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这五点就够了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然而,有5.76亿像素的人眼,常常看不懂人心,知人知面难知心。


其实,识人也是有技巧的,战国时期政治家李克便总结出“识人五法”:


居视其所亲

富视其所与

达视其所举

穷视其所不为

贫视其所不取


一个人,对朋友、对钱财、对弱者、对困境的态度里,包含着他的人品。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这五点就够了



曾国藩曾言:

“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乎,不可不慎也。”


因为亲近什么样的人,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亦变为那样的人:


亲近执行力强的人,往往会受其感导,远离拖延;


亲近积极乐观的人,常常会受其浸染,远离消极;


反之,亲近遇事悲观,善抱怨的人,也会受其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魏晋时期名臣傅玄深谙此道,在受皇帝托付,教导太子时,便十分重视太子身边人的品行。


当时,太子年幼,身边皆是“有所求”之人,太子不好好读书,他们从不规劝,太子捉弄老师,他们还会阿谀奉承。


太子在这些人的盲目“夸耀”下,越发贪玩。


傅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语重心长地对太子说:“想要成为一个好皇帝,一定要接近正派的人。”


因为接近正人君子,便会听到很多符合道义的话,不知不觉中,行为也会逐渐规范;


而接近小人,就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时间长了,兰花的香味亦无法闻到。


太子听了傅玄所说的话,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平时任性贪玩,自己不觉得错,身边也没有人劝诫了。


的确如此,你身处什么样的“朋友圈”,往往便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所以,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与智者同行;仁爱的人,往往会与善者为伴;方正的人,往往会与廉者为伍。


所以,与人相交前,先看对方所亲近的人,不仅能看出对方的处世方式,亦能看出对方当下的思维认知。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这五点就够了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这五点就够了



一个人花钱的方式,往往会暴露出内心的层次。


如《水浒传》中的宋江,把钱花在“义”字上,收获兄弟情谊;


“红顶商人”胡雪岩,把钱花在“世故”上,收获事业“绿卡”;


《红楼梦》中的贾琏,则把钱花在“情”字上,时时伤害妻子心。


层次高下,可见一斑。


内心层次高的人,常常会成为钱的主人,让其成为梦想的垫脚石。


反之,便会让金钱操控内心,使生活难堪。


“民国四大美女”中的蒋英和陆小曼对待钱的态度,便是典型的例子。


歌唱家蒋英不在乎钱,却也不随意对待。


学生要参加歌唱比赛,没有钱买演出服,她会二话不说,拿出三百块钱,让其买服装;


经济困难时,她也不盲目节衣缩食,而是精心打理,保证三餐的营养,保持生活的质量,让一家人不受贫瘠所带来的窘迫。


就像作家苏岑所说:“钱这东西,能赚会花的女人才有福气。”


在蒋英的经营下,一家人的生活总是洋溢着幸福感,此时的钱,便是遇见幸福的工具。


反观陆小曼,从小花钱便大手大脚的她,在嫁给徐志摩后,也没有收敛。


在其他人还步行或坐黄包车的时候,她出门皆需马车;家中佣人更是只多不少;吃住和穿着,也是“力求昂贵”。


本来收入不低的徐志摩,也难抵这样的开销,不得已只能身兼数职,四处奔波。


劳累之余,两个人常常会因花钱的方式争吵,感情亦受到影响。


思想家卢梭说:

“我们手里的金钱应当是保持自由、实现价值的一种工具;而不是看重金钱,直到使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


一个可以让财富为其服务,可以成为金钱主人的人,内心必有乾坤。


这样的人,有规划、能自控、对生活认真,对人生负责,是值得深交的人。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这五点就够了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这五点就够了



听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绝不是一个没有脾气的人,只是不会把脾气发到一个比自己弱的人身上。


一个人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你真实的教养。”


想要看清一个人的修养,不要看他如何对待强者,而是要看他如何与弱者相处。


尤其是行走在人生上坡路时,依然能尊重弱者的人,最让人敬重。


曾看到一个故事,深受感触:


一位年老的富豪在饭店吃完饭后,提出见厨师一面的要求。厨师以为富豪是对饭菜不满意,忐忑地来到前厅。


没想到的是,富豪友善地站起来,握着厨师的手说:“你做得很美味,只是我年纪大了,不能吃太多。怕你多想,特意给你说一声。”


厨师瞬间被感动了。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哪怕身居高处,也不会肆意对待比自己弱的人。


这是从内散发的善良,是不可小觑的涵养,更是正直可靠的标志。


宋仁宗在对待弱者时,便常在细节中,体现出包容宽厚的品德来。


在一次用餐时,他吃到了一粒沙子,尽管牙齿极为疼痛,他也不忘嘱咐身边的宫女:

“千万不要把我吃到沙子的事说出去,这可是死罪!”


在一次散步时,他虽口干舌燥,但还是忍耐着回到宫中,才匆忙叫人端水来。有人问及,他说:

“我看了多次,但都没有发现准备好的水壶,如果我一问,必然有人要受到责罚,所以便忍着渴回来再喝。”


面对弱者,能包容一些非原则性错误,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便是深入骨髓的善良,也是成功者必备的品格。


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强者,更是最值得相交的人。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这五点就够了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这五点就够了



身处困境、依然可以坚守初心,有所为亦有所不为的人,是有底线的人。


他们不会因为身处困境而忘记做人的分寸,也不会因为深陷泥潭而自暴自弃,放任自我。


如此之人,哪怕物质贫瘠,内心也足够丰盈。


被朱元璋称为是“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便是这样一个人。


他从小喜欢读书,却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办法买书。此时借书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宋濂问别人借书的时候,总是会提前说好还书的时间,并严格执行,从不违约。


一次,他借到了一本非常不错的书,便熬夜抄起来。


母亲心疼他,劝他不着急抄书,反正人家也不等这本书要看。


宋濂却说:

“不管人家要不要看这本书,期限到了,就要还回去,这是信用问题。”


对于宋濂来说,生存环境的恶劣,生活条件的苛刻,都不是放任底线的借口。


要知道,一旦放任自己放弃底线,那便是沉沦的开始,就如作家卡尔维诺所说:

“一旦你放弃了某种你原以为是根本的东西,你就会发现你还可以放弃其他东西,以后又有许多其他东西可以放弃。


要守住底线,底线一旦被突破了一次,就很难再有底线了。”


所以,身穿旧棉袄的宋濂,不畏惧寒冬,哪怕下着鹅毛大雪,也不会爽约。


这样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不向困难低头,不向生活妥协,是值得相交的。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这五点就够了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这五点就够了



古语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尤其是当人处于贫穷的处境时,窘境会让金钱变得格外重要。


此时,依然能坚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者,为真君子。


一如生活贫困的郑定祥,在万州城里靠帮人挑东西赚钱,尽管需要钱的地方很多,也不会心生“歪念”。


有一天,他帮人挑几十件羽绒服,结果,郑定祥和雇主走散了。


彼时,郑定祥身上只穿着单衣服,他的老婆也因为天太冷,希望他可以带一件棉衣回去。


但看着手里成堆的羽绒服,郑定祥并没有心动,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完璧归赵”:


在风雪中苦苦找寻失主竟达半个月!


最终找到失主,归还货物,留下一句“缺钱不缺德”的掷地之声,让无数人为其喝彩。


查理·芒格曾说:

“你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不管是希望得到财富,还是获得更大的追求,修身养性,爱财有道,才是真谛。


古时候,有一位穷书生,常常会为了蝇头小利而想办法占别人的便宜。


有一天,他路过一家书店,其中有一位年轻人在掏钱时,不小心掉了一个铜钱。


书生看到后,连忙用脚踩住,然后悄悄捡起了钱。


后来,这位书生得到一位官员的赏识,一路高歌进入朝堂。


却没有想到,当年占别人便宜的事情,亦被抖落出来,大家纷纷弹劾,认为这种占便宜,是“贪”的开端。


其中还有大臣提及书店之事:

“你还记得当年在书店的事情吗?你当时连这点钱都要占为己有,这当了官,百姓岂不是遭殃了?”


最终,书生只能惭愧地辞去官职。正如《菜根谭》中所说: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当一个人身处贫穷时,洁身自好,才能迎来真正的富足,亦能收获真心相待的人。



象山先生陆九渊在《陆象山全集》中有言:

“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诚能知人,则天下无余事矣。”


这世上,最难的事,莫过于清晰地了解他人。


人生若尘露。与人相交前,先通过“识人五术”,看清对方的品行和修养。


远离“烂人”,亲近有德之人,不仅能为自己省去诸多麻烦,还能无形中提高自我。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经由修炼,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值得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象山   富豪   知人   值不值得   深交   弱者   厨师   太子   底线   亲近   困境   所说   内心   金钱   身边   东西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