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亲尝莲叶羹的是玉钏儿?曹雪芹的创作思路简直绝了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这是一场关于色彩的盛宴,上半回清新明快,下半回娇俏可人,回目上的两位主人公,一白一黄,正是起到了关于色彩搭配,色彩碰撞这样一种神奇的效应,玉钏儿必须是白的,取其清新,金莺必定是黄的,取其娇俏。

话说宝玉挨打之后,过了一段闲情逸致的生活,虽说有伤痛在身,但内心是甘心情愿的,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贾政被勒令不得靠近宝玉,众人更是百般呵护,花式关怀宠爱,每天探望的人是花花簇簇走了一拨又一拨。还有各种投喂,宝钗送药,老太太送汤,王夫人给了玫瑰清露,饶是如此,宝玉仍觉得吃絮了,巴巴的想上回做的小荷叶小莲蓬的汤来。

这道汤用两个字形容就是麻烦,就像凤姐说的,口味不算高贵,就是太磨牙了,单银模子就有四副,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

红楼梦:为什么亲尝莲叶羹的是玉钏儿?曹雪芹的创作思路简直绝了

这道汤的制作琐碎程度堪比茄鲞,要借着新荷叶的清香,全仗着好汤,茄鲞是借着茄子的香,全仗着那些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煨。这两者都是以清淡素物作为主料,以肥美丰腴之物为辅料,这才是钟鸣鼎食之家的气象,于细微处见奢华。

汤做好了,由谁来送?玉钏儿,自从金钏儿死去之后,玉钏儿就不大搭理宝玉,王夫人让玉钏儿送汤,真的有些强人所难,但是谁叫她是王夫人身边的贴身大丫鬟呢,王夫人此举也体现了对宝玉的关爱。

如果不是这回的回目,我们永远不会知道金钏儿姓什么,红楼梦中有姓的丫鬟,不过五人,白玉钏,黄金莺,金鸳鸯,花袭人,林红玉。原来金钏儿姓白,但是白金钏远远没有白玉钏听着美丽顺耳。

玉钏儿之所以姓白,就是为了这回的回目,曹雪芹对回目的设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白玉钏亲尝莲叶羹,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就活色生香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碧绿的莲叶与白玉晶莹的玉钏儿,青配白,这样色彩上的搭配真是清新明快,令人暑热全消。

红楼梦:为什么亲尝莲叶羹的是玉钏儿?曹雪芹的创作思路简直绝了

换成书中其他任何一个名字都没有这幅画面的明丽感,所以必须是玉钏儿亲尝莲叶羹,从文字上就给人以一种清新美感,曹公不愧为色彩大师,小说不但有故事性,行文上还要有美感。

这只是其一,其二也只有玉钏儿的谅解,能够解开宝玉的心结,令宝玉释怀。

金钏儿之死是宝玉胸中永远的痛,这个女孩是因为宝玉而死,听到金钏儿死了,宝玉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茫然不知所措。就在宝玉自责彷徨之际,玉钏儿来了,宝玉见了玉钏儿,便想起她姐姐金钏儿来,又是伤心,又是惭愧。

而作为玉钏儿,姐姐的死令她敢怒而不敢言,还得压抑住悲伤,在王夫人跟前当差,可想而知她的内心是多么的悲伤无助,但是在宝玉面前,她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愤怒与悲伤,“玉钏儿满脸怒色,正眼也不看他,半日方说了一个“好”字。宝玉见她还是这样哭丧,便知她是为金钏儿的原故;因而变尽方法将人都支出去,然后又陪笑问长问短。那玉钏儿先虽不悦,只管见宝玉一些性气没有,凭她怎么丧谤,还是温存和悦,自己倒不好意思了,脸上方有三分喜色。”

红楼梦:为什么亲尝莲叶羹的是玉钏儿?曹雪芹的创作思路简直绝了

宝玉如此做小伏低,不过是为了赔罪,脂砚斋在此有一条批语,金钏儿若有所知,敢何等感激?

接下来的一幕就是经典的白玉钏亲尝莲叶羹,宝玉一贯有让女孩儿尝自己菜品的习惯,晴雯尝过,芳官尝过,因为宝玉自己有好的东西,愿意与身边的人分享,但是这也只限于在怡红院内,这体现了宝玉与他的这些丫鬟们的亲密无间。

这次白玉钏亲尝莲叶羹同样是分享,更是在赔罪,这一回是宝玉在赔罪,只为博玉钏儿一笑,在那个等级制度森严,阶级之间壁垒分明的封建社会,作为公子哥的贾宝玉,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已经实属不易了,不必再苛责他了。

最终玉钏儿选择了宽恕,选择了原谅他,玉钏儿赦免了宝玉的罪孽,她减轻了宝玉身上所背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红楼梦就是一场宝玉的忏悔录,是贾宝玉代表全天下的男人,向这些女儿们做的一场忏悔,玉钏儿是良善的,她是红楼梦中这些异样女子中的一员。

作者:闲月玲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红楼梦   莲叶   性气   宝玉   回目   莲蓬   丫鬟   荷叶   明快   美感   梅花   红楼   思路   悲伤   清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