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詹青云惊艳全网: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父母的这种能力


一、最近,朋友圈被詹青云刷了屏

詹青云有多牛?看看她的履历你就知道。

高中之后,她一路开挂,GRE满分,高考省前5

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都发了录取通知书,她选择了后者

2008年全额奖学金入读了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以本科全优毕业

2013年全额奖学金保送了硕博连读

2015年再次174分(满分180分)的高分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

这个宝藏女孩,不仅是哈佛博士、国际华语辩论赛冠军,还是美国持照律师、支教志愿者、藏区青年旅社合伙人。更是写的一手好字、画画也相当不错……

虽然貌不惊人、瘦瘦弱弱,可是只要往《奇葩说》辩论台上一站,她的光芒令在场的所有人折服。

有人说:生女当如詹青云。

每一个令人艳羡的“别人家孩子”背后,从来不会站着一个无能的父母。

能拉开孩子差距的,从来都是父母的软实力。

真正的教育,拼的从来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父母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奇葩说》詹青云惊艳全网: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父母的这种能力


拥有平常心 接纳孩子的平凡

很难想象,现在璀璨夺目的詹青云,小学的时候竟是学渣一个。

詹青云说:我小学时念书成绩很不好。

有多不好呢?

她是老师眼里最笨的孩子,甚至被骂作“笨猪”;有老师认为她不可救药,编了歇后语“詹青云呀,是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了”来嘲讽她;

有老师认为她不是学习的材料,对她妈妈说:“趁早送去技校吧。”

从小学到高中,6次转学,成绩总是垫底。这种情况,相信大多数父母,内心都是焦虑的,甚至是崩溃的。

可是,詹青云的父母,固执而耐心地等待她慢慢长大。每一次詹青云考试不理想,妈妈都安慰她,给她打气加油:“我找先生算过了,下一次你就会考好了。”


《奇葩说》詹青云惊艳全网: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父母的这种能力


父母并没有逼她成为父母眼中想要的样子、成为世俗眼中的样子。而是静静地在一旁等待,她喜欢阅读,妈妈就给她买书,她学习成绩不好,妈妈就编个“谎言”鼓励她。

父母没有暴力催熟,只是给她土壤,帮她引导,然后静待花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密码。

绘本《安得种子》里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棵花的种子,花期不同而已。

日野原重明,毕业于京都大学,是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第一人,2005年日本文化勋章获得者,历任圣路加国际医院内科主任医生、院长等职。

有人问他:想让孩子成为先生这样的人,该如何培养呢?他忆起自己年少时的经历。学习上不是优等生,身体也不强壮,还时常给妈妈带来麻烦。

他的母亲,既不焦虑,也不暴躁,温柔地对他全然信任、耐心等待。

日野原重明说:“我这一生最感谢母亲的是,她一直相信我是不用管就会自觉学习的孩子,她在耐心等待我长大成熟的那一天。”

一个孩子能够遇到这样的父母,真的是需要一生的运气啊。


《奇葩说》詹青云惊艳全网: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父母的这种能力


高质量的陪伴和支持

詹青云从小热爱阅读,为了让她自由读书,爸爸总是给她讲书,甚至经常用讲故事为“诱饵”,“骗”女儿陪他去出差、旅游。

坐在火车上,听着爸爸讲书中的故事,是詹青云记忆中最美好的场景之一。

在爸爸的书香熏陶下,詹青云四五岁时,就能详述四大名著的故事。

她喜欢四驱车,爸爸便把客厅的沙发、茶几全卖掉了,专门放四驱车赛道。后来,四驱车被淘汰了,客厅就变成了爷俩的运动场。

正是有了爸爸的陪伴和支持,才让“家”成为詹青云口中“容我打盹做梦”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陪伴就是陪孩子坐着就好。父母和孩子之间永远隔着一个手机的距离。

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说:父母不断自我成长,修正自己的地图,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奇葩说》詹青云惊艳全网: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父母的这种能力


前不久,海清在微博晒出自己儿子蛋妞的画作,赢得了满满的赞誉。蛋妞不仅绘画水平了得,字也写的大气磅礴,还会拉大提琴,英文水平更是令人惊艳。

网友们直呼蛋妞为“神仙儿子”,可是优秀的孩子并非生来就有。

海清始终用自己的自律,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

坐飞机时,海清看书,蛋妞安静地写作业;

蛋妞上书法课,海清也会陪着孩子一起写。

海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

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

深以为然。

不过度控制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的、开放的引导环境,父母不过度控制,孩子才能够更好地成长。

詹青云从小爱看书,经常抱着武侠小说不吃饭,不睡觉,妈妈没有强行干涉,而是干脆让她泡在书店里看个够,完了再挑两本书带走。

寒暑假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奔波在各个补习班,而她的父母从不催着她学习,也不限制她必须做什么,而是允许她废寝忘食地看武侠小说。

也正是有了丰富的阅读,才让詹青云得以博览群书,才华超群。

在辩论“忘情水该不该喝?”的时候,詹青云从《西线无战事》说到《霍乱时期的爱情》再到《美丽新世界》,旁征博引,一气呵成,最后的那句话:“那曾使我悲伤过的一切,也是我最热爱过的一切。”更是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

学习上父母从不横加干涉,感情问题上更是如此。


《奇葩说》詹青云惊艳全网: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父母的这种能力


年近30的詹青云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了,亲戚都忙着催婚,她对爸爸说:“我不敢回家过年了,亲戚朋友都问我为什么还没有带男朋友回来。”

爸爸说:“你就告诉他们已经有对象了,下回带回来。下回你就说又换了一个。”

甚至詹青云成名之后,她的父母也没有催促她必须赚多少钱,所以她可以自由自在地穷游20多个国家、专心打辩论、为农民工维权。

不被父母过度的控制的孩子,内心笃定而从容,不被外界的偏见和世俗所左右,有足够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父母是睿智的,这样的家才令人神往。

作家小野说:真正的高级,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找到内心的爱和自由。

清华才女武亦姝,在最繁忙的初三冲刺时,心血来潮想要穿汉服,妈妈不仅没有责骂女儿“不务正业”,相反特意为女儿量身定制华美的汉服,并且夸赞孩子有创意。

武亦姝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打扮得飘飘亮亮,也可以上网玩游戏,研究汉服、云锦等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甚至能和父母聊一聊喜欢的男生。

父母的不过度控制,让武亦姝的人生大放异彩。


《奇葩说》詹青云惊艳全网: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父母的这种能力


然而中国大部分父母最擅长的一件事情,就是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控制。在中国的家庭里,父母就像一个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孩子好像只能服从,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前几天,一名15岁的小男孩,拿着一把水果刀,走进交警队,声称自己想坐牢。

而原因,令民警们哭笑不得。

孩子说,父母从不在意自己的想法,对学习和生活都管得太严了,所以他想去街上闹事,这样就可以去坐牢,不用面对父母了。

看着想逃离却不知所措的孩子,心疼不已,当孩子宁愿坐牢都不愿意回家时,家便成了没有温度的牢笼。

武志红老师曾说过:“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

父母不过度控制,孩子才能自由飞翔,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经济学教授曾在《魔鬼经济学》中提到这样一个大数据分析结论:父母自身性格、习惯会影响孩子日后的成就。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栽培孩子之前,努力修正自己,因为父母的境界和层次将决定孩子的未来。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一起陪伴,一同成长。

想要孩子成为这样的人,自己就先成为那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斯科特   派克   父母   孩子   奇葩   教育家   下回   全额   中国   惊艳   差距   内心   爸爸   女儿   能力   妈妈   老师   自由   喜欢   詹青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