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淡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每年春运无论是对外地人, 还是对北京人而言,都是一件特头疼的事儿,人乌央乌央得多,也就春节假期那么几天北京城能回到老北京,毕竟车少了,人也少了,这种景儿前后最多也就能维持一礼拜就恢复往常了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不过老北京过去也有春运这么一说,所以今儿就跟大伙儿聊聊老北京春运跟现如今的春运到底有哪些区别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春运这个话题,从节前半个月一直到节后半个月,一直是全国人都关注的热门话题,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早在几千年前就埋下了伏笔,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春节全家团员,扎堆儿回家,凑热闹返城,成了不争的事实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现如今,甭管您是站着,坐着,还是躺着,时速100多公里的汽车,300多公里的火车,1000多公里的飞机随您随便挑,比方说从北京到山东半天儿的功夫就到了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但在早在4000多年前,对于外出打工,春节回家的老百姓来说春运的主力交通工具并没有这么多,过去无非就是骡子,马和毛驴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因为过去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就是畜力车 ,据史料记载,根据当时的不同材质有三六九等之分,档次最低的是轏车,也就是用竹木条做成的车,结构简单,轻便,坐不了几个人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普通型的叫辎车,也就是咱们在一些古装电视剧里常见的带着一个棚子,长的有点像轿子的马拉车,在往上一个档次叫安车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车厢相当于两个辎车那么大,最高档的当属轀车了,就是在《楚汉传奇》里边,秦始皇坐的那个,相当于咱们现在的豪华房车,甭看当年有这么多的畜力车,但并不代表就能顺利地踏上回家的征途因为春运大军里边,大部分都是穷老百姓,对于他们而言,能坐上普通的辎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一来是当年的牛马骡子有限,二来是车小坐不了几个人,最关键的是第三点,每逢佳节必涨钱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客运和物流几乎都得翻一番儿《唐六典》里是这么写的,如果是陆运运输,载重1000斤,走100里,运费是900文,如果是走山坡道路,每增加100斤,运费随着涨120文,走平道,费用不用低于80文,而且当年还有速度要求,畜力车里最快的马车每天只能走70里,也就是35公里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如果把这些数字换算成咱们今天的距离和车费的话,相当于一个100斤左右的人坐着马车从北京到天津,需要走4天才能到,车费是八十块钱左右,而当年一个九品芝麻官的月收入大概是3800多文这样算下来,当时的车票大概要占去一个九品官收入的十分之一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而现如今从北京到天津坐着高铁一个人花不了半个小时就到了,绝对是天壤之别,如今交通工具先进了,春运的应对措施也灵活了不少,虽然还有不少难题困扰着我们,但这一切在阖家团圆的幸福感面前或许早已显得微不足道了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说起老北京的第一条铁路,老北京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慈禧专线,清朝光绪四年,英国人为了和清政府做买卖,在李鸿章的撮合之下为慈禧修了一条不长不短2000米长的铁路,发车点就在中南海,终点就是北海公园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不过严格来说的话,咱北京的第一条铁路另有所指,因为早在清朝同治二年,也就是1865年北京的铁路就已经建成了,它比慈禧专线整整早了13年,它就在宣武门外,一个车头,六节车厢儿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但有趣的是慈禧并没有买英国人的账,非但没赏脸,还说这玩意儿是群情骇怪,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夸张,把大伙儿都看傻了,更有传闻说修铁路伤了老北京城的风水,于是慈禧这才决定拆了铁路,不过西苑宫廷专线最终还是俘获了慈禧的芳心,成为了北京第一条运营的铁路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所以要追根溯源的话,宣武门的铁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现如今可能只有老北京人才知道北京第一条铁路的正确答案了,话说到这儿,坐在火车上的人,心里牵挂的都是目的地,而真正对火车本身充满期待的是坐在候车大厅里的人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咱们对于一座城市的印象,也往往是从下火车那一刻看到的候车大厅开始的,从清朝到现在,咱们北京的候车大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回想起十多年前,春运难其实不光难在了一票难求上,也难在了候车大厅的环境上,空气污浊,空间拥挤,想找个座儿还得抢,于是乎从20世纪初开始,北京城候车大厅进行了各种升级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而早在100多年的1905年,老百姓坐火车虽然不分单双日子,但是等车的时候必须得分开,一边是女宾候车,一边是男宾候车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延庆县青龙桥火车站为了还原历史还恢复了当年的一景儿,说白了就是一个典型的大一居,当时候车室分男女并非是歧视女性,而是出于保护和尊重他们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过去坐火车的男性大部分都是打工卖苦力地背着包袱卷一身的臭汗味儿,而女性大部分都是回家探亲,要不就是出门儿旅游,跟那些大老爷们儿挤在一个屋里候车确实很不方便,现如今的候车大厅没有男女有别,更没有了身份歧视

老北京历史,春运话当年,浅谈春运大潮,汹涌4000千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北京城old school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春运   北京城   畜力   当年   骡子   现如今   大潮   清朝   交通工具   北京   汹涌   慈禧   专线   老百姓   大厅   也就是   千年   铁路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