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主旋律题材是电影类型的一种。

也许会过于正向但并不代表年轻人会抵触、排斥,年轻人不喜欢的是粗制滥造而非匠心之作。

正午阳光的老板侯鸿亮曾说过:“现在的年轻人对看剧的要求比较高,因为他们被美剧、英剧、日剧、韩剧熏陶过。

希望国内的影视制作水准相应地提高,不管哪个类型,他们觉得他们的智商被尊重了,我相信他们会接受的。”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这句话中有一点特别重要,“智商被尊重”。

可是很多导演偏偏忽视这点,总是想方设法,变着花样给我们看一些翔一样的东西,简直是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这样的作品,我们不会喜欢,但他们会心满意足,因为他们抹黑了主旋律,使得主旋律长时间被观众关进小黑屋。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如此发展下去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年轻人被误解,二是主旋律成烂片、烂剧代名词。

其实事实的真相并非这样,因为诸如《美国队长》、《敢死队》、《超人》等好莱坞大片都是美式个人英雄主旋律,却深得年轻人喜爱。

美国也借助电影这一载体传播美国的思想与文化,甚至将二战的最大功臣从苏联变成了自己,这就是主旋律大片的宣传作用。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可是这套模式搬到中国为什么不起作用了呢?

不是大家不喜欢主旋律,是某些人有意拍烂主旋律,不是主旋律不好看,是这些人拍的主旋律是烂片,是那些人不知道为何总选这些人来拍摄这种题材。

可怕,群众里有坏人啊!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这些坏人们拍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主旋律?

搞许多历史虚无主义,做很多加特效的酷炫动作,拽不少智商欠费的台词。

如囊括了所有抗日神剧元素的《铁道游击队》,队员们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抗日奇侠》中手撕鬼子,徒手抓子弹,飞檐走壁、腾云驾雾,都是身怀绝技的好手。

敌人对他们来说,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等待他们的结局,除了正常死和花样死,别无其他。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还有《神枪》中的枪斗术,《敌后便衣队传奇》的包子雷、西红柿雷、黄瓜雷、胡萝卜雷、辣椒雷,以及别具一格的夜壶雷。

更为甚者,《一起打鬼子》中都出现了裤裆藏雷,什么包子雷、枪斗术、燕双鹰,在它面前都是战五渣,与它相比都会黯然失色。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这样的主旋律播出后除了招来口诛笔伐,还能有什么正向意义。

这样主旋律成为流行后,除了让国内的年轻人歪解历史,更加确信墙外花香,还能有什么正确的价值观。

这样的主旋律变成鬼畜后,除了诋毁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漠视他们的前赴后继,还能有什么存在的理由。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可是这股歪风邪气竟然刮到了现在。

如全员找发胶、打仗抽雪茄、聊天喝咖啡的《雷霆战将》;抗美援朝为了勋章,战争胜利踩着战友尸体的《金刚川》。

这些电影和电视剧的歪屁股让主旋律变得不好看,让主旋律成为众矢之的,然后把责任甩到年轻人身上。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搞出这种说法的人应该被浸猪笼。

从90年代电视机开始大范围普及,人民的经济生活开始水涨船高时,电视剧和电影便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1991年的《大决战》三部曲,以恢弘的气息呈现三大战役的波澜壮阔,即使三部电影加起来有11个小时,依然挡不住年轻人的热情。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1999年的《横空出世》,以自身证明不是主旋律不好看,是烂片不好看。

片中的那一辈科学家与将士为了让中国人挺直腰杆子,放弃了个人享乐,为了国家隐姓埋名。

他们在戈壁沙漠斗风沙、抗严寒、啃咸菜、喝盐水,吃糠咽菜办大事,肩扛人挑想办法,让新中国的历史分为两段来写。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2004年的《历史的天空》没有避重就轻,把基层的勾心斗角、官员的明争暗斗、党派的利益纠葛,全都演绎了出来。

2005年的《亮剑》虽然套着爽剧的外壳但是内核却是实打实的抗日与反思题材,剧中的牺牲真实可信,台词发人深省。

2006年的《士兵突击》,许三多的“不抛弃、不放弃”,钢七连的钢铁般的意志,红三连五班老马的“小心让日子把你们给混了”都成了时下的流行。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2007年的《恰同学少年》诠释了中国式青春片应该是什么样子,不是颓废般的全世界与我为敌,而是朝气蓬勃地挥斥方遒。

2009年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拍摄如电影,表演似话剧,以远征军历史为背景,探讨鲁迅式的国民性以及哈姆莱特式的生存命题。

2011年的《永不磨灭的番号》和2012年的《民兵葛二蛋》,让抗日剧摇身一变成了轻喜剧,但是不乏深度,少了调侃。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2014年的《北平无战事》、2015年的《伪装者》、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

2017年的《战狼2》、2018年的《红海行动》、2020年的《大江大河2》,以及2021年的《山海情》和《觉醒年代》。

尤其是《觉醒年代》,开播到现在已逾半年仍然热度不减,并且让现在的年轻人懂得了先辈的不易,认识了陈延年、陈乔年的舍生忘死。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除了这点之外,《觉醒年代》更让人知道伟人们为什么伟大。

我们站在现在的上帝视角看过去,会谴责那些软骨头,不配做中国人。

可是若是我们生在那个年代又会怎么选?彼时的中国遍地哀鸿满城血,谁会相信那样的中国会有今日之崛起,今日之盛世。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由此可知那些伟人们,他们也想不到会有今天。

可坚持他们不停革命、不停奋斗的动力又是什么?

正如陈独秀的儿子陈乔年牺牲时说的那样,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这是他们的是信仰,这是他们的是觉醒,这是他们是革命,这是《觉醒年代》被年轻人喜欢的真正意义。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喜欢主旋律吗?

因此谁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主旋律,我们每年都有好的主旋律出来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之所以不喜欢主旋律,是不喜欢那些不把主旋律当影视作品的导演们,主旋律在他们手里只是一项任务。

抗日的故事,建党的故事,解放中国的故事,建立中国的故事,抗美援朝的故事,以及那些仁人志士的故事。

这些故事明明那么波澜壮阔,甚至有连编剧都编不出来的传奇,为什么他们总是拍不好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湄公河   主旋律   年轻人   先辈   波澜壮阔   美国   中国   不好看   智商   题材   牺牲   年代   故事   历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