑现

网上有很多孩子都说自己有过相似的经历:妈妈说考试100分就带去动物园,可是却总是用各种理由推脱;爸爸说这周会早一点下班回来辅导作业,结果天天都是半夜才回家等等。

家长给出了承诺,甚至也给了条件和期限,但是却从来没有兑现过,“空头支票”给多了,以至于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父母“延迟满足”的正确方式,不是“等一会儿”,重点在“满足”

孩子越来越失望,在需要——动机这个过程,必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他不会产生动机,只有需要。

孩子的需要一般都比较具体,详细地可以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对安全、生理、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很多孩子的需求基本上都会处在一个基础物质需求范围内,属于第一到第三层,当然,这些需求并不是每一个都能够实现,比如说12岁的时候就想不读书,这根本不可能。

孩子这个阶段的需求,是一种“静态”的状态,在有关心理学的教科书中,需要往往被界定为:具有“缺乏”的含义,产生于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也就是说,是一种“想法”、“欲望”。

比如说,孩子想要一个冰淇淋,这是一种需求,但是不包括如何得到或是买到冰淇淋这个行为

父母“延迟满足”的正确方式,不是“等一会儿”,重点在“满足”

所以,家长利用延迟满足,最需要做的,是要以“满足”为条件,让孩子产生动机,也就是发生行为

动机,是孩子行为的触发点,或者说指引点,是需求和行为的中间桥梁。

比如说,孩子想要一个冰淇淋,家长答应了。但是,他今天必须要完成作业,才能够吃到冰淇淋。

通过孩子对“冰淇淋”的需求,激发他完成作业的动机行为,孩子在完成了作业之后,家长在当天24:00之前给了他冰淇淋,这才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延迟满足”的过程

了解了这一个过程,能够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孩子性格急躁,多半是父母没有实现“满足”这个过程;孩子做事情没目标,多半是缺乏动机,所以没有发生行为,一定强度的需要会使个体产生很大的内驱力,孩子也不例外。

父母“延迟满足”的正确方式,不是“等一会儿”,重点在“满足”

除了要注重“满足”,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需求和选择。

就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及的,任何需求在孩子的眼里,其实都是正常的,由于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并不理解有“能力之外”的事情。所以,不论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家长都应该尊重,同时可以给出更多的选择让他们自己考虑。

比如说,有的孩子想要在大冬天吃冰淇淋,家长就要告诉他,大冬天吃冰淇淋可能会产生哪些后果,同时可以给他另外的选择:如果不吃冰淇淋,明天可以用买冰淇淋的钱给他买喜欢的漫画或者玩具,给出条件让孩子自己选择。并且,不管孩子选择了哪一个,家长都要在约定的时间里兑现。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延迟满足”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家长应该避开误区,学会正确满足孩子。

父母“延迟满足”的正确方式,不是“等一会儿”,重点在“满足”

今日互动话题:你平时会对孩子兑现诺言吗?欢迎下方留言交流。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会儿   父母   作业   急躁   动机   棉花   冰淇淋   小朋友   工作人员   性格   家长   正确   事情   条件   需求   重点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